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霞
一串悠長的音符,流淌過改革創新的風云歲月;一場風華的舞韻,記載了山里紅大膽轉型的奮斗歷程。
撫松縣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歷經變遷,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讓我們撿拾歲月浪花的點滴,編成一環流年的紀念,為山里紅獻禮,為曾經為山里紅藝術事業發展嘔心瀝血和正在為山里紅事業殫精竭慮的人獻禮……
山里紅劇團于一九四七年建團。自建團以來,始終扎根參鄉,堅持送戲下鄉幾十載,如一樹樹“山里紅”果實,紅遍撫松及周邊地區的山野民間,將文化藝術的果實捧進大小村屯,將黨的聲音傳遞到百姓心中,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奉獻、服務人民的“背夾子”精神。
二〇一二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要求。為了響應全國文化系統體制改革的號召,山里紅劇團被推向市場,更名為撫松縣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納入文化行業黨工委黨建工作范疇。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引領下,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在保留傳統送戲下鄉、貼近群眾的良好風氣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改制以來,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繼續堅持送戲下鄉演出,平均每年完成送戲下鄉演出六十場,吸引觀眾十萬余人次,為撫松地區廣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撫松是我國著名的“人參之鄉”,為宣傳撫松以及撫松地區的人參和人參文化,近年來,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作為“撫松長白山人參節”期間重要的演出隊伍,先后排演了《老罕王挖參》《關東奪寶》《大愛孫良》《松樺戀》《參鄉是咱家》等具有參鄉特色的文藝節目,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常年開展“植根工程”思想宣傳工作,從意識形態領域入手,以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為主題,下鄉到農村集市演出,以實際行動為撫松縣“五個綠色”“一區一城”創建工作做好宣傳。
二〇一六年六月至八月,在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的安排、部署和指導下,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完成了撫松縣首部地域風情舞臺劇《穿越撫松》(后更名《福頌圣山》)的創作排演,于八月三十一日首演。此后又經過四次推敲、修改,劇情逐步得到完善。該劇目擬作為撫松縣旅游演藝事業的保留節目,成為推動旅游事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創作和排演的同時,公司積極組織材料,為《穿越撫松》籌備吉林省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的項目做申報。十月份,《穿越撫松》正式獲得了省文化廳、財政廳給予的項目補助資金。
與此同時,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還擔當著對外宣傳交流、展現撫松風采的任務。多年來,公司受邀參與央視七套特別節目、張家界國際音樂周、白山市三江旅游節公演、白山市“長白山之夏”文化旅游節演出等活動,在演出中展現了參鄉特色,宣傳了人參文化和撫松文化。
在堅持文化傳播和宣傳的基礎上,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還積極對外承接商演任務,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如今的山里紅,正昂首闊步走在文化體制改革后探索與創新的發展道路上。企業的模式讓文化發展充滿生機,文化的核心使企業的內涵更加深厚。相信未來的五年,山里紅演藝有限公司將會更加堅定改革創新的理念,堅定文化自信,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理念,推動撫松縣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