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延軍
2018 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篇之年,是供給側結構改性革的見效之年,也是混改的攻堅之年,更是鹽業體制改革的深入之年。結合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聯系鹽行業實際談幾點思考和體會。
2017 年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改變了眾多鹽業企業生存的基礎,市場主體逐步多元化,國內鹽業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在食鹽市場產能過剩的條件下,鹽行業開始出現惡性競爭。正如英國偉大的文學家狄更斯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對行業而言,機遇與風險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隨著鹽業改革的繼續推進,思想觀念落后、管理模式粗放、資金儲備不足的公司將在改革中逐漸出局;反之,思想觀念先進、管理模式高效、資金力量雄厚的企業則會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
一是全球性經濟動蕩不穩帶來的挑戰。美國人民拋棄職業政客,選擇企業家當總統,為的是搞好其實體經濟,美國量化寬松政策QE3已結束,加大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出的壓力,美國推行“再工業化”,大幅減稅、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美國擬重返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此外地緣沖突和恐怖主義短期內難以消除,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可能繼續出現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突發性風險始終存在。這些都將影響到鹽行業的出口貿易和海外業務的拓展,行業難以獨善其身。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挑戰。互聯網經濟“來勢洶洶”,互聯網思想和技術改變已是大勢所趨,它所具有的開放平臺、去中心化、數據為王等特點大大拉近了人與人、商家與客戶的距離,大大緩解了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影響,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它給我們傳統鹽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帶來了沖擊和考驗。
三是鹽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無序競爭加劇。鹽產能過剩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2017年中國原鹽產能達到11390萬噸,原鹽消費量9743萬噸。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產量4400萬噸,是全國食鹽市場需求的4.5倍。食鹽生產企業之間、產銷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已經出現,影響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四是食鹽批發企業面臨生存困難。一是經營主體驟然增多,鹽改后,食鹽定點企業進入市場,省級鹽業公司跨區域經營,食鹽經營主體增多,競爭更加激烈。二是應收賬款增大、經營費用增多。三是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整體下降,部分企業開始出現虧損,并且虧損面持續擴大。
五是行業外企業逐步滲透到鹽行業。化工、食品優勢企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社會資本并購重組食鹽生產經營企業步伐加快,形成對鹽業企業的“倒逼”。
六是批發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批發企業產銷未形成一體化,有些產品采購成本仍然較高;研發、品牌、物流、營銷等價值鏈環節競爭力有待提升;觀念還停留在專營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面臨的優勢和機遇是:
一是宏觀經濟政策機遇。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平穩向好,增長的動力足、信心足。國家提出收入倍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美麗中國計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四個全面”首要任務,人們生活逐步富裕,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市場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更為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吃好鹽,多用鹽”的消費習慣正逐漸形成。
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新突破,不斷催生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推動企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搶占戰略制高點,爭取更多的機遇、更大的空間。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范例。這為中鹽后起實現“新零售、新渠道、新商業”提供了經驗和捷徑。
三是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日益重視帶來新機遇。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李克強總理對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批示強調:以“零容忍”的舉措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以持續的努力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可以預見,在這情況下,對國家鹽業公司—中鹽將面臨著一個有利環境。
四是“一帶一路”帶來新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是在新常態下實施新的走出去戰略,旨在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聯動起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仍然較大,未來在出口方面的潛力將逐漸顯現;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對外經貿合作力度加大可能有利于改善中國出口,這對于供過于求的制鹽和鹽化工企業轉移過剩產能帶來契機。
五是中鹽是鹽行業中唯一的中央企業。其品牌具有放心品牌、強勢品牌、國家品牌、世界鹽業品牌的特性。鹽業體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中鹽備受關注,為中鹽贏得機遇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們自身的努力加上時代的浪潮,共同把中鹽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中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鹽行業致力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治本之策,是實現中鹽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引領中鹽發展的第一動力。中鹽提出三個定位:創新行業價值,服務民生民本和體現國家意志。著力推進行業價值創新、 管理模式創新和技術標準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價值、個人價值、產品價值在創新中得到體現。鹽業批發企業要積極探索新零售、新渠道的商業模式,實施“三品”戰略,努力打造供應鏈領導力。
協調是中鹽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借中鹽混改,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在鹽改過渡期,組建產銷合一的區域性集團公司,以股權為紐帶,將企業間的合作和協作拓展到研究開發、生產加工、資源提供和市場營銷等供應鏈諸環節上,行業走戰略協同、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謀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構建和諧健康生產經營生態。
綠色是中鹽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通過對市場的細分,依靠提高產品內在品質,選用環保包裝材質、推出系列包裝規格等手段,積極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圍繞“自然、放心、安全和健康”的科學用鹽理念,全力推進以“綠色、低鈉、自然、天然”為主打的食鹽品種結構調整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鹽業企業要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競爭,主動走出去加入全球供應鏈,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化,來拓展我國對外貿易和開放體系的深度和廣度。中鹽生產的鹽及鹽化產品多為強周期產品,通過出口,可以平抑經濟波動對企業帶來的不穩定性,保證企業走得更遠、更穩。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領會中鹽“創新、變革、競爭、共贏”新八字方針,要倡導:鹽業企業應當也必須發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時代主題,強化行業合作,互惠互利,良性競爭,共建健康發展生態,共享鹽改商機;必須堅持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實現發展成果由企業和職工共享,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醒全黨,要深刻認識“能力不足的危險”,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場大考—鹽業體制改革。這需要我們領導干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為此要努力提升“八大本領”。
要增強學習本領。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著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著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
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樹立政治理想,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黨性鍛煉全過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職責相匹配。
要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把自己擺進去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列改革題目,定改革舉措,要緊密對接群眾需求,悉心聽取群眾意見,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建功立業、在改革中多得實惠。
要增強依法執政本領。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能為,法無限制可以為,在鹽政管理中強調規范執法:一是把法規用準,一絲不能偏;二是把證據做實,一點不能虛;三是把程序走全,一步不能錯。
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經常深入業務一線,加強與職工思想交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調動職工群眾的極性和創造性。
要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
要增強駕馭風險本領。進一步健全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系統,營造良好內部控制環境,通過強化制度建設,規范業務流程,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切實發揮內部控制對防范風險的重要基礎作用。
江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國已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肩負著傳統企業的轉型重任、職工群眾的殷切期盼,身處廣泛而深刻的時代變革中,讓我們以百倍的勇氣推進發展,以振奮的精神贏得未來,為建設“國家鹽業公司+優秀化工企業”和幸福中鹽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