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作為開啟“新時代”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重大戰略舉措,這些重大戰略舉措的貫徹實施必將給中國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其中的一項,對我們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在這一戰略背景下研究大學生就業的選擇,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就業
當前畢業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大多數人選擇去城市打拼,不愿回農村中去。改革開放以來,又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打工,導致鄉村大量出現“空巢”現象,這對本來發展滯后的鄉村更加不利,同時也加大了城市的就業壓力,對城市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政府近年來為扶持農村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如果作為主體的“人”不愿回歸農村,再好的措施也很難收到好的效益。本課題研究“鄉村振興戰略”對大學生的就業及發展提供的機遇,對未來大學生就業方向提供一個參考,這有助于緩解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有助于改變人們的就業觀。
一、高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高校在學生的就業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比如:專業的設置、就業方向的引導、與用人單位的合作等,所以在指導學生深入了解學習鄉村振興戰略,抓住機會,找到一份適合自己有所作為的工作方面,高校應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學校可以請相關學者做一些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講座,適當安排一些有關的競賽,進一步幫助廣大學子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內容,為自己將來就業做一個規劃。高校要鼓勵大學生到農村中去,到基層中去,積極安排農業專業學子去農村中實習,加大支持力度,讓學生看到農村發展的前景,感受到農村的吸引力,捕捉到自身發展機會,主動愿意去農村實現自己的理想。據了解,為響應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美麗鄉村和鄉村善治,河西學院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鄉村振興培訓學院,這將進一步推動河西學院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幫助地方經濟發展。學校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有助于引導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方向,給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多一個選擇,也為他們投入到鄉村工作增添了信心。
二、鄉村振興戰略將為我們提供哪些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將大大改變以前大學生“學農不愛農,學農不做農”的現象,鄉村振興戰略將為廣大農業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他們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國家將大力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在政策上給予返鄉大學生很大的便利,在經濟上給予各種貸款和補貼,項目上也可以提供選擇,技能上也給予培訓。這一系列的措施為我們即將畢業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愿意回到農村中求發展增添了信心和動力。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引進,未來的鄉村一定是朝著智能化、數據化、信息化、農業智慧化方向發展,實現這一目標,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就是人才的引進,將作為主體的“人”吸引到農村,尤其是引導高素質人才愿意去農村發展。而大量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會對一些企業進入鄉村產生很大的吸引力,愿意將資金投入到鄉村,大量資金的投入反過來又會促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回歸鄉村,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人才引進將是鄉村振興戰略首當其沖的任務,這為我們廣大畢業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鄉村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政策方面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這樣寫到:“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推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支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這在政策方面為廣大畢業生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大家看到了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決心。未來的鄉村無論是在政策傾斜、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崗位需求等,都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機遇。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到鄉村中去,到真正發揮自己作用的地方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找到一個施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作者簡介:馬正明(1992—),男,回族,甘肅酒泉瓜州人,河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5級2班學生,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河西學院第八批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就業的選擇——以河西學院為例(208)結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