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磊

摘要: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1271篇與異地就醫或異地結算相關的期刊文獻為數據池,運用 Citespace Ⅲ軟件進行文獻科學計量分析。對年份分布、空間分布、主要期刊分析以了解異地就醫或異地結算研究的基本情況,對關鍵詞、高被引文獻分析以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并進行可視化展示。分析結果有助于國內學者把握國內異地就醫或異地結算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CitespaceⅢ異地就醫;異地結算;醫療保險制度知識圖譜可視化
異地就醫是指參與醫療保險的人員在參保統籌地區以外發生的就醫行為。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異地就醫或異地結算時有發生,如出差、旅游時的急性病治療的、中短期流動、工作崗位不在參保地,以及長期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的醫療結算。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是關系千千萬萬人切身利益的福音和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明確要求,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該項民生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對于異地就醫各個層面的探究和挖掘,國內學者有日趨重視的趨勢,在各大學術期刊上的文章發表數量日益增加,但是對異地就醫研究現有的文獻進行圖表式的可視化展幾乎沒有。為了清晰的繪制異地就醫這一研究領域的整體研究脈絡和理論框架, 方便學者們可以更直觀清晰的了解該領域的前沿趨勢和研究現狀,本文應用了軟件CitespaceⅢ進行可視化的知識圖譜分析。筆者于2018年4月4日在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圍繞異地就醫的研究主題收集數據,選擇“高級檢索”類型的“關鍵詞”檢索,限定“關鍵詞(異地就醫)or關鍵詞(異地結算)”,“發表時間=所有年份”進行檢索,共檢索出1271條數據。其中每一條記錄均包括文獻作者、文章題目、文獻摘要和文獻引文,對發文年份、分布空間、分布機構、主要期刊進行分析以了異地就醫領域研究概況,對關鍵詞、高被引文獻進行分析從而了解異地就醫的研究熱點。
1.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可進行多元的、分時的以及動態的復雜網絡分析,對于某一學科領域的熱點主題、學科演化及前沿變化趨勢可有效探測的信息可視化工具。CitespaceⅢ系統的功能按鈕主要有關鍵詞、作者被引、雜志被引以及文獻被引等。關鍵詞作為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髓,其關鍵詞共現能夠敏銳、直接地反映出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本文使用Citespace系統對“異地就醫”領域文獻分析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CNKI數據庫中導出格式為Refworks的文獻,并利用CitespaceⅢ配備的自動轉化數據格式的轉換工具將原有格式轉化為系統可識別的數據格式;其次,將系統的時間間隔設置為1年,時間跨度設置為1954-2018;再次,以簡化網絡結構作為選擇路徑發現(Pathfinder)的剪切連接方式,從而突出重要特征,同時勾選Cluster View-static(聚類靜態)和Show Merged Network(展示整個網絡)兩個選項進行可視化方式展現最終的分析圖譜。
2.結果分析
2.1 文獻年度分布
從已發表的文獻數量來分析,某一領域研究發展態勢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該領域論文的歷年發表數量。本次檢索得到異地就醫領域研究文獻共1271篇。我國有關異地就醫的醫療保險的研究從1980年有相關文獻開始,自2008年起文獻發表量逐年上升,2010年該領域論文噴井式發展,這與異地就醫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據此,可以把異地就醫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1980-2008年為起步階段(年發文量小于30篇); 2009-2015年為明確階段(年發文量30-120篇),2016年至今為高速發展階段(年發文量120篇以上)。異地就醫的研究已逐漸成為政府、高校關注的熱點問題。
2.2 研究力量分布
將檢索到的1271條數據源導入CiteSpaceⅢ軟件中,將time-slicing的時區設定為1954年至2018年,years per slice設定為1,在node types中選擇author和Institution,將閾值設置為Top 30,運行系統得到文獻作者和文獻機構綜合共現網絡圖譜。從綜合共現網絡圖譜看出,比較關注的前十位機構為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管理中心(24篇)、天津市社保中心(10篇)、華中科技大學(9篇)、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9篇)、北京市朝陽區醫療保險中心(7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7篇)、江西省社會保險管理中心(7篇)、上海市醫保事務管理中心(6篇)、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6篇)以及廣西社會保險事業局(6篇)。比較關注的前五位學者有黃華波(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14篇)、胡大洋(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6篇)、郭琳(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5篇)、張曉(東南大學,5篇)以及陳福華(江西省社會保險管理中心,5篇)。
2.3 文獻來源期刊分析
通過對CNKI收錄的1954-2018年異地就醫或異地結算來源文獻的載文期刊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近10年來CNKI收錄期刊中發表異地就醫文獻較多的排名前十位的期刊分別為《中國社會保障》《中國醫療保險》《四川勞動保障》《天津社會保險》《勞動保障世界》《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就業與保障》《中國醫院院長》以及《人事天地》。其中《中國社會保障》以180篇居于異地就醫領域首位,《中國醫療保險》和《四川勞動保障》以126篇和61篇列居第二及第三。
2.4 研究熱點
在某一可追蹤的時間段內,存在內在聯系的、數量相對較密集的一組論文所探討的學術或專題會組成該研究領域的熱點。通過對關鍵詞的可視化圖譜分析來探討該研究領域的最新關注焦點。
將收集到的1271條題錄數據導入到CiteSpaceⅢ系統中,時間跨度設置為1,在網絡節點中選擇關鍵詞(Keyword),將閾值設置為Top 30,運行CiteSpaceⅢ,得到關鍵詞可視化分析知識網絡圖譜。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異地就醫”“醫療保險”“對策”和“即時結算”是該研究領域最關鍵的四個節點。其中異地就醫的中心度更是達到0.29。
2.5知識基礎和研究前沿
從計量學來看,引文形成了研究前沿,被引文獻組成了知識基石。研究者對學科領域的文獻信息可視化圖譜分析能夠直觀的清晰的辨識出學科前沿的發展和演化路徑,以及學科領域最經典的基礎文獻。被引頻次數的高低,反映了作者文章影響力的大小。被引頻次高的文獻通常含有關鍵性的理論,這些理論構建了該研究領域的知識基石。本文對1271篇題錄數據中的重點文獻進行二次檢索并進一步挖掘分析,發現“異地醫保”領域引用頻率最高的文章為《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的現實考量與分析》(李明賢; 李學文,2008),引用次數為71次。引用頻率排名第二、第三的文章分別為《全民醫保制度下異地就醫管理服務研究——歐盟跨國就醫管理經驗借鑒》(王虎峰,2008)及《流動人口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現狀與問題研究》(郭珉江; 郭琳,2014),引用次數分別為65次及44次。異地就醫管理理論與政策研究(王健; 周綠林,2009)。
結語
本文以CNKI中1954-2018年1271篇關于異地就醫文獻數據作為數據池,運用CitespaceⅢ軟件,對國內“異地就醫”研究領域進行了文獻年度分布、期刊分布、關鍵詞、研究熱點以及研究基礎等多個角度進行可視化信息分析,從而得出的主要結論有以下三方面:
(1)異地就醫研究領域的文獻發表量目前呈現上升趨勢,可分為萌芽階段、明確階段和高速發展階段,這表明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研究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這種關注和重視也追隨著政府對異地就醫問題的重視程度。
(2)通過研究力量分析,挖掘出前十位關注的機構和前五位關注的學者。關注機構多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省市社保局或者具體的醫保經辦中心。通過對文獻來源期刊分析,挖掘出近十年來排名前三的期刊。通過引文分析,挖掘出引用頻率前三的文章,這些文獻構成了該研究領域的知識基石。
(3)通過對關鍵詞進行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可分四個節點:“異地就醫”“醫療保險”“對策”和“即時結算”。異地醫保結算時關系到千萬家庭的民生工程。國家醫保異地結算系統開通160個地區和1008家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流動日趨頻繁的背景下,這一政策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王爭亞,都博亭.河北省異地就醫問題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02)
[2]侯劍華,陳悅.戰略管理學前沿演進可視化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7,25(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