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君



摘要:文章使用2002-2014年中國居民儲蓄、人均GDP、老年撫養比、少兒撫養比、居民消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省際面板數據,利用分位數回歸模型,分析各因素對居民儲蓄的影響效應. 分析結果顯示,人均GDP和受教育程度對于居民儲蓄的增加起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而居民消費水平、老年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對于低儲蓄家庭起著顯著的負向作用,對于中高儲蓄家庭則不顯著。
關鍵詞:居民儲蓄;居民消費水平;老年撫養比;分位數回歸
一、引言
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已經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居民儲蓄存款可通過金融市場和政府向企業提供資金,促進企業發展。但是居民儲蓄的高增長也會抑制經濟的發展。居民儲蓄過高會造成銀行存貸差不斷增大,由于我國的金融改革沒有到位,銀行的貸款主要是發放給企業,導致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低,下而造成銀行業非系統風險增加,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使銀行成為主要的貨幣市場,這樣會抑制債券和股票市場的籌資融資,不僅為銀行帶來更高的金融風險,還對金融市場的其他業務造成發展滯后的影響。居民儲蓄過高也會導致資金周轉速度降低,大量資金閑置在銀行,資金利用率降低. 儲蓄低也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如美國消費和借貸容量很高但是儲蓄很低,導致信貸擴張和虛假繁榮,次貸危機的產生與低儲蓄的形成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系。所以,儲蓄過高或過低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具有負面影響。因而研究一個國家居民儲蓄的變化及決定儲蓄的影響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
目前,由于影響居民儲蓄的因素很多,各種計量方法已被提出并使用。如林玲和王虹(2012)利用相關經濟變量在1978-2009年間的時間序列數,基于協整理論和誤差修正模型,對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長、短期關系進行了研究。張存良(2015)著重分析了收入因素、利率因素、通貨膨脹因素對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的影響,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各因素對儲蓄存款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中收入因素對其影響最大。葉允最(2016)研究了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居民儲蓄影響因素問題。施衛兵(2016)依據1992-2013年的數據,從多個維度對影響我國居民儲蓄率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
上述研究大都基于最小二乘回歸模型,研究影響我國居民儲蓄的儲蓄,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域遼闊,東中西部及南北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水平也不平衡,因而運用均值回歸方法,不能完全分析出各經濟變量對我國居民儲蓄的影響. 本文將采用分位數回歸模型,更深入細致地研究影響我國居民儲蓄的經濟因素。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居民儲蓄之間關系的模型
本影響居民儲蓄水平的變量非常多, 根據宏觀經濟理論, 本文選取下述5個解釋變量:人均GDP (PGDP)、老年撫養比(ER)、少兒撫養比(YR)、居民消費水平(COMP)和平均受教育年限(EDU),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采用分段函數的計量方法,即:
[EDU=小學學歷人數×6+初中學歷人數×9+高中學歷人數×12+高等教育以上人數×166歲以上人數]
因變量為我國居民儲蓄余額S,本文收集的資料為2002-2012年大陸地區31個省市區的面板資料,調查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4)為消除異方差性,我們對居民儲蓄、人均GDP、居民消費水平分別取了自然對數。
建立分位數回歸模型為:
[QT(LS)=β0(τ)+β1(τ)LPGDP+β2(τ)ER+β3(τ)YR+β4(τ)LCOMP+β5(τ)EDU]
其中[Qτ(·)]表示因變量的[τ]分位數,[τ∈(0,1)]為概率水平,回歸系數[β0τ,···,β5τ,]依賴于概率
水平[τ].這正是分位數回歸優于最小二乘回歸之處,對于不同的[τ],我們可以得到不同回歸系數估計,從而能夠更細致地分析各解釋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為防止所建立的模型出現“偽回歸”,我們先對面板數據做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表1和表2分別列出了運用Eviews給出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和協整檢驗結果.易見,在5%顯著性水平下,絕大部分原始變量都是非平穩序列,但經過一階差分后,所有變量序列都平穩了。
此外,由表2知,在顯著性水平0.05下,各變量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因而可以繼續做回歸分析。
我們選取五個分位數點0.1,0.25,0.5,0.75,0.9. 運用Eviews做分位數回歸,所得結果見表3,同時,作為對比,我們亦列出了最小二乘回歸模型的結果.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不論是分位數回歸模型,還是最小二乘回歸模型,人均GDP和教育程度,對居民儲蓄均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國家經濟的增強,必然會促進居民儲蓄的增加,同時,教育的增強,亦對居民儲蓄的增加有著促進作用. 居民消費水平在最小二乘回歸模型中是不顯著的,而在分位數回歸模型中,對于低分位點是顯著的,起著負向作用,而對于中高分位點,則不顯著. 這是因為對于低收入家庭,消費水平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消費支出的增加,從而使得儲蓄的減少,而對于中高收入家庭,影響則不大. 此外,少兒撫養比在最小二乘回歸模型中起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而在分位數回歸中,對于低儲蓄家庭來說,起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而對于中高儲蓄家庭,則不顯著。老年撫養比,在最小二乘回歸模型中不顯著,而在分位數回歸模型中,對于超低儲蓄家庭,起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而對于其他分位點,則不顯著。
三、結論與建議
在眾多經濟因素中,人均GDP和教育水平,對于國民儲蓄起著正向的顯著影響,而這兩個經濟指標都是國民經濟水平的正向指標,這些指標增長則代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因而,我們要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注重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人文素質,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積累資本,不斷增加GDP,同時加大教育投資,提高我國國民的教育程度和教育素質。
居民消費水平對于居民儲蓄起著負向作用,雖然對于中高儲蓄的影響不顯著,但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經過不斷改革開放,我國已脫離貧困階段,不斷奔向小康生活,但由于我國人口多,資源有限,大多數國民的經濟收入,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低. 因而我們要有效地控制居民消費水平地增加。
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對于低儲蓄家庭起著正向作用,因為對于低儲蓄,一方面國家在財力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低儲蓄家庭也注重資金的積累,所以我們要有效地控制這兩個撫養比,同時加大對純收入家庭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林玲,王虹.中國居民儲蓄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2):122-125.
[2]張存良.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影響因素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5(01):261-262.
[3]葉允最.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居民儲蓄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商,2016(2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