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浩
摘要 介紹了遼寧彰武地區玉米新型“寬窄行、大壟雙行、單元四株不等距、品字型擺放”玉米高產種植模式以及配套新技術,以期為實現本地區玉米種植的高產豐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品字型;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043-01
玉米是糧食、飼料、水果、加工、能源多元用途的作物,2001年以來,玉米總產量就已超過水稻和小麥成為全球第一大作物,被譽為21世紀的“谷中之王”。2017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玉米種植面積3 546.67萬hm2,總產量2.16億t,占糧食作物第1位。飼料業、加工業、生物乙醇等行業的發展需求,以及調減 “鐮刀彎”地區的玉米非優勢產區種植面積,決定了玉米需求將持續增長的基本格局,加速推廣玉米創新高產新技術,不斷提高玉米的單產和總產水平,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玉米品字型擺放高產栽培技術是一項玉米高產的農業先進科技實用型新技術。它是在國家農業部重點提倡推廣玉米“一增四改”基礎上,匯集了大壟雙行、寬窄行、一穴多株、比空種植等玉米種植新模式的所有優點,同時播種方式中壟與壟之間每穴都是品字型交叉擺放,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玉米田群體間風、光、水、氣、霧、熱等的能量交換,被玉米植株充分利用。它能夠有效解決在傳統種植方式中因植株過多不合理密植造成的禿尖、早衰和空稈率高、不結棒等多種突出問題,同時因通風透光度好、地頭邊際效應突出,又增強了玉米植株的抗性,能抗旱耐澇、抗災防倒伏,促活秧成熟、果穗里外大小均勻一致、籽粒飽滿、品質優良,增產幅度明顯。現將此項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整地
玉米高產栽培的前提是必須大力推廣深松技術。在秋季或春季進行土壤深松,結合增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進行。深松深度要達到35 cm以上,打破犁底層,為玉米根系生長奠定堅實基礎。一般情況下每隔2~3年深松1次,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未深松地塊也可進行中耕,深度25 cm左右。對土壤緊密度較適宜的田塊,采取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墑能力。對于春季整地起壟的應采取早春頂凌復壟作業,起壟后及時鎮壓保墑。尤其是遼西北干旱地區,大風天氣較多,通常土壤墑情較差,農民應及時秋翻整地或早春頂凌復壟作業才可保墑。近些年,彰武地區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主要為免耕播種,即用秸稈殘茬覆蓋地面,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培土等工序,盡量減少土地耕作次數和對土壤的攪動量,不僅能降低作業成本,還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最終實現農作物的高產優質栽培[1]。
2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穩產、抗旱、抗倒性強的耐密品種,耐密品種大部分株型緊湊、生育期短、植株矮壯、根系發達、抗旱性強。根據彰武縣種植情況調查,適宜的有先玉335、京科968、良玉99、東單6531、鐵研58、聯達288等生育期在125~128 d之間的耐密植、穩產性好的玉米品種。
3 測土配方施肥
根據玉米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提升土壤有機質的基礎上,通過對具體地塊測試出土壤養分含量,或站在地塊用移動卡手機撥打12582,進入“測土配方施肥定位服務”語音查詢系統,指導配方施肥,科學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生產配方,然后確定施用配方肥料的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同時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實現各種養分科學供應[2]。品字型擺放栽培模式建議施肥量為增施有機肥37.5~45.0 m3/hm2,種肥(或口肥)施磷酸二銨150 kg/hm2、配方復合肥900~1 050 kg/hm2。
4 播種
選擇的品種要求純度達到98%以上,發芽率在85%以上,精量點播的要達到95%以上。播種前2~3 d將種子攤開晾曬,每天在日光下曬4~5 h,連曬3 d,以增加種子活力和發芽勢,提高出苗率,提早出苗。選擇呋喃丹和克百威含量20%以上的優質種衣劑按藥∶種=1∶50~60的比例進行包衣。玉米播種最基本條件是10 cm地溫連續5 d穩定在10~12 ℃,土壤耕層含水量在20%左右,彰武縣常年地溫達到10 ℃的時間在5月1日左右,合理播期在5月1—20日,沙土地播種深度6~7 cm,輕堿地應以3~5 cm為宜[3]。
5 品字型擺放栽培模式
5.1 寬窄行平播模式
一般寬窄行(大小壟)寬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擺放每單元2穴,每穴2株,穴與穴之間的距離17 cm,單元與單元的距離68 cm。該種植模式下密度計算方式為:10 000÷0.6÷0.425×2=78 431,即保苗78 431株/hm2。
5.2 大壟雙行模式
大壟雙行栽培模式規格為大壟120 cm,壟上行與行的小行距40 cm,壟間行與行的大行距是80 cm,壟上擺放每單元2穴,每穴2株,穴與穴之間的距離17 cm,單元與單元的距離68 cm。保苗78 431株/hm2。
5.3 品字型擺放的優點
玉米種植過程中采用品字型擺放能大大提高玉米的抗旱、抗澇、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能在原品種規定保苗數量的基礎上再增加30%,科學、合理利用地塊空間,既寬松又緊湊,緊湊是為了增加有效株數,寬松是為了透光通風,充分利用邊際效應,提高作物的光照、通風效果,促進了作物光合作用。
6 病蟲草害防治
玉米在生長的中期,即7月末至8月初,會受到大斑病、玉米螟、粘蟲等病蟲害的侵襲,在6月中旬用康寬、多菌靈、碧護等無公害持效期長的藥劑處理玉米,不僅可有效防止各種不利病蟲害的危害,又能控制玉米旺長,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內,對于保障玉米的產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8月上旬也可采用高桿噴藥車噴施。
播后苗前封閉處理用66%乙·莠·滴辛酯合劑3 750~4 500 mL/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灑在土壤表面除草。
如果出苗期有雜草,可進行苗后莖葉處理,在玉米三至十二葉期,用30%硝·煙·莠合劑1 500~2 250 mL/hm2兌水450~600 kg/hm2噴霧處理[4]。
7 適時晚收
待玉米植株下部變黃,苞葉呈黃白色而松散,乳線消失、黑層形成,這時玉米已經充分成熟,推薦適時晚收,一般推遲7~14 d收獲。
8 參考文獻
[1] 馮靜霞.定西市安定區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9):35.
[2] 劉曉飛,王衛軍,崔小平,等.蘇北地區甜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4):234-235.
[3] 熊武忠,王艷.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湖北植保,2018(2):54-56.
[4] 陳麗娟.淺談順昌縣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8,6(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