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花
[摘 要]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農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國家不斷出臺農業發展的政策,這種形勢下,我國農業發展迅速,但是農業污染也隨之而來。基于此,文章對現階段我國農村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分析,并積極探究改善對策,希望能夠有效提升農村環境質量,還農村一片綠水藍天。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對策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聚焦,我國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分析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1.農業面源污染逐步擴大
據相關資料顯示,農藥只有10%~20%的附著率,80%~9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使自然環境受到較大程度的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且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流失加劇了河流、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同時,近年來我國塑料袋的使用量不斷提升,逐漸成為世界上使用塑料袋最多的國家,每年大約有45萬噸塑料袋殘留在土壤中,這些塑料袋很難降解,其殘留在土壤中,會影響水肥傳導,還會影響土壤通氣,造成糧食減產,同時污染土壤環境。
2.城鎮垃圾向農村轉移越來越多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極度膨脹,不僅帶來了住房、交通、學校等公共資源的擁擠,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設施不配套,這些垃圾被運到了鄰近的農村就地堆積或填埋,污水則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內。例如某市共有156個鄉鎮,共有25萬人口,每天大約會產生260多噸的生活垃圾,大約有60%的生活垃圾沒有經過處理,直接轉賬到了農村,這給農村環境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3.農村河流保護乏力
農村生產生活污水大多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沉積在溝渠和地面,最終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根據2011~2017年地表水監測分析看,我國總體水質趨好,但仍有糞大腸菌群、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等主要污染因子。這給水流環境帶來較大壓力。
4.規模化養殖污染越來越重
由于以農戶為單元的養殖越來越少,和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的經濟刺激政策,農村集約化畜禽養殖程度越來越高,由于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大量畜禽糞便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入農業環境,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致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改善農村污染現狀的對策
1.增強農村環保意識
環保意識是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的基礎。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幫助村民樹立環保意識。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在農村中開展環保知識科普活動等方式,為村民科普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激發村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加強對法律知識的科普,例如向社會公眾普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努力營造出濃郁的環境輿論氛圍,提高大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切實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扎根在農民的心中
2.統籌規劃農村環境保護
農村和農業是連接人與自然的重要紐帶,農村環保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村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各級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靠科技、創新機制,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基本原則,制定好農村環境保護規劃
3.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采取分散或集中、生物處理等多種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在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方推進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廣“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的農戶生態循環模式和“一池五改”(沼氣池、改水、改土、改廚、改廁、改圈)的生態家園清潔工程,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開發利用沼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
4.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在農業種植中充分結合經濟學與生態學,應用現代技術提升農業產量的新型農業模式。現階段,生態農業在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當地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鼓勵農民搞生態種植,畢竟作為一種新興的種植模式需要大力推廣。在推廣期間,除了給予大量的技術指導外,還可以給予一定的費用補貼。鼓勵和引導農民使用農家肥、有機肥料,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把當地生態種植擴大,形成規模,有效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帶來的污染物。
5.完善基礎設施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投入更多資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例如要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確保農村垃圾有處可去,避免垃圾隨意丟棄、掩埋現象。對所有農村村頭地角河邊溝渠、房前屋后、公共場所室內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時間進行全面清理。同時各鎮、村要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r設置農村生活垃圾桶點(垃圾中轉站)配備環衛機具等作業設施、設備組建保潔隊伍建立起村收集鎮運轉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置機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關配套設備。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獎懲。各級組織要把治理環境污染列入各級政府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嚴格獎懲,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養殖污染、垃圾堆積、水資源污染等是現階段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形式,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提升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同時提升農業生產技術,避免出現環境污染,進而提升農村環境質量,促使農村經濟與環境保護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思齊.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對策淺析[J].硅谷,2013,5(02):224.
[2]李華.淺析農村環境現狀及其治理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2012(11):35-36.
[3]周健華.淺析我國農村污染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4(01):175-176.
[4]趙會牛.當前農村環境污染現狀與治理對策[J].統計與管理,2015(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