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
摘要: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南疆,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這里經濟生活并不是十分發達。本文依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塔里木大學科協,對南疆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區科普工作需求進行了實地調研,對科普工作現行模式與實際需求間的差距進行了分析。從科普能力建設、體制機制完善、金融保障體系建設三個方面對科普工作后續實施路徑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南疆;科普;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1.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需求現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調查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地區的科普率不足5%,而全國科普均值約為6.2%;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均科普投入也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技館、博物館建設數量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遠低于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肩負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任務,通過普及科學技術以提升居民素質,進而對整個地區的生存狀況產生影響。在我國,高新技術總是先在中東部地區出現,幾年后才慢慢傳入少數民族聚集區,當地居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同樣又需要幾年的時間,少數民族地區很難趕上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契機。
將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性知識融入科普實際工作中去,這些地方性知識是少數民族地區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集中體現著多南疆的多元文化。因此,在制定針對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科普政策時,應融入地方性知識特色,不然會使科普工作開展效果大打折扣,當地居民可能喪失對科普的興趣,甚至完全聽不懂科普內容。
2.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實施路徑
2.1加強南疆地區科普能力建設,創新科普服務方式
結合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區域特點,加強其科普能力建設,這是科普工作開展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只有科普能力增強、科普手段多樣,才能推動科普工作持續進行??破漳芰Π膫€主要方面:科普基礎設施、科普平臺、科普網絡和科普資料。
加大對南疆地區科普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推廣職業技術學校教育。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少數民族地區的科技場館數量明顯不足,建設質量也較為落后。南疆地區的科技場館可以采取小型化建設思路,對舊科技場館進行改造是一種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擴大基層科普設施的覆蓋面,對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可以開展更加靈活的科普形式:科普流動站、科普大篷車、科普宣傳長廊、科普易拉寶等。舉辦多種形式的科普講座活動,通過科普展覽、科普競賽等活動吸引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加深對科普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創新科普工作服務模式應在體制機制、實施方法和管理手段方面尋找突破口。首先,要與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產業實現緊密結合,使科普工作深入到實際項目,以項目推廣帶動科技知識普及,以科技知識反哺項目進一步發展;其次,依托兵團和塔里木大學科協已經開展的科普服務隊和科普特派員,對工作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尋求集中解決方案,對收到較好效果的措施加以完善推廣;最后,要以科技部門為主導,聯合教育、醫療、衛生、農業、林業、畜牧、漁業等部門,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最終形成合力推動科普工作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開展。
2.2完善南疆地區科普工作體制建設,健全協調機制
基層科普工作是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歷史、地理、文化等多因素的影響,南疆地區的科普工作一般由政府工作人員兼任,他們大都沒有相應的背景知識,自身科普業務素質并不達標,同時他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任務,不能將主要精力用到科普工作中。以南疆地區現有的科普工作隊和來自各行業的科普志愿者為例,幾乎全部為兼職,他們大都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院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好多院校沒有專職的科技輔導員,有的教師甚至一個人身兼數職。南疆地區縣級及以下的科普服務體系并不健全,有的鄉鎮科普服務組織尚處于空缺狀態。
從表面上看,科普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視,但實際上兼職的基層科普工作者難以有所作為,造成了嚴重的基層科普工作“空心化”現象。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缺乏有效評價、監督主體,難以對科普工作的開展效果做出科學評價。少數民族地區各級領導應督促有關部門強化科普工作隊伍組織建設,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科普工作網絡體系。作為職能機構主體的各級科技局要充分發揮綜合管理與協調職能,確保專職、兼職科普服務工作人員落實到位,由區、縣、鎮、鄉科技管理機構牽頭,建立科普聯系會議制度。
2.3健全南疆地區科普工作資金保障體系
制約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按照我國現有體制,科普活動經費由中央政府統一劃撥,經費總量無法滿足基層科普工作需求;另一方面,科普經費的分配并不是平均額,這進一步加劇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資金的緊張程度??破战涃M短缺直接導致設施落后、科普活動推行力度不夠。
各級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科普需求的關注力度,確??破諏m椯Y金落實到位,推動南疆科普工作持續進行。拓寬科普經費來源渠道,擺脫依靠政府撥款的單一模式,發揮市場經濟優勢,建立科普資金來源的多主體供應模式,同時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各級政府在做好科普專項經費預算工作的同時,要創造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共同辦科普的良好局面,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資金為輔的科普經費雙渠道保障模式,形成一個穩定長效的融資機制,使科普資金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邱成利.推進我國科普資源開發與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5,47(3)
[2]戴慧琦,熊坤新.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探析[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0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