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英
摘要: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不斷增大,建筑工程行業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且如何培養全面的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這一問題的思考不斷加深。本文通過對目前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現狀,面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進行了敘述,希冀為以后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可供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人才;教育模式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逐步發展,建筑人才市場建筑類技能型人才的競爭卻日益激烈。傳統建筑行業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由于缺乏實際的操作經驗,無法滿足用工單位的需求。因此,改變傳統的建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有科學的方法來培養新時代的建筑工程實用型人才對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現狀
當前,中國的建筑行業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運營商的資質水平不高,施工技術力量較為薄弱,安全意識不強。大部分的施工人員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工,他們只經過簡單的培訓就操作上崗,對許多操作規范并不熟悉。這就導致了施工質量差,給建筑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給人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建筑施工單位必須配備大量的受過專業教育水平的施工人員,讓他們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來保證施工質量。因此,組織和培養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是當前建筑行業亟需解決的一項問題。
2.建設項目專業人員面臨的問題
(1)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由于自身認識教學模式的限制對學生的培養并不能做到很全面,學生的實踐訓練缺乏,動手能力較弱,很難在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方面形成良性的循環。雖然,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方面有了一定的結合,但是學校的在這一方面的教學還是缺乏系統性。學校由于缺乏實訓的基地,在教學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畢業生畢業工作后才開始真正的操作。
(2)大學院人才培養。大學和研究生院的培養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師資隊伍以及大規模的合作企業可以依靠,但是它們有一個缺陷不容忽視,那就是培養時間太長,通常而言,大學和研究院的培養時間約為4-7年,在這些時間里學生們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機會去思考所學的知識,很難進行技術的創新,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
3.人才培養“綱要”
人才培養是一個很重要方面,是培養人才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意識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創新能力。建筑施工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通過各種宣傳、企業專業人員身份價值觀、企業文化、形成共識觀點,為未來企業創造價值,這是現代企業核心管理。因此,應考慮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要注重人才合理配置一致性,并創造一個寬松工作環境和良好工作條件,讓企業員工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不僅是新材料、新設備、新知識、新技能應用,新組織設計和使用,最重要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們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牢牢把握這一點。
4.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專業的培養計劃,這是人才培養的依據和藍圖。計劃包含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教學環節的配置以及內容、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知識結構能力要求。它一方面是組織教學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另一方面也是制定配套教學文件的重要依據。其中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是進行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培養單位要結合實際工程需要,制定出突出建筑行業專業特色的合理的教學模式,最終以能夠培養出“懂技術、會施工、能管理”的工程一線技術和管理人員為目標,為建筑行業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
5.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途徑
(1)實施激勵措施。激發潛能,促進人才成長。培養人才不僅是管理一套實用人才措施,還需要探索更積極無形資產形成機制,充分激發人才的大腦潛在能力,因此,實施激勵措施激發員工潛能,是培養人才重要的一方面。工作水平高低,對人才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一個更高標準,更深層次人才培養,意味著增長速度越快,質量越好。否則,那將是浪費人才,人才貽誤。如果我們能提供更準確地判斷一個人能力設定的標準,可以通過不斷激勵,讓其以最大努力來完成工作,達到意想不到的高度,從而實現高質量人才的培養。
(2)加強行業相關知識培訓。掌握建筑結構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施工技術和管理、項目評估和定價、原材料供應和試驗、工程監理、項目招投標和合同管理的相關知識和能力。比如,正確閱讀建筑圖紙以及手機專業地圖信息的能力;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以及對材料進行檢測的能力;利用計算機軟件對建筑物進行建模和計算相關數據的能力;對施工現場的組織以及管理能力;參與圖紙審查與項目運作與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掌握其他的技能,包括:要做到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適應現場的環境,能夠正確處理突發狀況,能夠培養專業的合作團隊等等。
(3)政校精準對接 助推精準育人。貫徹落實教育部門有關職業教育“雙精準”人才培養的有效舉措,也是政校聯合探索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模式的開端,有利于深化政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能夠不斷總結經驗,主動為裝配式建筑行業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時,助力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加強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共同助力裝配式建筑業發展。
(4)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院校在建設數字化三維結構、生產性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建設測量、施工、管理三類方向綜合實訓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學校要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專業化的實訓室,為學生實踐提供硬件支持。校內實訓基地不僅要滿足教學的需要,并且要不斷拓展其功能范圍,使校內實訓基地成為技能鑒定、就業培訓的多功能基地,以此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創造條件。高職院校可以在建設廳指導下開展施工員、資料員、預算員等行業資格鑒定,力圖把建筑工程管理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施工員、材料員、預算員等建設行業職業資格鑒定的基地,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提高保障,同時要能夠與有關部門的就業服務部門合作將建筑工程施工實訓中心建設成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建設成再就業的培訓基地,不斷與社會需求合作,為有關企業職員提供優質培訓,以培訓基地為依托,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促使學生積極實踐,同時,為社會提供服務。實現高效實踐基地建設的有效發展。
(5)提高專業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影響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學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就必須加強建筑工程技術和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專業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建筑工程技術和管理專業教師一方面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具備較好的專業實踐技能,也就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這是促進建筑工程技術和管理專業建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結束語
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面向生產、建設以及管理第一線的綜合性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光要注重理論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的能力。目前,我們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嚴重,因此在實踐操作教學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只有轉變目前這種教育的模式才能不斷地為我國的建筑行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鄭敏麗.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以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2(01):35.
[2]廖克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05):19.
[3]胡建琴.基于施工過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20):22.
[4]楊婉.論高職建筑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04):99.
[5]潘東輝.思考:建筑工程專業面向工程的應用型人才教育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28-30.
[6]劉軍,李雪艷.論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