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貴敏 趙登超 劉丙花 梁靜 舒秀閣 賈明 王小芳 于艷萍
摘要:本研究以‘雞爪綿核桃為砧木,利用芽接技術嫁接4個早實核桃品種,對比分析嫁接苗木質量。結果表明,嫁接苗接穗長度、芽間距、粗度和干物質量均有所差異,其中芽間距可作為區分不同嫁接品種的重要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核桃苗木質量進行分析,篩選出評價核桃苗木質量的3個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59.36%,主根質量系數最大;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22.85%,接穗質量、長度和粗度的系數較大;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10.02%,砧木粗度和質量的系數較大。評價4個核桃品種嫁接苗質量需綜合考慮接穗長度、粗度和質量,砧木粗度和質量,根系主根質量和粗根數量等指標。
關鍵詞:核桃;早實;嫁接苗;成苗質量;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4.101 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8)05-0051-04
Abstract Four precocious walnut varieties were grafted by bud grafting technique with the variety Jizhuamian as stock, and the quality of grafted seedling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ion length, bud spacing, thickness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ere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bud spacing c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grafted varieties. The quality of walnut seedlings was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ree main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grafted seedlings.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59.36%, and the main-root quality coefficient was the largest.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22.85%,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dry matter mass,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scion were larger.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10.02%, and the coefficient of stock thickness and mass were larg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grafted seedlings of the four walnut cultivars in this test need consider the length, thickness and mass of scions, the thickness and mass of rootstocks, the mass of main root and the number of thick roots.
Keywords Walnut; Precocious; Grafted seedlings; Seedling qual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0世紀80—90年代,科研工作者以早實、豐產、優質核桃品種選育為目標,育成‘香玲、‘遼核1號、‘中林1號等早實核桃品種[1,2],并在我國核桃主產區大面積栽培種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核桃產業的發展。我國北方產區夏季高溫多濕,易導致早實核桃樹體、果實受炭疽病、黑斑病等病菌侵染,果實品質和產量下降 [3,4]。因而培育抗病、豐產、優質、商品性狀優良的新品種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5]。2005年以來在農業良種工程項目的支持下,山東省已選育出多個優質、抗病核桃優良品種[6-8]。
隨著國家、地方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核桃產業的快速發展,核桃良種苗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使得苗木繁育市場不斷擴大。有關核桃苗木繁育技術的文獻報道較多[9-14],但關于核桃苗木質量等級評價和分級的文獻報道較少。為此,本研究以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自主選育的4個早實、優質、抗病的核桃品種為良種接穗,地方優勢資源‘雞爪綿核桃為砧木,采用大方塊芽接法進行嫁接,測定不同品種嫁接苗木的生長指標并對其進行評價與對比分析,以期為山東省核桃良種苗生產技術和分級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分別以‘強豐、‘豐碩、‘魯青、‘綠香核桃為接穗,以‘雞爪綿核桃為砧木,2015年春采用大方塊芽接方法進行嫁接。大田進行常規管理。
1.2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5—2016年在國家林業局華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示范基地進行。該基地位于山東省章丘市文祖鎮三德范村。
1.3 調查方法
2016年春萌芽前每品種選取長勢一致的嫁接苗3株,于苗圃地中挖出,自然風干后解析為三個部分,即:接穗、砧木枝干(以下簡稱砧木)和根系(根系直徑≥0.2 cm為粗根,根系直徑<0.2 cm為細根)。分別測定接穗長度、芽間距、粗度和質量,砧木粗度、長度和質量,根系部分的主根質量、粗根數量和質量、細根數量和質量。
利用百分之一天平測定質量,數顯游標卡尺測定根系粗度,米尺測定長度和芽間距。
1.4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接穗生長情況分析
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接穗長度、芽間距、粗度和質量均有所差異,其中品種間接穗長度與質量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而芽間距、粗度差異顯著。芽間距方面,‘強豐、‘豐碩、‘魯青核桃接穗芽間距差異顯著;‘綠香雖顯著低于‘強豐,但與其它兩個核桃品種差異不顯著。粗度方面,‘強豐、‘豐碩接穗粗度顯著高于‘綠香,但‘魯青與‘綠香間差異不顯著(表1)。因此嫁接苗芽間距可作為區分不同嫁接品種的重要指標。
2.2 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砧木及根系生長情況分析
4個不同核桃品種嫁接苗砧木與根系生長指標均有所差異,其中品種間砧木粗度和質量、主根質量、粗根數量差異顯著。砧木粗度方面,‘豐碩、‘魯青、‘綠香差異顯著,‘強豐與‘豐碩間差異不顯著。砧木質量和主根質量方面,‘綠香顯著高于其他3個品種。粗根數量方面,‘強豐、‘豐碩、‘魯青顯著高于‘綠香。粗根質量、細根數量和質量不同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表2)。
2.3 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木質量性狀指標主成分分析
核桃嫁接苗生產中一般在砧木15~20 cm嫁接,而嫁接后不同早實核桃品種砧木長度指標無差異,故進行苗木質量指標參數主成分分析去掉該指標。由表3可知,嫁接苗木質量指標的作用是相互疊加或相互滲透的,同時各單項指標在評價核桃苗木質量指標中所占地位不同。
為達到獲取核桃苗木質量評價標準主要信息并減少指標數量的目的,根據主成分分析方法要求,依據累積方差貢獻率提取主成分,要求累積方差貢獻率大于85%,故選擇接穗、砧木和根系11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見表4。
Z1-0.662-0.072-0.466-0.5980.4560.5630.944-0.414-0.0750.013-0.27659.36
Z20.5750.3100.5260.773-0.1670.3590.2880.2930.302-0.352-0.37522.85
Z3-0.1520.1090.1910.0170.7470.730-0.1590.0840.239-0.431-0.35610.02
從表4的貢獻率可以看出,前3項的累計值已達到92.23%,所以把前3項作為主成分因子,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為:
Z1=-0.662X1-0.072X2-0.466X3-0.598X4+0.456X5+0.563X6+0.944X7-0.414X8-0.075X9+0.013X10-0.276X11
Z2=0.575X1+0.310X2+0.526X3+0.773X4-0.167X5+0.359X6+0.288X7+0.293X8+0.302X9-0.352X10-0.375X11
Z3=-0.152X1+0.109X2+0.191X3+0.017X4+0.747X5+0.730X6-0.159X7+0.084X8+0.239X9-0.431X10-0.356X11
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59.36%,代表了全部性狀信息的59.36%,為最主要的主成分,其中核桃嫁接苗主根質量與第一成分關系最為密切,芽間距、粗根質量、細根數量與其關系較弱;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22.85%,代表了全部性狀信息的22.85%,是僅次于第一主成分的重要成分,接穗質量、長度和粗度的系數較大,在第二主成分中最重要。其次為砧木質量,細根數量和質量,認為第二主成分與接穗即嫁接品種關系最為密切;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10.02%,代表了全部性狀信息的10.02%,其中砧木粗度和質量的系數較大,在第三主成分中最重要。第三主成分與砧木生長指標關系最為密切,而與接穗相關指標關系不密切。
3 討論與結論
早實核桃良種嫁接苗木的商業化生產,使我國核桃產業向科學化和制度化的方向有序發展。核桃苗木的質量對于核桃標準園建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核桃苗木研究主要集中于苗木嫁接技術和提高嫁接苗成苗質量的栽培管理技術研究[9-19]。關于不同品種核桃苗木鑒定和質量分級評價的研究較少,付筱等[15]通過河南省核桃育苗圃試驗調查,結合國家標準和專家意見,提出了一年生苗和二年生苗核桃質量分級標準。本研究通過分析對比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木質量指標發現,接穗芽間距可以作為區別不同品種苗木的重要指標;嫁接成苗后,‘綠香核桃主根質量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品種,粗根數量不同品種間差異顯著,細根相關指標品種間無差異;砧木粗度和砧木質量不同品種間差異顯著。對4個早實核桃品種嫁接苗質量指標參數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提取出的前3個主成分提供了核桃苗木質量性狀的92.23%的信息,第一主成分關系與核桃嫁接苗主根質量最為密切;第二主成分與接穗即嫁接品種關系最為密切;第三主成分與砧木生長指標關系最為密切。
綜合考慮嫁接后不同品種接穗、砧木和根系生長指標和苗木質量指標主成分分析結果,在4個早實核桃嫁接苗質量評價中,根系的主根質量和粗根數量,接穗長度、粗度和質量,砧木粗度和質量指標參數可作為評價指標。
參 考 文 獻:
[1] 王鈞毅,曲寶香,孫玉剛. “香玲”等核桃新品種的選育[J]. 中國果樹,1990(4):1-3, 6.
[2] 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 “遼核1 號”品系的培育[J]. 遼寧林業科技,1979 (6):55-57.
[3] 王清海,劉幸紅,范昆,等.核桃炭疽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7(1):9-14.
[4] 曲文文,楊克強,劉會香,等.山東省核桃主要病害及其綜合防治[J].植物保護,2011,37(2):136-140.
[5] 吳國良,劉群龍,鄭先波,等. 核桃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 果樹學報, 2009, 26(4):539-545.
[6] 趙登超,侯立群,王鈞毅,等. 核桃新品種‘日麗[J]. 園藝學報,2012, 39(8):1612-1614.
[7] 侯立群,趙登超,王鈞毅,等. 鮮食核桃新品種‘綠香[J]. 園藝學報, 2010, 37(7):1193-1194.
[8] 徐穎,張美勇,相昆,等. 核桃避晚霜新品種‘秋香的選育[J]. 中國果樹,2017(4):68-69, 85.
[9] 趙登超,侯立群,劉丙花,等. 核桃枝接高效繁育技術方法——砧木移栽室外嫁接法[J]. 山東林業科技,2017,47(5):76-78.
[10]李天君,顏明,范彬,等. 核桃改良芽接技術成活率研究[J]. 四川林業科技, 2017, 38(5):47-49, 52.
[11]湯睿,劉靜波,劉勁,等. 中國核桃嫁接繁殖技術研究進展[J]. 農學學報,2017,7(8):60-65.
[12]丁勇. 三種嫁接方法對核桃成活率的對比研究[J]. 云南農業,2017(3):20-23.
[13]金銀春,朱學慧,陳善波,等. 4種嫁接方法對核桃育苗成效的影響[J]. 四川林業科技,2016, 37(4):88-92.
[14]孫陽. 不同嫁接時期溫度對核桃芽接成活率和生長量影響的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2016,48(5):52-54.
[15]付筱,王瑞靜,付瑞,等. 核桃良種嫁接苗木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4,42(8):2377-2378, 2435.
[16]顧文毅,劉小利,魏海斌,等. 芽接不同處理方式對核桃苗生長及越冬的影響[J]. 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5):1-4.
[17]方立軍,邱月琴,王代全,等. 不同嫁接方法對核桃苗嫁接成活率和出圃率的影響[J]. 湖北林業科技,2015,44(4):12-13.
[18]劉方春,馬海林,馬丙堯,等. 干旱環境下接種根際促生細菌對核桃苗光合特性的影響[J]. 林業科學,2015,51(7):84-90.
[19]熊新武,李俊南,劉恒鵬,等. 10個引種核桃品種嫁接成活率及苗期生長性狀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3):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