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浩 魏平
摘 要 在我國律師制度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不斷地向前推進,律師制度也在不斷朝著規范化、職業化、法律化的路徑和方向發展著。對于律師制度的局限性問題的探討,我們得探究法律的緣起和本質。法律是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和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其本質在于反映和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時至今日,法律雖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但在我國其律師制度仍然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本文就是基于我國律師制度的現狀基礎上,以杭州保姆縱火案為切入點,較為深入地分析律師制度的局限性,并把握其具體表現特征。同時又適時的探討如何解決律師制度的局限性。圍繞律師制度局限性問題理論探討和研究,對于深入開展“全面依法治國”和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律師退庭 職業困境 局限性
作者簡介:魏正浩、魏平,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129
一、我國律師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我國律師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跨越歷史時期的社會現象。由司法部開始起草的《律師法》于1996年5月15日經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正式通過。《律師法》共53條,對律師的執業條件、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的業務和權利義務、律師協會、法律援助、法律責任等均作了規定。該法的頒布是我國律師法律制度逐漸完善的一個重要標志。律師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首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確實對律師這個群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會希望律師能解決更多棘手的難題。但是市場經濟卻讓律師事務所更加商業化了,更加追求經濟利益了,從而使律師的水平相較與以前比有所下降了,從而與社會對律師的要求發生了沖突。
其次,國家對律師行業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模式,確保了司法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法庭審判中律師應做到程序合法,在遵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按程序辦事,不做違反程序的事。
最后,廣大人民群眾對律師寄予厚望。他們希望律師能夠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律師也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律師在法庭辯論中的一言一行對于最終的審判結果影響非常大。
二、杭州保姆縱火案的回顧與反思
(一)關于杭州保姆縱火案的回顧
2017年6月22日清晨5點,杭州城東高檔小區藍色錢江18樓一住戶家中大火,女主人和三個孩子不幸殞命。保姆莫某某用打火機點燃了客廳內物品,事情的起因是女主發現莫煥晶偷表偷錢,想要解雇她。莫煥晶懷恨在心,遂又想一個妙計,用“放火”的方式,掩蓋偷盜的行為,但是沒想到火情太大控制不住,保姆坐電梯逃跑了,但是林家女主和三個孩子卻因此離開了這個世界。保姆莫煥晶的做法令人發指,因此杭州市、區兩級公安機關迅速組成強有力的專案組,經縝密偵查。2017年6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以犯罪嫌疑人莫某晶涉嫌放火罪、盜竊罪兩項罪名向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
2017年7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對“藍色錢江放火案”犯罪嫌疑人莫煥晶,以涉嫌放火罪、盜竊罪依法批準逮捕。
2017年7月,警方調查發現,6月22日凌晨2時至4時許,莫某晶頻繁用手機查詢“打火機自爆”、“沙發著火”、“窗簾著火”等與放火有關的關鍵詞信息。該案仍在偵查之中。
2017年8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放火罪、盜竊罪,依法對“藍色錢江放火案”被告人莫煥晶提起公訴。
原定于2017年11月21日前開庭審判縱火保姆莫煥晶,因案情復雜重大,經浙江省高院批準,該案被延期三個月。
2017年12月21日,杭州6·22保姆縱火案在杭州中院開庭審理。
2018年1月8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通告稱,被告人莫煥晶向法院書面提出由法律援助律師為其辯護,并同意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兩位律師為其辯護。
這本是一個清晰的刑事案件,但就在案件審理的現場,被告莫煥晶的辯護律師黨琳山因提出停止開庭的主張沒有得到支持而擅自退庭,黨琳山這種不遵守審判程序的做法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辯護策略,有人認為黨琳山的這一做法是為了使自己出名。他這種不遵守程序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是否給案件的審理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呢?這一焦點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杭州保姆縱火案引發的爭議與思考
被告辯護律師據稱,他之所以選擇退庭在于他認為此案件證據不充分,主張應當先進一步調查而后再審判才更為穩妥。此行為是否擾亂了司法程序?我們不禁要問,律師的作用到底是啥?司法程序該如何落實和維護呢?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律師作為被告人的代理人,在代理人聘請律師之后,律師就應當承擔起辯護的責任。依據法律常識,律師與委托人之間的隱私是他們權力的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律師一般不能出賣自己的委托人,委托人也不該出賣自己的律師。因此,筆者認為律師的真正作用在于忠于自己的委托人的同時,去尋求正義,通過自己在法庭上的辯論,使法官作出公正的裁決,從而增強人們對律師這種產品的信服。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司法審判程序由誰來維護呢?不單單是律師一方。除了律師這一種角色,還存在法官,檢查官,證據員等角色。這些角色是相互配合的,是這些角色共同維護了司法審判程序。但是在這些角色產生作用之前還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通常意義上所講的法的運行是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監督這么幾個方面的,而當前立法、執法和司法對于司法審判程序具有最主要的影響。
三、突破我國律師制度局限性的途徑
(一)有效地減弱律師行業的產業化發展趨向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律師行業的產業化規模越來越大了,律師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生存,律師們以律師事務所為依托,以致律師必須緊緊地依賴律師事務所。這就導致在聘請代理律師之時,關注的是哪家事務所有名氣,行業能力更強,而非注重律師專業能力、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水平。這種行業的產業化發展,不利于律師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在市場經濟中需求決定供給,針對人們對事務所提出有關行業實力和服務態度的相關要求,事務所往往會不斷進行這些方面的提升,但卻易忽略了對事務所中律師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F在的事務所大部分都是企業性質的,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更大的產出,為了創造產出就必須把企業產業化,使其形成產業鏈條從而更好地營利。過度的產業化其弊端明顯,就在于律師不能全方位的提升自己,不能更好的為當事人辯護服務。律師行業的發展必須確保專業化,弱化其產業化。減弱律師行業的產業化但難以根除產業化。律師行業的產業化是律師制度發展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是律師制度發展的副產品。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產業化的發展和律師制度的發展,就好像汽車和尾氣一樣,有汽車就必然有尾氣,如果要根除尾氣就要根除汽車,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律師行業的產業化也一樣。
如何減弱其產業化呢?筆者認為,首先是要轉變事務所管理人員的觀念,聚焦律師行業能力的培養,提升每一位律師專業能力。行業內部做到自律,應該建立和落實明確的律師培訓制度,定期對律師開展培訓,建立和規范考核機制;其次應該引入競爭機制,使每一位律師都有危機感,使每一位律師都把提升行業能力做為必修的事情;最后應該建立更嚴厲的獎懲機制,獎勵行業能力強的律師,懲罰行業能力弱也不思進取的律師。國家也應該盡到其應盡的義務,首先應該加強相關立法,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引導律師行業,使其有法可依;其次應該加大律師行業的補貼,增強其公益性,使其更好地服務社會,為社會主義法治做貢獻;最后國家應該加強對律師行業的監督,定期對其進行考核,制定統一的標準,讓市場和人們去決定優勝劣汰,從而打造一支專業戶的強大隊伍。
(二)進一步明確司法機關和律師各自的職權
新時期我們司法改革重點之一就是做到程序合法,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法庭審判也不例外,要想審好一個案件,需要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力量的平衡,因此需要明確司法機關和律師各自的職權。首先公安機關是作為司法和行政機關的雙重身份存在的,公安機關應該明確并行使好自己的偵查權,做好案件的調查工作,力求做到案件事實清晰明了,力求做到案件不再存疑,為今后案件的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我們必須堅持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原則。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國家公務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在案件事實清楚,人民檢查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后,人民法院也就開始正式審判案件了,人民法院的審判權是獨立的,是不受其他機關所干涉的。
律師作為法庭中極其重要的角色,也要明確自己的職權。律師作為被告人的委托人,首先應該忠于被告人,時刻為被告人著想,為被告人爭取最大的利益。只有明確了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各自的職權以后,才能讓案件順利審理,才能維護公平正義。
可見,新時期我們必須以習近平同志有關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開啟我國律師制度行業發展的新征程,確保律師行業朝著規范化、專業化的道路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子濱.斑馬線上的中國.法律出版社. 2016.
[2][美]彼得的恩里科.法的門前.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3]季衛東.大變局下的中國法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4][法]孟德斯鳩著. 張雁澤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出版社.1982.
[5]蘇力.送法下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
[6]陳衛東.中國律師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7]莊雪娉.從李莊案探析我國律師的職業困境.西北師范大學. 2012.
[8]郭雨泉.從李莊案探析刑事審理前過程中的律師辯護制度. 中國政法大學 .2010.
[9]宋倩.我國律師權力保障制度研究. 內蒙古大學.2017.
[10]孫文俊.律師發展途徑與制度保障研究.南京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