黃燕玲
摘 要:本文對我國統計數據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與研究,并針對我國的統計數據質量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統計數據;質量;對策
1 統計數據質量的特征
目前,我國統計數據主要具有下列特征:
經濟性:主要是在統計數據的形成、提供以及使用過程中提出的經濟效益要求,即統計數據在搜集和整理過程中要實現最佳的投入產出比。
有效性:主要體現在要盡可能地滿足工作者需要,這對于統計信息具有很高的價值。
可釋性:在統計信息的內涵上能清楚、準確地對統計指標的含義、范圍和口徑,加工整理的途徑以及數據的調查方法進行解釋,從而使工作者能科學地使用統計數據。
便捷性:指的是統計數據的工作者能通過多種方法方便、快捷地獲取需要的信息。
及時性:主要體現在統計信息的時間價值上,指的是統計數據能最大程度地縮短發布時間和報告截止時間。
可比性:指的是同一個統計指標的數據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具有可比性,同時也能在國內范圍和國際地區進行比較。
準確性:主要體現在能客觀、真實地反映統計對象的實際狀況,并合理、有效地控制誤差,這也是對統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 統計數據質量的內涵分析
國內外關于統計數據質量內涵的研究很多,質量內涵不斷得到豐富。世界各國統計機構和有關國際組織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確定了各自不同的數據質量標準。我國統計工作與國際統計標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對國際統計標準中的許多內容未進行及時更新和執行。另外,我國的統計調查方式是由調查對象自己上報數據,統計部門無法阻止被調查對象的虛報或瞞報行為,也就難以抵御地方政府的干涉。被調查對象可能存在對指標理解有誤,填報不認真,指標內容計算不全,基層統計隊伍不穩定等。這些問題造成我國制度方面的欠缺,難以確保統計數據質量的準確性。
近年來開展的網上直報對統計工作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僅提升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增加了統計數據的時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影響數據質量的問題:網上直報系統的可操作性,企業缺乏修改主動權,表內審核關系過于簡單,網絡安全等。制度方面并未制定網上直報相應的法律法規,報表報送方式缺乏科學規范性。
3 目前統計數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目前我國統計數據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1 統計數據與指標原意不符
造成統計數據與指標原意不符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對指標進行正確理解,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指標本身意義不明,指標計算的隨意性會給數據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統計者搜集和整理的數據并非指標所要求內容,這就導致統計數據不符合指標原意。
3.2 統計數據不夠真實和完整
統計數據不真實包括數據虛假和人為拼湊數據兩個方面。數據虛假指的是毫無事實依據、杜撰出來的數據,這是最普遍的統計數據質量問題,造成的影響和后果也最為嚴重。統計數據虛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統計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統計工作者故意瞞報和虛報數據資料,數據指標設定不嚴密等等。
另外,數據調查有遺漏現象,沒有將列出的項目資料收集完整,就會導致統計數據的不完整。無法滿足統計數據資料完整性要求,則無法將研究對象的總體特征反映出來,很容易造成對現象變化的規律性作出失誤的判斷,影響結論的正確性。
3.3 統計數據方法不夠科學
我國大部分的統計工作還比較落后,處于手工計算狀態,也有部分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但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數據匯總和計算指標等工作,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統計分析工作也僅僅是事后分析,用于講解說明統計數據,同樣也沒有很好地通過網絡技術的信息共享等先進方式展開事前預測和分析工作,信息的搜集缺乏系統化和綜合化,沒有發揮出統計預測的職能。
3.4 統計數據成本高
生產數據產品以及提供統計服務是統計部門的主要職能,為了響應當前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統計部門不僅要不斷提高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也要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達到投入產出的最大效益。統計部門在進行統計工作時的經濟理性和成本效益理念不夠,因此會導致統計調查的指標多、范圍大、頻率高以及工作設備需要頻繁更新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統計數據成本。
4 提高統計質量數據的對策
4.1 提高統計工作者的業務素質
統計工作者主要是提供統計信息最原始和最基礎的數據,業務素質高低對統計數據質量有很大影響。要提高統計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必須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進步空間。第一,要實行崗前和在崗業務培訓,讓統計工作者都能達到合格的標準并取得上崗證;第二,統計工作者要掌握各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相關分析法、判別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等;第三,統計工作者要提高應用現代科技的水平,利用先進的軟件、網絡等途徑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2 規范統計數據發布制度
當前我國的統計發布制度較為健全,但由于各地區的差異性,在執行的效果上存在一定區別。統計部門應該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在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來制定各地區規范的統計公報、統計年鑒以及其他數據的發布程序、內容和標準。數據發布要對社會公眾公開,提高數據的透明度和知情權;數據的搜集和來源途徑一定要明確等等。
4.3 完善統計標準和制度方法
要完善統計標準和制度方法,首先要與國際統計標準接軌,參照國際標準制定和實施新的統計標準體系;其次,要改革統計調查方法,對當前的統計指標的適應性進行區別,不符合現在工作要求以及不再具有價值的統計指標要及時清除,同時要增加一些與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等相關的時代性統計指標,進而完善統計制度。
4.4 優化統計資源,降低成本
要降低統計成本,第一要建立和健全地區統計調查項目的管理制度,加強調查項目的管理;第二要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統計信息化建設協調機制,不斷健全統計信息建設的標準化體系;第三要整合統計部門的人力資源,可以加快組件地方調查隊的建設,并明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統計局和調查隊在工作上的分工。
5 結束語
統計數據工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對管理者和決策者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正確地把握經濟形勢以及作出科學決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統計工作者要解決好在統計數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海清,熊祖轅.統計信用與統計數據質量研究[J].統計研究,2009(12).
[2]朱秀君.政府統計中造假與治假的博弈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7).
[3]張建新.淺談統計數據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9,13(04):120-123.
[4]趙紅梅.淺談提高企業統計數據質量對策[J].網絡財富,2010,17(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