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鋒, 黃選紅, 許冀威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 四川 廣漢 618307)
經過多年的發展,CESSNA 172R型飛機逐漸成為了我國通航的主力機型,被各通航公司或訓練單位大量使用。該機型以皮實耐用著稱,但是根據某訓練單位的維修統計數據發現,剎車油缸支架固定腹板裂紋的故障率長時間居高不下,該類型故障的五年發生率已經占據了172R機隊的30%,成為該機型主要故障。本文基于CATIA、ANSYS軟件平臺,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根據腹板結構設計圖紙,建立CESSNA 172R剎車油缸支架固定腹板的三維模型,對該模型在正常飛行使用過程中受到的載荷進行分析,通過軟件受力分析得到應力云圖。最終目的是通過應力云圖確定腹板應力集中部位,與實際故障情況相比較,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和維護意見,為提高部件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提供理論依據。
圖1是剎車作動筒與腹板通過連接件接耳相連接的實物示意圖,圖2是腳蹬、作動筒運動原理圖。在實際飛行使用過程中,踩踏腳蹬使其向下轉動時,伴隨有剎車活塞桿垂直作動和旋轉作動兩個過程。
在此作動過程中,活塞桿受到腳蹬的壓力向剎車動作筒內移動;腳蹬轉動,轉矩通過腳蹬、活塞桿傳遞到剎車動作筒上,活塞桿在整個過程中轉動,活塞桿受到腳蹬傳遞的壓應力和彎矩。活塞桿傳遞壓應力和彎矩到接耳上,接耳在瞬時受到2個方向的力,一個是延活塞桿垂直方向的力,還有一個是垂直于活塞桿方向作用在接耳上的力;接耳垂直于腹板連接,腹板受到由彎矩轉化成的壓應力,腹板受力如圖3所示。

圖1 腳蹬以及作動筒與接耳連接示意圖

圖2 腳蹬和作動筒運動原理圖

圖3 腹板受力圖
接耳在本文中不是主要研究對象,則不考慮接耳受力的變化,只計算受最大壓應力和活塞桿的彎矩傳導的側應力。接耳最大壓應力為100 N,最大側應力為50 N。腹板理論受力40 N,最大受力為50 N。一個踩踏剎車的過程約為5 s,分配為理論受力2 s,最大受力3 s。

表1 腹板受力載荷譜
將CATIA建模文件導入ANSYS中,腹板的制造材料為Al 2024-T4 clad,密度為2 780 kg/m3,彈性模量為2.74E+10 N/m2,泊松比為0.330。網格劃分采用自由網格劃分法,為solid45單元,相關度為100,網格劃分后如圖4所示。劃分好網格后,對模型施加一定的激勵,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特定的邊界條件以及約束。加載載荷譜進行計算,得到如下應力云圖,如圖5所示。

圖4 網格劃分完成的腹板

圖5 腹板應力云圖
根據裂紋理論分析得到:飛機結構及零部件產生的裂紋屬于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裂紋,絕大多數是由疲勞引起的。飛機結構件按靜強度要求是足夠安全的,但是在低于屈服極限,甚至彈性極限以下的交變應力反復作用下,會產生裂紋[1]。圖5還能得到,整塊腹板的受力不均勻,在鉚釘孔附近有較大應力,腹板其他位置應力變化也沒有規律,使得腹板的薄弱部位容易發生局部破斷而形成不穩定缺陷,這就會導致腹板整體結構產生褶皺,隨著載荷施加次數的增加,褶皺慢慢擴展產生細微裂紋,進而發展成為較大裂紋,影響結構強度[2]。
一個含有裂紋的構件,在承受靜載荷時,當達到臨界應力就會斷裂,但如果構件承受一個具有一定幅值的循環交變應力作用,裂紋在交變應力作用下就會緩慢擴展,當裂紋長度達到臨界長度時,裂紋發生失穩擴展,使得構件最終被破壞[3]。
事實上腹板在較小的交變應力作用下,結構不易產生疲勞裂紋,即使有裂紋其擴展速度也會慢得多,所以建議飛行員在踩踏剎車時應該更加規范,掌握合適的踩踏力度。
此外,機務人員應該制定定期檢修計劃,重視腹板裂紋帶來的危害。同時也可以在滿足試航要求的條件下更換斷裂韌度高、抗裂紋擴展性能好的材料,以保證結構有較高的剩余強度和減緩裂紋擴展的特性。
由于在飛機維護過程中常發現剎車油缸支架固定腹板出現褶皺、裂紋,并且成為172R的主要故障之一,所以本文對剎車油缸支架固定腹板進行靜力學分析。通過維修圖紙獲得腹板結構尺寸,利用三維建模軟件CATIA對腹板建模,使用ANSYS分析腹板在受載荷過程中的應力和應變,得到腹板應力云圖。并對故障產生的原因進行理論性與實際性的分析,提出了操作和維修建議,以確保飛機的安全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