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繼紅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沒有創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別人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權利。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基礎之上的,建立在與世界接軌上的。而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礎之上,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均離不開教育對它的支撐。因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首先應從教育創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實施創新教育,突出當代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真正培養出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程度。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的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一方面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同時又發展創新能力。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培育創新意識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樂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實踐出證明,學生如果對某一學科有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在興趣的驅動下便會心情會變得愉快,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興趣的產生要靠教師的積極誘導、設計新穎的問題情境,善于捕捉誘發興趣的最佳契機,喚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欲。例如,在教WORD時,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編輯一個表格,在進行頁面邊框修飾,用上藝術型時,全班同學發出驚訝的聲音,在這個濃烈的學習氣氛中,再讓學生編輯一份功課表,讓他們對功課表進行邊框和底紋的修飾,給文字加上顏色等,然后讓全班同學進行比賽,看誰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觀,通過多媒體網絡的功能播放給全班同學看。在這個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既激發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再有,學校的各種活動都需要相關電腦知識輔助完成,如音樂與視頻的下載、剪輯;幻燈片的制作;電腦繪圖;照片編輯;信息發布等。這些在某一程度上會激發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會引導學生對其它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實現學生以點帶面的學習、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鼓勵質疑,激發創新意識
科學質疑、不斷探索的意識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動力。沒有質疑,探索就沒有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創新。“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中有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不可缺少的。
教師要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鼓勵并正確引導學生討論,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三、采用啟發式誘導,培養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將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式教學,變為師生互動,相互促進的合作式教學,教師角色由原來的知識權威成為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幫助者、指導者、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積極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參與者;教學目標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中心轉向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因此,教師必須以積極的心態來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主動運用啟發誘導的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激發其積極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次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自己尋找規律,并產生新的發展和創新。我在講解《WORD2000》一課時,我沒有像平時一樣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而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已學過的“畫圖”窗口.嘗試用相同的方法能不能打開“WORD2000”窗口。學生充分實踐后再清學生演示操作,然后我只需略作點撥、歸納即可。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即可輕而易舉地解決關閉“WORD2000”窗口、“WORD2000”窗口的組成介紹。這樣,學生積極地把學過的舊知識和新知織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學得輕松,也容易掌握。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探求導同,積極思考創新。
四、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維品質,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智力和能力的差異。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智力與能力培養中要抓住學生思維品質這個突破口,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即培養學生善于深入思考,抓住事物本質規律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具有嚴密的、全面的、能自我反省的思維品質以及在問題面前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思維品質。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同時產生大量觀點、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
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舉一反五,把相關問題或結果找出來再舉三反一、舉五反一、好中選優的能力。尤其是我們計算機多媒體普及進入教學當中后,通過聲音、圖象、視頻、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更加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激發積極思維的能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并踴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