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珺
最近,一種叫“異煙肼”的藥物成了熱搜詞。原因在于,有人發文稱,這種對人體無害的藥物,對犬類具備非常強的毒殺作用。不少網友驚呼找到了對抗流浪狗和不拴繩的寵物狗的妙招,而愛狗人士則譴責投毒行為的殘酷無情。
其實,國內因為養狗問題長期爭論不休,甚至劍拔弩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養狗不規范。這不禁讓在德國的筆者想到身邊的情形。在德國,只有獲得“狗學校”文憑的非危險品種的寵物犬,才可免戴牽引繩。“狗學校”是教狗“學規矩”的地方,包括服從口令、禁食訓練、克服外部環境驚嚇等各個課程。經過訓練,狗在突發狀況下能保持鎮定,公共場所能夠“禮貌地”與陌生人接觸,隨主人排隊乘坐公交車或電梯等。
盡管“狗學校”不是法律強制,但往往也是“難逃”的教育。筆者的一位熟人表示,家中的“黑背”幼犬聞到院外的生人氣息總要發出“警告”。結果,不久前,由于遭到多名鄰居投訴,三四個月的小家伙便開始了“上學”之旅。
這位熟人之所以不敢怠慢鄰居的投訴,主要是因為怕小狗真的闖下什么禍來。德國的《養狗法》十分嚴苛,除了規定定期防疫外,還將主人與狗的行為牢牢綁在一起。《養狗法》由各聯邦州制定,內容基本相同。以柏林為例,主人必須花費50歐元,為每條狗植入電子芯片,記錄出生日期、防疫情況和主人的姓名、住址;必須購買不低于100萬歐元賠償額的飼養責任險,用以賠付狗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每年保費75到270歐元不等;因為狗戶外溜走、排便的天性,必須上繳“狗稅”,以補貼市政清潔、維護費用,養第一條狗每年繳稅120歐元,第二條則需再繳180歐元,偷稅者會面臨1萬歐元的罰款;被政府列入危險品種的狗,出門時必須佩戴審批標志、口套和不得長于2米的牽引繩,主人要獲得飼養培訓證書并隨身攜帶,不守規定者最高罰金可達5萬歐元。有了這些詳盡嚴格的規定,主人想要賴掉與狗的關系,并非易事。狗“犯事”之后的賠償,也只需說明情況,走保險索賠程序,雙方不必爭執。
此外,根據柏林頒布的最新規定,寵物犬只能到授權的育犬中心購買,或到寵物收容所領養。購買或領養時,對方會嚴格考察養狗人,追問養狗動機和經驗,提交必要材料證明經濟條件、家居空間可以保證狗的健康生活。不合格者無權養狗。
雖然德國的養狗規矩繁瑣,成本不菲,但確實使得人狗摩擦的新聞鮮見報端,筆者也很少聽到相關抱怨。可見,通過一系列規定讓那些不養狗、害怕狗的人們感到安心,反過來也能給養狗人士和他們的愛犬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輿論環境,社會自然也就和諧了,有關異煙肼的討論更會無從談起。▲
(作者是本報駐德國特派記者)
環球時報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