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國 繆壽榮 周成
摘要 秋樂368作為黃淮海、東華北雙國審及河南、內蒙雙省審玉米新品種,具有產量高、抗性好、品質優等特點。本文重點介紹了該品種在黃淮海地區的種植表現,并總結其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麥秸處理、適期播種、科學施肥管水、 病蟲草害防治、適期晚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夏玉米;秋樂368;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黃淮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036-01
玉米作為我國糧食增產的主力軍,種植面積已超過3 333.33萬hm2,已成為面積最大、總產最多的作物。黃淮海夏玉米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玉米優勢種植區,常年種植面積為106.67萬~120.00萬hm2,主體種植模式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由于本地區玉米生長季節短,熱量資源總體偏少,且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熱害的發生加重,給玉米生產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品種選擇成為玉米生產至關重要的因子,優良的品種和種子是豐收的基礎。據筆者了解,秋樂368作為黃淮海、東華北雙國審(國審玉20176035)及 河南(豫審玉2017001)、內蒙(蒙審玉2017004)雙省審的玉米新品種,綜合表現優秀,生產潛力較大。該品種是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報審的品種,品種來源為NK11×NK17-8。現將其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種植表現
1.1 特征特性
黃淮海夏播玉米區出苗至成熟103 d,與對照品種鄭單958相當,株高299 cm,穗位高109 cm。幼苗葉鞘紫色,花絲紫色,花藥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果穗筒型,穗長17.5 cm,穗粗5.0 cm,穗行數16行左右,百粒重35.7 g。
突出表現特點:耐高溫、無花粒,雌穗吐絲期長,容易授粉,可有效避免因高溫造成的授粉不足,無禿尖,封頂性好。抗倒伏、抗銹病,根系發達抓地牢,莖稈粗壯、彈性強。植株清秀,葉片干凈、高抗銹病。脫水快、宜機收,機收破損率低,籽粒容重高。種植密度彈性大,稀植、密植自調能力好,稀植棒子大、密植不空棵,管理簡單,是包地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首選品種。
1.2 抗性鑒定
中抗莖腐病,感小斑病、彎孢葉斑病和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縮病。
1.3 品質分析
容重783 g/L,粗蛋白含量10.14%,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3.51%。
1.4 黃淮海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在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滄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區,唐山市、秦皇島市、廊坊市、滄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區,北京市、天津市夏播區,陜西省關中灌區,山西省運城市和臨汾市、晉城市夏播區,安徽和江蘇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等黃淮海夏播玉米區種植。注意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粗縮病、小斑病、彎孢葉斑病、絲黑穗病。
2 產量表現
2.1 黃淮海區試
2016年參加中玉科企綠色通道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 110 kg/hm2,較對照鄭單958增產9.88%。
2015—2016年參加中玉科企綠色通道黃淮海夏玉米組區域試驗,2年平均產量11 247 kg/hm2,較對照鄭單958增產15.85%。
2.2 河南省區試
2016年參加河南省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產量達到9 654 kg/hm2,較對照偉科702增產8.5%。
2014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區域試驗(6萬株/hm2),平均產量10 026 kg/hm2,較對照偉科702增產9.4%,差異極顯著。2015年續試,平均產量11 503.5 kg/hm2,較對照偉科702增產15.8%,差異極顯著。
2.3 安徽省濉溪縣生產示范
2017年安徽省濉溪縣雙堆鎮玉米種植大戶種植該品種1.52 hm2,經專家實際測產驗收,平均產量10 839 kg/hm2,較當地主栽品種鄭單958增產7.26%,較隆平206增產5.32%。
3 栽培技術
3.1 麥秸處理
小麥收割要盡可能選用裝有秸稈切碎和拋撒裝置的收割機,麥秸粉碎長度不宜超過10 cm,拋撒要均勻。或在玉米播種時選用帶有滅茬功能的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秸稈粉碎、滅茬和玉米播種等多項作業[1]。
3.2 適期播種
6月上中旬麥后直播,黃淮海夏玉米區適宜種植密度6.00萬~6.75萬株/hm2。機械精量播種,每穴1~2粒,播深以3~5 cm為宜[2]。提高播種質量,遇旱可采取深播淺蓋加鎮壓的方法,使種子處在濕潤的土層[3]。
3.3 科學施肥管水
玉米需肥較多,高產田需純N 270~300 kg/hm2、P2O5 90~105 kg/hm2、K2O 150~180 kg/hm2,缺鋅田塊需增施硫酸鋅15.0~22.5 kg/hm2。播種時帶種肥最好施用復合肥,并將種肥隔離10 cm以上[4]。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40%底施,60%作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占總氮量的50%)、在抽雄吐絲期補施粒肥(占總氮量的10%)。澆好三水,即出苗水、拔節水和灌漿水[5]。
3.4 病蟲草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薊馬、蚜蟲、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顆粒殺蟲劑丟心防治玉米螟,中后期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小斑病、莖腐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在幼苗三至五葉期用煙嘧磺隆化除[6]。
3.5 適期晚收
玉米籽粒乳線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現黑色層時收獲。推廣機械化收獲和秸稈全量還田技術。
4 參考文獻
[1] 王樹星,安錄宇,賈海麗,等.黃淮海地區氣候特征及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6(3):143-145.
[2] 李耀立,顧興花,劉福久,等.東海縣夏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20-21.
[3] 徐占偉,王利強.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種業導刊,2013(5):17-18.
[4] 張文彥,李小強,田莊志,等.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2,58(4):254-256.
[5] 李丙昭.河南省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5):16-17.
[6] 南紀琴,肖俊夫,劉戰東.黃淮海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