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君
摘要:上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先鋒,在經濟、交通、金融等行業都走在時代的前列,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城市管理復雜,本文利用標桿比較法,以科技、制度、大數據為指標體系,分析數據,找出差距,明確改進目標。2018年兩會的一個關鍵詞是質量,合肥亟須實施精細化管理,以上海為目標,進一步提高城市發展質量。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標桿比較法;啟示
1.前言
精細化管理是西方的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主要提倡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創新務實的工作精神和科學高效的管理理念。國內外學者對于標桿比較法的研究一直集中于企業,強調以行業領先企業為學習對象,筆者認為同樣適用于城市之間的借鑒學習。因此本文試著將標桿比較法應用于城市之中,通過以上海的城市管理為標桿為合肥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啟示和借鑒。結合相關指標的可獲得性,選取部分核心指標,將合肥與上海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進行比較。
2.標桿比較法的指標體系
本文通過對上海、合肥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進行研究,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分為三個指標體系:第一是交通管理,交通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交通管理的效率決定著城市空間布局以及產業的高效性與便捷性;第二是公共服務水平與安全管理水平,公共服務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條件、重要內容,城市中人的發展取決于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第三是制度管理,標準化是精細化城市的基礎性的工作,在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支撐和引領著精細化城市的發展。本文在分析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時,基于這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大致能評價一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3.上海的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現狀
3.1道路交通管理
上海在城市交通規劃方面,完善和提升“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國際大都市一體化交通體系,進一步突出“智慧、低碳、共享”的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上海綜合交通體系逐步進入“完善功能、注重管理、提升服務”的交通設施建設和品質提升并重的發展階段。
在智慧交通方面,上海倡導綠色出行方式,打造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系統,大力發展輔助公交。輔助公交采用固定、非固定、固定與非固定相結合的車站、線路和時刻表,根據客流需求靈活組織或量身定制。新增1.8萬套“電子警察”,針對交通違法行為實現一體化識別、跟蹤和拍攝,提高了整治效率。為了治理機動車亂鳴笛,上海交警運用“聲吶定位”加“圖像識別”技術,開發出違法鳴笛查處輔助系統。過往的車輛一旦亂鳴笛,就會被系統實時捕捉和自動抓拍下來。
3.2城市公共服務水平與公共安全管理
上海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基礎教育,根據2017上海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每萬人擁有大學生213人,學校有1744 所,教職工22萬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840.97億元。上海市實行管辦評分離的教育管理模式,推進了“240、540工程”“名師名校長培訓工程”等提高教師的專業性。啟動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對接國家“雙一流”小兒科建設,全面落實“雙一流”建設任務。
在社會保障方面,針對特殊人群和特殊領域,上海在老年人權益保障、華僑權益保障、公共場所控煙和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的管理方面,專門出臺實施相關條例和辦法,保障相關人群合法權益,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推進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完成與國家結算平臺對接,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完善職保養老金計發辦法,鼓勵參保人員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完善基于大數據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評價方法,根據不同的評價結果實行差別化定位、差別化管理,進一步促進各級醫療機構控制單體規模,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破除以藥補醫機制,以取消藥品加成為突破口,建立綜合補償機制;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醫藥分開改革財政階段性補助辦法,完善藥品采購供應機制。
在公共安全服務方面,圍繞食品、藥品等舌尖上的安全管理難題,上海市整合了市場監管資源,確立了工商、質檢技監、食藥監管和物價管理“四合一”的執法體制,出臺了統一的行政處罰程序和標準、重構了執法流程,并建立了食品溯源制度。
3.3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建設
上海市針對不同人群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居住證:人才居住證、就業居住證、投靠居住證、臨時居住證等。不同的居住證享受不同的公共服務,居住證政策的實施給上海帶來了大量的人才,人口結構不斷優化。
上海市用標準為城市平安建設立支撐,同時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城市規劃、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行政權力運行、城市平安等領域標準體系研究,加強對涉及公共安全管理各類標準的宣傳和實施,為城市運行安全、生產安全提供標準化支撐,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標準。
4.合肥精細化管理現狀分析
4.1數字交通
在過去5年里,合肥堅持交通先行,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從“瓶頸制約”到“適應發展”的巨大轉變。合肥市建成公交智能調度系統,依托信息技術,建成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出租車管理信息系統等。高效、智能、安全的智慧交通體系,是合肥打造品質城市的重要內容之一。
4.2公共服務水平與安全管理
合肥市在基礎教育方面,根據2017年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合肥共有學校1985所。合肥市的學校集中于市區,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各地區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
在社會保障方面,合肥市基本建成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救助、失獨救助、殘疾人救助、農民工子女入學救助等專項救助體系。
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已基本建成由各類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成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衛生服務資源逐年優化,衛生服務總量逐年提升,居民健康狀況改善。
在公共安全服務方面,2016年安全生產的“一號工程”,油氣管線隱患整治順利完成。同年,合肥市被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確認為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單位。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例行檢查,對食品加工小作坊實行登記監管,開展豆制品整治。201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市校共建的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啟動總投資30億元的合肥市城市生命線監測項目。
5.上海與合肥城市管理的對比分析
上海是現代中國金融商貿最發達的地區,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地區,作為特大型的綜合城市,各項城市管理措施卻井然有序。合肥當前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力的關鍵期。
通過上海與合肥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務與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幾個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交通管理方面,合肥的軌道交通建設遠遠落后于上海,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失衡、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合肥與上海之間的差距很大,短期追趕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合肥要以上海的城市精細化管理為引導,努力縮小與上海的差距。
6.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啟示
近年來,上海城市管理重心不斷轉移,網格化綜合管理不斷深化,補短板工作大力推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合肥的精細化城市管理貢獻了上海經驗。
6.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合肥的軌道交通,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擴大大數據在交通中的應用。合肥市需要進一步推進交通運輸資源綜合感知,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進一步加強對基礎設施、運輸工具、交通運行環境的監測,逐步完善全市的交通運輸的感知體系,搭建“智慧交通云平臺”。
6.2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軟實力: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這一城市定位擴大了上海在全球的知名度,有利于招商引資及吸引人才。合肥市是我國四大科教城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中國首批科教名城,科教資源豐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利用合肥這一優勢,打造“科技城”這一城市形象,推廣城市品牌。
6.3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合肥市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視,但是大多數社區服務站建設完成后由于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和政策指導,服務站的虛置化現象較為嚴重。在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要時刻把握市民需求。
6.4標準化:要借鑒上海精細化管理經驗,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的法制與規范體系,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標尺與依據,持續用力補好短板,依法嚴管、綜合施策,建立健全常態長效管理機制。
結語
城市精細化追求的城市的品質,因此傳統的追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管理模式不再適用,精細化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追求質量而不是速度,提高城市管理中的精確度和細致度。對于復雜的城市管理,只有不急功近利,堅持朝著目標前進,才能實實在在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合肥市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郭玲.“繡花”應成為城市管理的共識[J].小康,2017:82.
[2]張民選.自信與自省:從PISA看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J].上海教育,2013.
[3]標準化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海質監局局長黃小路在中國質量(上海)大會作主旨演講[J].上海質量,2017(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