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
摘要 結合貴州省貧困地區農村發展現狀,闡述了推進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意義,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推進貴州省貧困地區農村脫貧致富提供借鑒。
關鍵詞 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意義;問題;對策;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 F7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294-0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rur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poor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poor areas were expound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sperity in poor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poor area;rural;e-commerce;significance;problem;countermeasure;Guizhou Province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農村電子商務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省正在將電商扶貧作為重要手段,通過互聯網的形式為貴州省農產品打開網銷全國的“綠色通道”,促進黔貨出山,助推脫貧攻堅。本文分析了農村電商與農業產業發展的融合,對于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推進貴州省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意義
貴州省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多民族聚居內陸山區農業省,地處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中心。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限制,貴州省是全國少數欠發達、欠開發的省份之一,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50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934個,2017年全省仍有372.2萬農村貧困人口未脫貧[1-2]。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幫助貧困地區百姓增收致富。通過將電子商務拓展到農村,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社會的資源幫助貧困地區農村的發展,幫助挖掘貧困地區現有的特色優勢,極大地拓展市場空間,盡最大可能減少交通、市場等不利因素,促進農村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而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可以將現代科技成果和商業理念迅速向農業產業鏈全過程滲透,推動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創新,通過對上下游資源和信息的整合,促進更合理、更高效地分工,降低成本,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流通效率。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規模化程度低
貴州省山地丘陵占92.5%,森林覆蓋率接近50%,空氣質量優良,水土清潔干凈,具有山、水、氣、土優勢組合的獨特環境條件,是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的理想之地。但因受自然條件限制,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大多數貧困地區百姓還是以種植洋芋、苞谷等傳統作物為主,在沒有可見性的產業效益之前,村民種植觀念不易改變,村民生產的農產品以自用為主,優質農產品難以形成規模,好產品精而量少,要將產品變為商品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品牌效應未凸顯,村民處于農業生產鏈最低端,優質農產品的價值體現不明顯[3-4]。
2.2 農產品銷售體系未完善
貴州省的大多數貧困地區都深處大山,受自然條件限制,傳統農產品種植地受限,規模小且交通運輸成本高,農產品種植戶為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力量,村民還未有抱團發展的理念,所生產的農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遠銷能力有限,訂單農業等現代農產品流通方式尚未深入。目前大多數的貧困地區沒有專業的農產品經紀人來整合農產品并進行銷售,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完善。農村村民所生產的農產品均屬于初級農產品,而目前在初級農產品流通過程中還存在保鮮難、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再加上農產品本身價格不高,僅依靠生鮮產品進行流通難度較大,農產品銷售體系有待完善[5]。
2.3 農村電商人才匱乏
隨著社會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就業,致使農村出現勞動力缺失、青壯年流失、高素質人才匱乏的局面,有些村甚至沒有人會基本的電腦操作。農村大多數村民為留守老人,在進行網絡購物時還需要一個專業的代購員進行搜索、介紹及下單,才能使村民在網絡購物時避開一些陷阱,真正方便百姓的生活。而農村電商不僅僅只是簡單地進行網絡購物或上網開店,它要求對電商經營環節中所需要面臨的農產品營銷、標準把控、品牌包裝及售后等各方面有清楚的認識。如果沒有專業的人員來負責農產品的把控、推廣、銷售、包裝、運輸,則產品上行也只是一句空談,無法將農村的優質產品推向市場。
2.4 農村物流運輸不暢
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所有的網絡包裹均配送到縣城及縣城周邊的鄉鎮,但由于貴州省農村分布零散、物流運輸總量少、配送成本高等原因,大多數的物流企業不能送達到村或相對偏遠的鄉鎮,村民購買的網貨通常需要到縣城等地自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費用去快遞營業網點自提,體驗不到電子商務便捷的物流優勢,電子商務購物體驗差,換貨退貨不方便。此外,受限于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鄉村的產品包裝、運輸體系仍不完善,寄送產品時效慢,成本高。以上都是制約網貨下鄉、黔貨出山的重要因素。
3 對策
3.1 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
電子商務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它是借助互聯網的便利優勢,將互聯網與現有產業融合起來,以更好地提升效率與品質。因此,農村電商的發展更要與傳統農業融合在一起,作為黔貨出山的一種方式,更要把握這一時代契機,借助各地的獨特自然條件,發展最適宜的特色產業,規范化種植,樹立好品牌,依托互聯網展示優質農產品,促使農產品商品化。
3.2 加大與成熟電商平臺的合作力度
目前,國內的成熟電商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均有針對貧困地區的電商扶貧計劃,這些電商平臺有強大的資源優勢、豐富的電商經驗、成熟的扶貧方式。因此,要加大與這些電商平臺的對接力度,借助其資源、人才、經驗助推貧困地區發展,從而解決產品銷售難等問題,探索出一條電商扶貧的新路。
3.3 配套農產品加工業,提高產品的流通力
目前貴州省的大多數貧困地區都遠離消費區域,大多數的農產品如果以生鮮產品進行銷售則存在保鮮、存儲、成本等問題,這會提高產品的價格,普通消費者往往難以接受。因此,還需根據當地的優勢產業,配套相對應的農產品加工業,在原產地直接對產品進行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樹立百姓發展產業的信心,另一方面將產品變為商品更加便于產品的銷售、流通以及品牌的建立。這樣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才有可以銷售的產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也不用過分擔心時效等問題。
3.4 建立縣級的統一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農村電商的核心在于產品流通,而貧困地區的農村電商發展不僅僅是網貨下鄉,更多在于產品出山。而大多數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流通又以小、散為主,因而需有一個大的平臺公司來整合產品資源,積小成量,集聚專業人才對產品進行整理、包裝、營銷,最大限度地統籌好人員、資源優勢,將農產品變為商品,借助各地的幫扶力量,開拓農產品的銷售市場,促進商品的流通。通過解決百姓的銷售難題,幫助其樹立產業發展的信心。
3.5 借助農村客運,健全公共物流體系
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支撐,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對于貴州省貧困地區的大多數農村而言,現有的物流體系不足以支撐農村電商的發展,對于物流企業而言,僅為了解決配送需要而將物流體系覆蓋所有鄉、村則運營成本負擔過高。2017年貴州省已實現所有建制村村村通客運,并將農村客運與物流企業融合起來,可幫助物流企業在小件配送過程中到達村,從而解決物流存在區域盲點的難題。
4 結語
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幫助貧困地區百姓增收致富,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更重要是可以加快農村農產品的流通,更大范圍地整合生產資源,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增強農村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農村地區的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實現鄉村振興。
5 參考文獻
[1] 黃云平,馮秋婷,張作興,等.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推動精準扶貧[J].理論視野,2016(10):73-77.
[2] 高坡,張冰,寧松艷,等.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前景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3):346-347.
[3] 董志勝.“互聯網+”視角下曲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1):7-11.
[4] 張梅.“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16(18):14-17.
[5] 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