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霞
摘要:隨著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識別并防范內部審計風險是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由于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很多缺陷,導致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被大大提高。本文是以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為探索對象,深入剖析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通過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綜合分析,找出國有企業審計風險的成因并給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對策
經濟基礎決定政治發展方向,國家控股企業對社會經濟具有推動作用,國有企業資產運營狀況的好壞關系著眾多相關者的利益。所以,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部門在國有企業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但是,把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處理好的前提要重視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然后基于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任務完成效率和質量的評價,分析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不足之處。 此外,要想構筑現代化的國有企業體系,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必不可少,它能更好地詮釋經濟工作紀律的表現。因此,要根據國家發展方向,讓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擺脫陳舊體制,使其跟隨現代化腳步發展,發揮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審計中的作用,促進國有企業審計體制的完善,從而推動國有企業多方面快速轉型。而實現這一轉型的關鍵就在于現在完善,今后創新,認真對待每一個時期的內部審計工作。但如何明確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規劃方向和要求,這一過程仍在不斷探索和改進。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理論概述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界定。在國有企業中,內部審計不依賴其他部門,通過不間斷地對內部審計進行各項分析與評價,并得出結論,從而來判斷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其能否按照正確的思路以及規則,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制定出契合準則的經濟目標,從而減少企業內部的失誤。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界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在企業內部審計中,因審計技術缺乏針對性、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強以及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等原因, 導致企業出具的財務報告不正確、不完善,或者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缺口而引起審計人員不能及時準確地完成內部審計。在審計活動中,企業管理人員存在誠信方面問題,造成審計人員不能準確的分析出來內部審計的問題, 從而發表的審計意見就會不準確、不恰當,引發內部審計受到阻礙,導致發表的審計意見不太容易被接受, 給審計各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風險。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導致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較高的原因包括:審計制度不夠完善、審計人員專業知識不足、審計人員和機構不夠獨立,法律制度不完善,審計手法落后等。 雖然我國經濟逐漸被世界認可,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仍然沒有降低,存在對企業經濟行為高估或低估的行為, 導致未發現一些內部審計錯報的存在,從而出具的審計報告可能未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經濟在發展,但公司治理模式沒有改變, 同時審計體制不夠健全,導致很多審計工作不可行或無法展開,從而影響內部審計的效率和質量。此外,審計的風險度與審計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同時更是衡量審計成本與一系列資源是否得到合理分配的依據。 而現階段,內部審計中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所以如何有效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避免資源浪費、降低內部審計風險成為中心點, 為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中起到督導作用和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概述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側重于事后監督。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還都局限于事后監督,開展的審計項目,基本上都是對歷史數據資料的審核確認,事后審計,往往是以資產流失的實施條件為前提,對企業來說已經晚了。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單位數量較多,拓展的行業較多,地域分布較廣,而審計人員有限,只能根據領導要求進行一些專項審計或者幾年輪審一次造成一些下屬單位長期沒有接受審計。經常造成審計偏差。
(二)內部審計機構及獨立性。由于審計部門不夠獨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在受到領導管轄的同時又被企業的其他部門限制和干預,不能保證內部審計組織的獨立性,審計部門始終不能單獨完成審計工作,難以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由于人員流動性比較大,長期從事內部審計的人員較少,導致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無法將審計工作做完整。此外,國企內部審計人員在人員溝通、組織協調、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發展等方面的勝任能力欠缺,不利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成因
(一)審計手段、方法上的局限。1.抽樣審查。在實際操作中簡便可行,既省時又高效。由于抽樣審查多采取詢問、審問、比較等簡單審計手法,對內部審計檢查不夠透徹,并且抽樣審查在處理問題時不夠靈活。2.順查法和逆差法。二者一起應用,更容易找出問題出在什么地方,相較于簡單抽樣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逆差法,就是倒著審查企業財務方面為題,造成企業內部資源浪費,加大內部審計成本。3.計算機進行審計。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運用計算機及互聯網的前提下被簡單化,但是由于計算機程序存在漏洞,審計人員誠信缺失,導致內部審計效果不明顯,從而審計既定的目標無法準確地實現。
(二)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由于早期經濟落后,體制陳舊,思想受到禁錮,導致審計方法不夠專業,審計教育沒有普及,導致我國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沒有受到專業的內部審計教育;同時,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及時了解掌握國家新的審計知識和技術,將新的審計方法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去,然而很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卻缺乏該方面的培訓,使得審計工作受制約。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制約。多數國有企業沒有專屬的內部審計人員,與企業領導層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并受到領導層的行政領導,不獨立地進行內部審計。 而且,在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中,由于審計人員對審計職能漏洞性認知具有局限性,導致審計報告無法全面體現審計的權威性,不利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的實施。
四、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分析
目前的金融經濟下,國有企業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是一個系統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工作,需要一個完善的體系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開路,需要對國有企業的審計機制與內容、人才培養、審計方法等各方面的優化升級,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執行效率。
(一)樹立審計風險意識,加強審計方法風險的防范。在審計工作中,內部審計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性,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并通過分析判斷,準確識別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制訂防范風險的措施。此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外泄,也不是固定的,應該隨時更新審計方法,盡快完善內部審計法律體系,讓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內部審計有法可依,從而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二)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會計工具不斷改進也促進內部審計方法的多樣化,因此要注重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職業培訓,使審計人員盡快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術,完成更多的審計任務省時又省事,減小誤差,從而提高審計質量。
(三)保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全部過程獨立實施。內部審計人員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不受任何人、任何部門左右思想,在審計工作中時刻保持職業懷疑,同時還要求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不存在利益糾紛,保持絕對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還應使實施控制的整個過程必須遵守客觀公正原則,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審計人員一定是理性并且素質較高的第三方,使得出的審計結論有理有據, 為領導者提供準確的信息。
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基本情況,找出危險因子,最終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大家都認可的位置。在國有企業“管理、效益”愈發凸顯的今天,國企經濟責任愈加重大,國有企業應加快內部審計體系的完善,不再使內部審計執行力度被削弱,嚴格要求內部審計執行的結果,讓內部審計的作用在國有企業中被充分發揮,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使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被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雪瑩,吳寶宏.國有企業治理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5,34(11):28-29.
[2]田霈.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問題及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8):227-229.
[3]周斌.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探討[J].會計師,2016(11):52-53.
[4]陳勵.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與防范[J].商場現代化,2015(03):10-30.
[5]潘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改善對策[J].財經界,2013(06):20-30.
[6]楊國榮.淺議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協同機制的構建[J].商,2015(4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