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
當前打車難、抽成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3月,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第一天的訂單就超過15萬,這相當于過去一年整個南京市場的規模。看一些上海朋友在朋友圈的反應,都是熱烈歡迎的意思。這是不是對滴滴的不滿先不斷言,但肯定是對一家獨大的不滿。
上海是繼南京之后,美團打車進駐的第二個城市。本來北京應該成為第二座城市的,但上線之前被監管部門約談,也就暫停了,據說很快就會重新上線。總之,網約車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中場休息之后,現在終于來到了下半場。
其實看看此前美團打車公布的第二階段路線圖,就會發現7個城市中北京是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它6座城市(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都是長江以南的城市。北京是滴滴的大本營,這場仗早晚都要打,但打過長江、挺近敵后方,才是美團打車當下主要的作戰方向。
誰動了誰的奶酪?
無論上海還是南京,程維(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和王興(美團點評CEO)都很熟悉。當年滴滴正在北京全力圍殲對手的時候,上海冒出個大黃蜂,直接威脅到了滴滴的市場份額。程維不得不奔赴上海親自坐鎮指揮,最終穩定住了局面。而千團大戰的時候,美團同樣遭遇過“長三角之圍”,王興來不及收拾行李,訂好機票就飛到上海,又連夜趕到南京……
在彼此熟悉的戰場,打對方的主業,是目前滴滴和美團的戰略交集。看看滴滴外賣公布的9個即將進入的城市,至少4個城市與美團打車的進駐城市相同,而且都集中在南方,這絕非巧合。
相愛相殺。最近一篇文章刷屏朋友圈,題目叫《程維:是王興先動手的》,寫的是美團去年推出打車業務,直接挑起了已經平靜的網約車戰爭。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早在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之后不久,滴滴就戰略投資了餓了么。所謂江湖恩怨,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還真不好說。
除了牌照、政策等原因之外,南京作為二線城市,可以成為一線城市(上海、北京)決戰前的前哨戰,對于美團熟悉市場、打磨產品、沉淀經驗都有很好的益處。所以,美團打車一年之后從南京打到300公里之外的上海,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但即使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覺得美團做打車這事不自然,就好像當年從團購做外賣一樣,讓人難以理解。
與其解釋美團為什么擴張,不如說一說競爭對手們獲得了什么好處。2013年11月,美團外賣上線,半年之后,外賣市場的領頭羊餓了么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當時這家公司只是一個擁有300人和12個城市的外送網站;而5個月之后,餓了么迅速擴張到了2500人和187個城市,日訂單量從10萬單增長到100萬單。
再來看一組數字:到2014年年底,美團外賣上線15個月,當時中國整個互聯網外賣市場的盤子是150億人民幣;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000億人民幣。不同之處在于,美團外賣取代了餓了么,成為行業老大。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
從團購到外賣,是美團的第一次擴張“戰役”。后來所有關于美團、關于王興的爭論,都是從此開始:邊界與內涵、專注與多元化、平臺還是生態……有意思的是,之后的美團又在電影票、酒店等多個領域成功擴張,這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勝算是什么?
打車難,抽成高
美團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合伙人徐新說,王興決定進入打車市場的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但她仍然義無反顧地決定追加投資以示對王興的支持。“雖然滴滴已經占據龍頭地位,但打車難、抽成高的問題仍然存在。”徐新說。
重點就是6個字:打車難,抽成高。“打車難”是相對用戶而言,“抽成高”是相對司機來說。而“抽成高”會影響司機的積極性,從而過濾掉一大批網約車司機,最終影響的,還是用戶的“打車難”。所以,解決市場和用戶痛點的關鍵,就是改變抽成機制。
滴滴在一統網約車江湖之后,把對司機的傭金抽成比例調到20%,要么接受,要么離開,沒得選擇。這就是一家獨大的現實。美團打車從南京試水開始,就確定了8個點的抽成比例,到了上海,又提出了3個月免傭金的政策。可以預見,將來網約車行業的傭金抽成比例,必然會下調;玩家多了,對司機對用戶都是好事。
但不要忽略20%這個數字,這正是美團一直以來擴張的動力所在。美團在進入酒店領域之前,大型OTA的抽成比例是15%到25%,中間值也是20%;美團進入之后,自己把這個比例降到10%,讓大批中小酒店感動得要哭,也造就了美團在酒店市場的異軍突起。
外賣市場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家美團或者一家餓了么,我們每頓餐的成本不知要提高多少。從這個角度看,一家獨大對中小商家和用戶都不是好事,而對客戶和用戶同時不利的事情,其商業模式也難以長久。
筆者認為,滴滴早先僅僅是結束了網約車市場的資本戰爭,并沒有完成價值重建,這個事只能通過競爭進一步完成。現在美團是新加入者,而且最終美團能走多遠誰也說不好,但對整個市場來說,多一個美團比少一個美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