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
擁有110年歷史的交通銀行,以穩健經營的作風,展現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強大實力和持續向好的長期價值。
資產總額超9萬億元,凈利潤超700億元,凈資產超千億美元——交通銀行3月29日在香港發布的業績顯示,這家擁有110年歷史的百年老店,以穩健經營的作風,展現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強大實力和持續向好的長期價值。
“業績表現穩中向好,穩健經營紅利凸顯”,交通銀行管理層如是評價2017年業績。截至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突破9萬億元,達人民幣90,382.54億元,較年初增長7.56%;實現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人民幣702.23億元,同比增長4.48%,增幅顯著高于前兩年。得益于長期堅持的“兩化一行”發展戰略,交行非息業務增長亮眼,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人民幣405.51億元,同比增長10.21%,增幅居于同業前列。
剛于2月份由交行行長接棒董事長的彭純表示,2017年,交通銀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在各項業務穩健發展的有力支撐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提升。面對高風險、強監管的新形勢,交行以審慎穩健的風險管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交行還因應市場變化,著眼改革、立足創新,專注打造“兩化領跑、雙輪驅動、雙線加力”的差異化經營特色,不斷提升利潤增長的內生動力。
萬億級融資服務實體經濟
2017年,集團客戶貸款余額(撥備前)較年初增加人民幣3,539.55億元,增幅8.63%,加上收回移位再貸6,142億元,近萬億元資金服務于實體經濟。境內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人民幣7,707.19億元,較年初增長12.69%,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這是交通銀行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充分發揮國有大行擔當作用的結果,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極大支持了小微、“三農”、扶貧、“雙創”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和重點客群發展。
同時,交行嚴格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要求,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2017年,基礎設施與城市建設服務領域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人民幣1,403億元,民生保障和消費升級領域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人民幣169億元。鋼鐵、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占比持續下降。滿足國民消費升級需求,促進民生消費。報告期末,集團個人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8.86%,貸款占比較年初提升2.72個百分點至31.63%,信用卡全年累計消費額同比增長達23.52%。
彭純說:“交行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配合國家支持小微、服務普惠的各項措施。我們深信,只有根植實體經濟,深耕客戶群體,才能打牢各項業務的堅實根基。”
穩健經營紅利凸顯
報告期末,減值貸款率為1.50%,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在防控金融風險領域,一貫穩健經營的交行給出了不俗答卷。近年來,尤其在各類風險因素相互交織、金融監管更加嚴格的形勢下,交行沒有大額風險暴露,抵御了外部風險沖擊,報告期內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和大案要案,穩健經營的紅利尤為凸顯。特別是在推進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交行合規和反洗錢工作得到各東道國監管機構認可,多家境外機構監管評級繼續保持當地中資銀行最好水平。
取得這樣的成績,源自交行穩健經營的文化基因和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彭純說:“風險管控能力、資產質量是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銀行經營的本質是對風險的承擔和管理,作為經營管理的一門藝術,銀行經營者必須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
同時,交行大力推動“增有效客戶、增核心負債、增轉型收入,降風險成本、降資本占用、降營運成本”的“三增三降”結構轉型,通過“融資+非融資”專項授權機制為經營機構搭建新舞臺,簡化流程機制,有效提升經營活力,全面激活經營機構發展新動能。
彭純說:“以‘三增三降為經營管理目標,既是我們應對外部形勢變化的客觀需要,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重在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兩化”領跑發展方向
“兩化一行”戰略(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是交行多年秉承的集團發展戰略。彭純表示,交行能夠始終保持于中國銀行業前列,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戰略優勢發揮了引領作用。
交行堅持戰略引領發展,依托國際化、綜合化優勢,致力于打造財富管理經營特色。2017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為20.63%,同比提升1.6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9.59%;銀行卡、管理類和支付結算類手續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83%、19.56%和9.41%,非利息收入已成為利潤穩健增長的重要引擎。報告期末,托管資產規模較年初增長17.38%,管理的個人金融資產(AUM)較年初增長6.44%,人民幣表內外理財規模較年初增長12.19%,繼續穩居同業前列。交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2017年約翰內斯堡分行獲監管批準,香港分子行分拆籌建順利完成,目前,已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1家境外銀行機構。2017年境內行辦理國際結算量達人民幣43,224.89億元,服務中國企業、中國資本“走出去”的能力顯著提升。在銀行主業穩健發展的同時,綜合化經營版圖持續擴張。旗下子公司交銀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中資銀行系券商。成功籌建交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為綜合化經營再添利器。作為國家批準成立的首批五家試點金融租賃公司之一,交銀租賃各項核心業務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交行境外銀行機構和子公司資產總額較年初增長15.38%,在集團總資產中占比為14.18%;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52%,在集團凈利潤中占比為13.27%。
“雙輪”驅動轉型發展
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家深化改革試點行,交行“分行制+事業部制”的“雙輪驅動”經營模式已成為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2017年,托管、信用卡、市場、資管、貴金屬、票據等六大事業部利潤中心稅前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14.88%,已成為集團利潤的重要增長極。信用卡中心作為集團成立最早的事業部制利潤中心,全年新增信用卡活戶破千萬大關,利潤同比增長17%,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42%。緊抓市場機遇,大力推進金融科技應用創新,業內首推“手機信用卡”,實現從發卡到使用的“秒批秒用”服務;深入挖潛傳統消費信貸產品,創新推出“好商貸”和“好現貸”業務,全年分期交易額同比增長55%。為激發分行和事業部“雙輪”加快轉速,交行堅持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深化薪酬分配改革,持續完善“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打造一批能征善戰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和精干高效的干部人才隊伍,充分調動、激發分行和事業部的積極性和新動能。
彭純表示,交行通過推進事業部制利潤中心建設、建立市場化的用人薪酬考核機制等措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培養競爭性文化,激發經營活力,讓事業部的動能更強一些,讓分行和事業部兩個輪子轉得更快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雙線”加力布局金融科技
交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加快金融科技戰略布局,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輕型智能服務新模式。面對FinTech帶來的機遇,交行依托優質高效的傳統線下渠道,通過金融科技引領革新,創新“線上+線下”協同服務模式。在深化基層營業網點、電子渠道和客戶經理“三位一體”建設的基礎上,打造線上金融科技平臺,將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精準營銷和業務發展。手機銀行覆蓋各類金融業務和交易場景,建立智能外呼平臺,在國內銀行界首家推出線上直播、空中理財室等直播欄目,業務功能已達同業先進水平。2017年末,手機銀行注冊客戶數突破6,106萬戶,同比增長21.73%。線上線下“雙線”一體協同的優勢日漸凸顯,已成為交行客戶數量穩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交行是最早將“服務”作為戰略發展目標的銀行,多年來致力于“做金融業服務最好的銀行”。2017年,在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調研中,交通銀行連續第四年保持行業第一。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百佳”示范單位評選中共有20家網點入選,獲評數量連續三屆排名行業第一,并且成為唯一一家獲評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一級行的全國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