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超
摘 要:農田灌溉是確保農業作物有效生長的基礎水資源供應前提,更是有效管理渠道范圍內水資源條件的有效統籌措施。基于傳統農業灌溉措施中水資源損失、滲漏量、灌溉面積和疏導環境等缺點,采取有效的防滲渠道襯砌工程在現有農業經濟發展環境各種具備良好的水資源管理條件,更為整體產量提供了良好的延伸條件。本文依據水利工程中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工程的施工技術展開深入分析,確定相應施工步驟同時完善施工細節,期望為后續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提供良好的參照條件。
關鍵詞:水利工程;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
水利工程的建造主要核心目的是確保地區環境水資源具備完善統籌的條件,同時能夠將現有水資源以更加合理的條件進行統籌,從而確保相應水資源可持續化發展滿足城市經濟建設的需求,為后續功能的延續提供良好的參照依據,并為多方面產業的經濟生產起到鞏固作用。其中針對農田灌溉措施方面,防滲渠道的建設工程尤為重要。
1 農田灌溉防滲渠道概述
農田灌溉防滲渠道的構建意義在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良好的水資源導向作用提供良好的環境優勢,確保相應水資源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更能夠確保可持續化的流通線路供應,避免傳統農田大范圍灌溉環境情況的影響,為整體工作效率和土地水飽和度提供良好的供應條件;其次,在水資源有效利用的過程中,能夠依據渠道的特點降低地下水位,為整體植被土壤提供預防鹽堿化的措施,確保相應產物滿足實際經濟性的需求;最后,在渠道水資源流通中能夠有效避免沖淤和坍塌的情況出現,加快整體水流供應效率和質量條件,并能夠依據自身渠道特性降低渠道占地面積,為整體用地提供更加完善的栽種面積,以確保相應作物產量的有效提升。
故而,依據以上情況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鞏固防滲渠道的修建,在現有農田產業構建的環境中具備一定實際意義,更為后續工作環境和作物提供穩定的延伸條件,確保了相應工程費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有效貫徹。
2 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
2.1 施工準備
(1)地基處理。在開展實際施工之前,應當針對現場實際土質進行有效分析,在確保相應測量圖紙條件滿足實際功能使用需求同時,在進行細致開挖并進行水分蒸發處理,避免基礎環境難以滿足實際荷載傳導需求,造成渠道環境不均勻沉降,從而影響到渠道功能整體性,為防水抗滲功能帶來影響。其次,在防滲混凝土澆筑工程開展之前,必須將場地基地進行清理,確保相應環境平整、密實、干凈的前提下才能夠展開工作,對于常年因雨水沖刷產生的塌陷區域應采取基層回填土夯實,待達到實際功能的夯實系數要求后才能夠進行深入施工。
(2)模板支護。在相應圖紙條件環境下,確定模板支護方向與坡度,確保相應功能滿足實際需求的同時,確保相應工作空間和模板尺寸滿足實際澆筑環境要求,若采取預制排水渠道,則需要針對連接處進行1:3水泥砂漿封實,確保水環境密度不會滲透。其次,在模板支護的施工過程中,應當針對密封性嚴格要求,避免因為混凝土泄露造成土壤污染。
2.2 施工材料準備
(1)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在采取混凝土澆筑材料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應當針對實際流體環境和凝固條件進行有效的規劃,并確定相應混凝土材料自身抗滲強度、腐蝕系數、剛性要求等多方面的規格,以確保在農田實際灌溉功能貫徹中具備穩定且可持續化的運行條件。
(2)骨料的質量控制。骨料的選用必須滿足就近取材的條件,并在剛度和密度方面滿足實際功能的使用需求,確保相應抗滲功能有效貫徹,并滿足混凝土混合澆筑的基礎需求。其中,粗骨料質量要求:不應超過鋼筋凈距的2/3、構件斷面最小邊長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對少筋或無筋的混凝土結構,應選用較大的粗骨料粒徑。應由實驗確定采用連續級配或間斷級配,表面應潔凈。細骨料質量要求:細骨料應質地堅硬、清潔、級配良好,使用山砂、粗砂、特細砂應經實驗論證。
2.3 混凝土的拌和與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混凝土的運輸是連接混凝土的拌和和澆筑的中間環節,必須做到隨拌、隨運、隨用的要求。
2.4 混凝土的澆筑
(1)澆筑前的預備作業。對于砂礫地基,應清理雜物,整平建基面,在新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老混凝土表面含游離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層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層間結合的麻面。對縱縫表面可不鑿毛,但應沖洗干凈,以利灌漿。施工縫鑿毛或沖毛后,應沖洗,使其表面無渣、無塵,在結合面鋪水泥漿或小級配混凝土,才能澆筑混凝土后,確保施工縫結合良好。
(2)入倉鋪料。在澆筑混凝土前,假如渠床干燥應先灑水濕潤,以避免澆筑好的砼板因水分過度流失表面出現細裂紋。混凝土襯砌渠道的施工多采用按伸縮縫分塊澆筑,渠底、渠坡一般都采用跳倉澆筑。施工順序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來確定,通常是先澆渠底,后澆渠坡,最后澆壓頂,其優點在于先澆的渠底襯砌板可作為渠坡澆筑時的支承。
(3)平倉與振搗。卸入倉內的成堆混凝土料應及時平倉振搗,不得堆積,人工平倉。倉內若有粗骨料堆疊時,應均勻的分布到砂漿較多處,不能用水泥砂漿覆蓋以免造成蜂窩麻面,在傾斜面上澆筑混凝土時,應從低處開始依次向上。混凝土平倉后振搗,嚴禁以振搗代替平倉,振搗時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以開始泛漿為準,應避免欠振或過振,采用平面振搗器振搗時,則將混凝土按模板的高度全部鋪滿倉面,整平表面,即可開始振搗。
(4)收面。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無蜂窩麻面,無石子外漏。澆筑完混凝土立即用原漿進行收面。其工序是先用長木抹粗抹1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鐵泥抹細抹一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發后,再用鐵泥抹壓抹1遍,直至達到密實、平整、光滑。
(5)拆模。混凝土澆筑完待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模,拆模必須小心,不要影響混凝土的結構。拆完后的模板應立即清理干凈、整修、校核,然后平放以備用。
(6)養護。最常用的養護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濕草簾、濕蘆席。一般正常氣溫下,混凝土澆筑后6~18h即可養護,根據使用水泥和氣溫的不同養護的時間也不同,養護要勤灑水,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狀態。
3 結束語
農田灌溉防滲渠道的建設是確保相應水資源具備有效貫徹的基礎條件,一方面響應了我國對于水資源有效利用的號召,為自身澆筑環境的經濟提供了更加可持續化且完善的培育條件;另一方面更基于防滲渠道的有效利用鞏固了農田地下環境,為整體地下水位和酸堿度提供了統籌的條件,更避免了因暴雨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為整體作物生長提供了穩定且完善的生長空間,為后續農業經濟條件供應提供了更加穩定的施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劉建武.水利工程中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20):71-71.
[2]程慧敏.水利工程中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的施工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3):211-211.
[3]章華靜.水利工程中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