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宜干
摘要:本文在已有的金融定義和金融本質基礎上,結合金融的產生和金融的發展過程,綜合分析認為,金融的本質就是一種為人類賦能并追求生存自由的技術和工具,它能幫助人類進行跨時間和跨地區的價值交換、資金融通,降低人類未來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金融;本質;資金融通;不確定性
一、金融的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給出的定義是: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以及證券交易等經濟活動。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字典》給出的定義是:金融指資本市場的運營,資產的供給與定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和公司金融。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傳統金融的概念就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創造價值。按照陳志武的說法,金融交易是一種將未來收入變現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錢今天來花。因此,金融交易的頻繁程度就成為反映一個地區、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繁榮能力的重要指標。
二、金融的本質
陳志武在《金融的邏輯》一書中認為,金融本質是跨期價值交換。黃奇帆認為,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即金融的第一個本質: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金融的第二個本質:信用、杠桿、風險;金融的第三個本質:為實體經濟服務。
唐涯在“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的發刊詞中,從三個方面分析了金融的本質:
1.金融是時光機器。它在時間軌道上移動著我們的財富。每個人都在使用房貸、車貸、養老保險等金融工具,這些工具使得我們在年輕沒錢時能過上好的生活,在年老時能獲得更多的保障。
2.金融是撬動人生的杠桿。一模一樣的原始財富,選擇了不同的金融產品,可能會完全改變你未來的財富格局。十年前的積蓄,你選擇了買騰訊的股票或者是中石油的股票,選擇買房子或者存銀行,十年之后,你的生活因為這些選擇變得迥異。
3.金融還是孵化器。風險是人類面臨的永恒問題,而金融技術能幫助人類進行跨地區、跨時間的風險分擔活動。九死一生的創業游戲之所以有這么多人有膽量參與,科技之所以能夠獲得快速突破,背后就是股票、風投的支持。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有: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托學等。而現代金融的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么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等。
三、金融的構成要素
1.金融對象:貨幣(資金)。由貨幣制度所規范的貨幣流通具有墊支性、周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為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系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包括直接融資,即無中介機構介入的融資;間接融資,即通過中介結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融資。
3.金融機構:通常劃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各要素間關系:總體講各要素是既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金融對象、金融場所為金融體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調控機制為金融體系軟件要素,金融機構為其綜合要素。
具體講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為載體,并通過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幣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
四、如何理解金融的本質
金融本質的理解要結合金融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進行綜合分析。
1.金融的產生。貨幣是金融的對象,貨幣的產生便代表著金融的產生。貨幣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產物。最初,人類社會過著純粹的自然經濟生活,沒有商品,沒有交換。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逐漸產生了社會分工,出現了剩余的產品,于是就有了交換。先是偶然的物物交換,互通有無,交易而退;繼而是經常的物物交換,有較為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參加者更多,交換的物品更為豐富。交換的頻繁,致使某些彼此都需要,或者多半能接受的商品游離出來,成為可以固定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交換媒介物。這些特殊商品,通常被稱為自然物貨幣或商品貨幣。它們尚不具備貨幣的完全職能,只能算是貨幣的萌芽。
在新石器時代,大約相當于古史傳說中的神農、黃帝、唐堯、虞舜時代,中國已有了經常的物物交換,也開始出現最早的自然物貨幣。貨幣的萌芽,最終發展為真正的貨幣,如貝幣、布幣、刀幣等。
有了貨幣,便有了貨幣的跨時間、跨地區的流通,這便是早期的金融。金融業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后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1580年成立的意大利威尼斯銀行。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后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
2.金融的發展。貨幣的發展便帶來了金融的發展,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發展階段。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占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托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于某一個或幾個行業,并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于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金融交易所、資信評估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中國明朝末期錢莊(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后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于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莊、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3.相關的分析。貨幣產生于商品交換的需要,金融起源于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從而使得貨幣像溪水的流動一樣由高處富裕之所流向低處需要之所。貨幣的發展表現為貨幣材質的演變,紙幣是國家信用擔保的產物。金融的發展得益于銀行的出現,特別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對金融的發展貢獻很大。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和成熟為貨幣的跨時間、跨地區流通提供了可能,從而使得企業和個人未來的不確定性得到極大緩解,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因此,金融的本質就是一種為人類賦能并追求生存自由的技術和工具,它能幫助人類進行跨時間和跨地區的價值交換、資金融通,降低人類未來的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
[1]黃奇帆.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東方財富網,2015年10月4日.
[2]《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五版.
[3]威廉·戈茲曼著,張亞光等譯.《千年金融史》.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5月,第一版.
[4]唐涯.香帥北大金融學課.得到,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