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嵩,蔣云升,王樂園,瞿文杰
(揚州大學 旅游烹飪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真空包裝素皮鴨是由干豆腐皮經鹵水鹵制,經過蒸煮、冷卻、油炸、浸煮、瀝干等工序后真空包裝而成的即食炸鹵豆腐皮,因其炸鹵后豆腐皮表面顏色類似烤鴨皮,故稱為素皮鴨。豆腐皮中含有45%蛋白質,14%脂肪,且具有人體所需維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營養高的特色,成為大多素食產品的主要原料[1]。近年來,由于素食的消費市場逐漸擴大,真空包裝素皮鴨的銷售量也在逐步提高,但因其營養豐富,易為微生物提供生長條件而導致產品脹袋變質,從而限制產品的銷售范圍和貨架期[2]。因此,探究素皮鴨的優勢腐敗菌及菌相構成,從而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控制其質量安全,成為企業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采用選擇性培養基劃線分離單個菌落,對真空包裝素皮鴨的主要微生物菌群進行純化,依照觀察菌體形態和菌落特征[3],進行生理生化實驗等方法初步鑒定素皮鴨中的優勢菌,從而為貯藏、運輸、銷售過程中對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論依據,以達到延長產品貨架期的目的。

每25 g素皮鴨產品分裝,于4 ℃冷藏7天,隨機取樣進行微生物分析。
選擇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Pseudomonades培養基、MRS培養基、VRBGA培養基、MSA培養基、孟加拉紅培養基:購于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革蘭氏染色液、3% H2O2、0.02%甲基紅、格里斯氏試劑等:由實驗室配制;微量生化反應管: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冰箱(BCD-203型);電子天平(DT-200型);恒溫水浴鍋型(HH-8型);恒溫恒濕培養箱(HSX-250型);全溫培養搖床(QYC-200型);生物顯微鏡(XSP-13A型);手提式不銹鋼壓力蒸汽滅菌器(YX280B型);單人雙面凈化工作臺(SW-CJ-1F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HG-9148A型)。
以無菌操作要求,取樣品25 g剪碎,放入225 mL 0.85%無菌生理鹽水中,均質20 min,取1 mL上清液,依次按1∶10遞增稀釋,每個稀釋度做3個重復。采用平板傾注法在45 ℃下培養并每隔24 h進行菌落總數測定。從菌落總數平板上挑取典型生長菌落,在各相應的平板上劃線分離,分離純化2~3次,得到純化的單個菌落,分別接種于相應培養基斜面保存,用于菌種的初步鑒定與觀察。培養基的選擇及培養條件見表1。

表1 各菌的選擇性培養基及培養條件Table 1 Culture media and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bacteria
2.2.1 菌體形態和菌落特征觀察
菌體形態:革蘭氏染色分陰性和陽性;芽孢形狀、著生位置及芽孢囊的形狀。
菌落特征:菌落大小;表面形狀(光滑、皺褶、顆粒狀);隆起程度(擴展、隆起);邊緣形狀(整齊、波浪狀、齒輪狀);菌落形態(單個、成群、鏈狀);表面光澤;菌落質地(油脂狀、粘稠狀);菌落顏色(乳白色、蠟黃色、粉紅色、紫紅色、橘紅色);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2.2.2 生理生化實驗
根據《伯杰細菌鑒定手冊》[4]和《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5]對各菌株進行接觸酶實驗、葡萄糖氧化發酵(O/F)實驗、精氨酸脫羧酶實驗、精氨酸雙水解酶實驗、硝酸鹽還原實驗、動力實驗。
3.1.1 素皮鴨中菌株的菌種特征和菌體形態
通過革蘭氏染色后鏡檢,油鏡觀察各種菌體形態及其在選擇性培養基上的菌種特征,結果見表2。

表2 素皮鴨中分離出的各菌株形態特征Table 2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s isolated from fried and marinated bean curd stick
3.1.2 生理生化實驗分析
根據《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及《伯杰細菌鑒定手冊》,通過油鏡觀察的菌體形態、革蘭氏染色情況等,結合表3的生理生化實驗結果,初步鑒定:X1為芽孢桿菌,X2為腸桿菌,X3為假單胞菌,X4為乳酸菌,X5為葡萄球菌。

表3 素皮鴨中各類菌種的生理生化實驗結果Table 3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s from fried and marinated bean curd stick
注:+表示陽性;-表示陰性;/表示未實驗。
測定真空包裝素皮鴨的細菌菌落數達2.8×105cfu/g,其初始菌落菌相構成見圖1,素皮鴨樣品的初始菌相以乳酸菌(39%)、假單胞菌(29%)和腸桿菌(24%)為主,其次為球菌(5%)和酵母菌(3%)。

圖1 素皮鴨初始菌相構成Fig.1 Original bacterial flora composition of fried and marinated bean curd stick
真空包裝的素皮鴨成品在4 ℃保藏過程中各類菌群的變化見圖2。

圖2 素皮鴨4 ℃保藏過程中各類菌群變化Fig.2 The changes of several microbial flora in the process of vacuum-packed fried and marinated bean curd stick stored at 4 ℃
由圖2可知,在4 ℃冷藏條件下,真空包裝素皮鴨中乳酸菌、假單胞菌占主導地位,成品最終因乳酸菌、假單胞菌和腸桿菌的大量增長而腐敗變質。
保藏7天中,乳酸菌一直平穩增長,最終成為保藏期間的優勢菌,可能由于乳酸菌不斷產乳酸、醋酸等酸性代謝產物,導致真空包裝素皮鴨腐敗變質后有酸敗味。保藏前2天,假單胞菌緩慢生長,但從第4天開始呈增長趨勢,最終成為真空包裝素皮鴨的第二大優勢菌。Raats D等[6]研究真空包裝的豆腐于3 ℃貯藏,其主要優勢菌為乳酸菌和假單胞菌,這和本實驗的研究結果一致。
腸桿菌雖然增殖緩慢,但仍屬第三大優勢菌,其來源可能是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及生產操作人員等。球菌和酵母菌在整個菌相分析過程中,雖然可以測定但兩者含量較低,尤其在腐敗終點時,兩者含量均呈最低值。在保藏前4天,酵母菌一直穩定增長,當第4天達到最高值,第5天開始逐漸下降。球菌在保藏前2天內,仍有增長趨勢,但第3天開始逐漸平穩下降,最終認定球菌和酵母菌不能成為優勢腐敗菌。
本實驗從真空包裝素皮鴨中分離出5株菌種,經菌體特征、菌落形態、生理生化實驗分析,初步鑒定:1株芽孢桿菌,1株腸桿菌,1株假單胞菌,1株乳酸桿,1株葡萄球菌。另本實驗中將營養瓊脂平板涂布菌液后于厭氧條件下培養,結果表明平板上無細菌生長,說明此菌為好氧或兼性厭氧,結合菌體特征、菌落形態、生理生化實驗結果,初步判斷素皮鴨中可能帶有芽孢桿菌,彭玲慧等[7]在真空包裝的鹵豆干脹袋后,分離鑒定出1株優勢腐敗菌為蠟樣芽孢桿菌,與本實驗結果較吻合。在4 ℃冷藏條件下,乳酸菌、假單胞菌和腸桿菌是主要的優勢腐敗菌,可為延長素皮鴨貨架期提供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