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忠
內容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課件設計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互動性差與脫離課本教學問題,改善中應重點研究多媒體課件與板書教學的融合,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表現能力與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優勢,從學校層面與教師層面做出改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課件 應用現狀 學校 教師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是其它學科學習的基礎;作為語言、思維與交際的工具,語文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與思想觀念形成的主導性學科;作為文化繼承與傳播的載體,語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薪火相傳的根本保障,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直觀體現,是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的營養之源。教育事業具有顯著的時代性,教學內容與教育方式應基于時代要求做出創新,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形勢良好,而新時代是信息革命的時代,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教育事業,從高等教育逐步延伸至基礎教育。多媒體課件正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學融合后的產物,具有圖文并茂、聲形兼備的先天優勢,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圖像、視頻、動畫等可視性事物具有濃厚興趣,多媒體課件能夠全方位調動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增長,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是對傳統教學方式不足的補充與完善。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應用現狀
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減少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時間,并提升了教學效率,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輔助工具。但是多媒體課件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若不能充分利用,易形成固化的課件設計模式,而具體形象的直觀呈現方式也不利于學生空間想象力與發散思維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應用仍存在著以下三個問題。
(一)課件設計缺乏針對性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提出,小學教師紛紛把教學重心轉移至多媒體課件制作上面,大力推進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信息化進程,但是受到有限的課件制作能力與固有的思維模式制約,教師課件制作中常出現生搬硬套、缺乏針對性的現象,這與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初衷是相悖的,設計出的多媒體課件不僅信息量大,學生接受困難,而且很多內容就是課本的翻版,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并未得到體現。同時,新媒體課件的制作對教師的計算機技能有一定要求,若應用熟練,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課件制作,若應用生疏,便會大幅延長制作時間,而教師辦公時間有限,還要處理作業與試卷批改、學生管理等很多事情,對本就力不從心的教師而言,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導致教師采取網上下載的方式獲得多媒體課件,缺乏針對性,與實際教學脫節。
(二)課堂教學互動性差
互動性差是多媒體教學存在的重點問題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多媒體課件信息量更大,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忽視學生接受能力與課堂反應,實際上也是一種機械式的灌輸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多媒體課件教學弱化了以往師生之間肢體、表情等相對直接的交流方式,而是以多媒體課件為互動工具,忽視了課堂板書的必要性,導致師生之間的親切感不再像以前那么強烈。課堂互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的指路燈,而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實際教學中應注意適當融入,切忌喧賓奪主。
(三)脫離課本教學
圖文并茂、聲形兼備是多媒體課件與生俱來的優勢,尤其是對于一些不易表達的內容與場景,呈現效果更為顯著。但是語感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要求教師循序漸進去引導,通過基本含義理解,腦海中形成一定畫面,用心感受意境,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這是一個層次遞進的深化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想象與再創造的動態過程,是學生形成正確認知方向與一定思維能力的關鍵,這個過程是無可替代的。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將課本上的內容轉移到了大屏幕上,學生學習脫離了課本,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而多媒體課件知識呈現方式非常直觀,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主動去思考,再加之語言文字含蓄性、隱喻性等特點,多媒體教學方式是無法將文字中的思想情感完全表達出來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慢慢體會,通過仔細閱讀課本內容,逐步培養語感,這個過程是離不開課本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應用對策
基于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應用存在的課件設計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互動性差與脫離課本教學問題,改善中應結合教學實際,將重心放置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教學的融合層面,揚長避短,使兩者配合相得益彰。
(一)學校管理層面
為避免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出現消極應付的形式化現象,學校在教師考察中,應把多媒體課件應用列入日常教學考察內容,而非僅針對于公開課。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理念,轉變教師教學思維,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學校一方面要通過新時代教學理念宣導,以及多媒體教學優勢介紹等措施,在校內營造出一個無形的教學改革大環境,長期堅持便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使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板書教學融合的理念根植于教師心中;另一方面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降低了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提供更為充裕的備課時間,有利于教師綜合技能的提升。
(二)教師教學層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包括對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認識、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等。對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認識方面,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是作為一種輔助性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兩者之間的融合仍要基于課本展開,不能完全脫離課本,也不能完全放棄板書的教學方式;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方面,教育事業是一項巨大的系統性工程,其中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師不懈的努力,作為母語學習與文化弘揚的載體,語文科學的教育更是需要有一定綜合素質能力的教師,新時代是知識共享的時代,知識更新頻率較快,全球知識呈現出一體化趨勢,教師只有堅持不懈的去學習新知識,才能滿足時代對教學的要求。
其次是多媒體課件設計與應用能力的提升。多媒體課件設計方面,重點在于設計素材的選擇,設計素材主要涉及文字、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文字設計中應簡明扼要,控制好課件字數,而且每頁的字數、字體大小、樣式、顏色、行距等設計要結合學生閱讀習慣,切忌出現文字大面積堆積的文字設計;圖片設計應針對性強,清晰可見,并注意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圖片素材的選擇對課件設計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介紹動物、景觀等具體事物的文章,合理的圖片素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動畫視頻設計一定要目標明確,突出重點,通過剪切只保留與內容關系密切的片段;音頻設計主要指的是一些提示音效、旁白解說、背景音樂渲染等,用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文章主題或者是營造情感氣氛,增強教學渲染力,音樂素材選擇中應避免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容易使學生過度聯想,提示音效的設計不能過于柔和,也不能刺耳,應在學生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圍內,選擇一些細、短、音調適中的音效,并控制好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現的次數。多媒體課件應用方面,需要堅持針對性、有效性原則,針對性是指多媒體課件應用應考慮到不同階段、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隨著小學生從低段到中段學習,再到高段學習,其感官意識不斷增強,在低段學習中,應選擇一些較為直觀、色彩相對飽和的素材,能有效刺激學生感官,而到了中段、高段學習,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此階段多媒體的應用要降低素材直觀性,重點放在引導教學上面;有效性是指多媒體課件應用需達到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課件制作與備課時間的協調性,不能顧此失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是最為基礎的要求,不能受到其他事情影響,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課外自主學習或者參加培訓等方式,提升多媒體課件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姬娜.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2]王曙明.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41.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