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章
“止損術”用得好,不僅能避免因個股大跌帶來的風險,而且能增加中長線獲利機會。但若用不好,也會適得其反。
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從高位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調整,一些技術派投資者總會津津樂道起短線操作法中的“止損術”。的確,從“過去”的市場走勢看,及時止損這樣的股票很有必要。
但從低點起漲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上漲,技術派投資者又會對長線投資中的“不動法”情有獨鐘。因為,只有不為波動所惑,牢牢握住這類股票,才能取得豐碩回報。
截然不同的兩種操作法折射出同樣的問題:普通投資者采用“止損術”炒股究竟靈不靈,行不行得通,實際操作中該注意哪些問題?
防止適得其反
所謂“止損術”,一般指投資者買入股票后,為了防止損失擴大,事先設立止損點位或價位,當大盤或個股跌至該點位或價位時賣出股票、控制風險的操作方法。
“止損術”用得好,不僅能避免因個股大跌帶來的操作風險,而且能增加中長線獲利機會。但若用不好,也會適得其反,不僅將錯失獲利機會,而且極有可能帶來新的操作風險。
正確及時、恰如其分的止損操作,對于取得良好的投資收益至關重要。那么,對于什么樣的投資者,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面對什么樣的品種才可使用“止損術”?對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首先,從投資主體看,一般來說,適宜止損操作的是短線投資者,尤其是投入的資金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操作風格又傾向于技術型,特別是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反之,對于長線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沒有時間限制,操作風格又趨于穩健型的投資者而言,不適宜進行止損操作。
其次,從投資對象看,需要止損的一般是基本面存在問題,價格明顯高估,累計漲幅巨大,沒有主力關照或主力獲利豐厚的股票。對于有良好業績支撐,估值合理,漲幅不大,且有主力關照,甚至主力被套的股票,一般來講沒有必要止損。
還有,從投資目的看,以搏短線上漲,賺取短線差價為目的而買入的股票適宜于止損操作,反之,則無須進行止損操作。此外,對于成交量溫和放大(一般在5%左右),既能支持股價上行,主力又未脫手的股票無須止損,反之才有必要進行止損操作。
在綜合分析以上幾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對于不適合止損操作的投資者,面對不適合止損的股票,一般情況下不要進行止損操作,宏觀政策面或個股基本面發生突變的品種除外。對于適合止損操作的投資者,面對適合止損的股票,才可進行正確、適度的止損操作。
注意方式方法
即使是對于適合進行止損操作的投資者,在實際運用“止損術”進行止損操作時,也須注意方式方法,重點是要做好“三個確定”。
一是止損方式的確定。對于已經持有、準備止損的股票,止損操作前先要明確止損方式,即:出于什么考慮選擇止損操作。通常情況下,止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糾錯式止損”——當初買入股票時品種選擇是錯的,為了防止錯上加錯而選擇賣出,且賣出后不準備再次買回的止損操作。還有一種是“暫退式止損”——當初買入股票時品種選擇沒有錯,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該股票短線還有較大調整空間,故決定暫時賣出、回避風險,待跌至一定低位后再買入的止損操作。只有明確相應的止損方式,才能在進行止損操作時有的放矢、正確應對。
二是止損位置的確定。對于“糾錯式止損”,原則上要即時止損,即一旦發現買入操作失誤,或買入的股票發生質變,應及時止損,原則上不要顧及價格高低。對于“暫退式止損”,才有必要考慮價格波動和止損位置。通常情況下,確定止損位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大盤某一點位作為“止損位”,如3200點、3100點、3000點等,一旦大盤“有效跌破”這一點位即應止損。還有一種是以個股某一價位作為“止損位”,如10元、9元、8元等,一旦相關股票的價格“有效跌破”這一價位,便應實施止損操作。
三是止損數量的確定。在確定止損方式和位置的同時,還須確定止損數量。止損數量的確定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一次性止損——在滿足止損條件的情況下將需要止損的股票一次性賣出進行止損。還有一種是分批式止損——將需要止損的股票,分若干批依次賣出、逐批止損,既可以是“上行式止損”——越漲越賣,也可以是“下行式止損”越跌越賣。至于批次額度的確定方法,既可采取平均法(分N批,每批N分之一),又可采取比例法(如分成6份,先止損六分之一、接著止損三分之一、最后止損二分之一等),還可采取配對法(止損時的賣出數量與原買入時的數量保持一致,不多也不少),具體可視投資者實際和操作習慣靈活確定。
須注意的是,對于“暫退式止損”,在止損賣出股票的同時,還要設立再次買入的點位,方式同樣有兩種:以大盤某一點位作為“買回位”,以及以個股某一價位作為“買回位”等,一旦到點(或到價),便應及時買回。再次買入的數量參照“止損數量的確定”,方式相同、方向相反。
既要注重計劃又要體現靈活
在股市多種操作方法中,“止損術”對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技法要求相對較高,巧用“止損術”的核心在于確保做到“兩手抓”,即:一手抓計劃籌謀。對持有的股票在什么情況下、采取什么方式止損,止損的價位、數量,以及止損后如何操作、是否再次買回等,都要在止損操作前想清楚、謀劃好。通過慎密的事先籌謀,增強止損操作的計劃性,避免盲目性,防止被行情漲跌牽著鼻子走,把本來不準備止損的股票作了止損操作,留下遺憾。
一手抓計劃執行。一方面,對于事先制定的止損計劃,原則上要按計劃執行。至于賣出以及賣出后回補的時機節點上,則應視情操作,一般要在觸及“止損位”后的反抽中賣出,在觸及“回補點”后的回調中買回。尤其對于“暫退式止損”,即使股價已經到達“止損位”,也要盡量在反抽中賣出,爭取賣個好價錢。再次回補時也一樣,應盡量在回檔中低吸,最大程度攤低持倉成本,擴大差價收益。
與此同時,在計劃執行中也要體現一定的靈活性。由于“止損術”在實際運用中的情況千變萬化,所以要區別情況,靈活應對。對于“真跌股”,一般來說只要按計劃操作、及時止損即可,其中“暫退式止損”還要注意按計劃回補;對于“假摔股”,則應及時調整操作計劃。當止損股出現“假摔”時,不僅應暫停止損操作,而且在可能情況下還應利用余資適度補倉,充分利用低吸機會,多買優質廉價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