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贊松 李春寧 閉洪峰
摘要 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有助于推動區域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壯大生態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以寧明縣花山松濤桐棉松產業示范區建設為例,總結了示范區建設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對示范區建設進行展望,以期為桐棉松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特色林業;桐棉松;示范區;做法;成效;展望;廣西寧明;花山
中圖分類號 Q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153-03
創建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加快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步伐,不斷培育壯大生態經濟[1-3]??沙浞掷卯數厣鷳B資源環境,在條件適宜、發展基礎良好的區域,創建涵蓋花卉苗木、珍貴樹種與優勢用材林、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林產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等林業主導產業的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4-5]。
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松濤桐棉松產業示范區位于明江鎮派陽山林場鴻鴣分場,規劃總面積約911.13 hm2,其中核心區178.07 hm2、拓展區242.00 hm2、輻射區491.07 hm2。核心區由桐棉松改良代種子園展示區、桐棉松良種造林展示區、桐棉松大徑材展示區和桐棉松混交對比展示區4個功能區組成。
示范區以全國馬尾松優良種源——桐棉松為主導產業,依托優良種源、科技成果、產業品牌等三大優勢,強力推進建設“示范帶、產業帶、旅游區”等示范工程建設。目前,示范區共有祥盛木業有限公司、祥茂板業有限公司、廣西科茂林化有限公司等7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入駐示范區,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林農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不斷提高了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1 示范區建設主要做法
1.1 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
示范區所在地縣委、縣政府將示范區建設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高位推動。制定《廣西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松濤桐棉松產業示范區實施方案》,以示范區建設為旗幟,聯合國有派陽山林場,組建由縣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9人脫產駐辦,專職推動示范區建設。對照廣西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創建考核標準,建立示范區建設責任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定領導、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限、定期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
1.2 依托優勢,突出特色,強化建設
充分利用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美麗廣西、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等政策條件,借力花山巖畫世界遺產和寧明駱越文化品牌效應,依托派陽山林場優良種源、科技成果和產業品牌等三大優勢,強化推進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松濤桐棉松產業示范區基礎設施、森林資源培育和產業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形成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示范區。一是依托優良種源優勢。桐棉松是馬尾松優良地理種源,因產地位于寧明縣桐棉鄉而得名。1984年經全國14個?。▍^)的林業專家綜合評定,一致推崇為全國馬尾松優良樹種。桐棉松具有五大優點:①速生,年生長高達1 m、胸徑增大1 cm,高產林年長達34.65 m3/hm2,是其他馬尾松樹種生長率的10倍;②產脂高,胸徑為16~20 cm的單株年產脂量為5~6 kg,較普通松樹增產1~2 kg以上;③枝節少而細,木紋美致,節眼少,材質良好;④樹干直,本末徑度比例小,原木出材率高;⑤適應性強,可以大范圍推廣種植。二是依托科技成果優勢。示范區所屬派陽山林場長期與廣西大學、廣西林科院、貴州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在馬尾松良種選育、速生豐產技術、造林技術、森林經營與示范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廣西馬尾松育種體系建立與應用》《馬尾松良種選育及速生豐產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馬尾松速生豐產技術研究》等項目分別獲廣西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具有一定的科技優勢。通過長期的項目合作,林場培養了大批人才,目前在職職工中研究生學歷20人,高級職稱13人,有2人榮獲了“ 廣西林業科技優秀工作者”稱號。三是依托產業品牌優勢。示范區已初步形成良種選育—苗木培育—造林推廣—木材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所屬林場自1955年建場以來開始種植桐棉松,有多年的桐棉松良種繁育、種植培育經驗和技術積累,營造的桐棉松高產林在馬尾松栽培領域首屈一指。旗下的廣西祥盛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可承擔后期木材加工,生產的派陽山牌刨花板先后榮獲了“廣西十大名牌”“中國十大刨花板”稱號,具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
1.3 規劃先行,強化高效推進
委托自治區林業科學院,按照“市場導向、適地種植、科技發展、融合發展”四大原則高標準編制示范區建設規劃,充分發揮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從設施配套、體系完善、組織化程度、品牌建設和生產標準化5個方面推進,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效能運作、高水平管理。一是在基礎配套設施完善上,投入780萬元,完成核心區19.1 km道路硬化;投入160萬元,完成2個水壩等水利設施建設;投入81萬元,完成核心區及附近村屯的變壓器等電網設備的改造;投入290萬元,建成400 m2的展示廳、停車場、公共廁所及核心區參觀道路平臺等基礎設施,完善核心區標志牌的設置。二是在主導產業體系完善上,示范區以桐棉松種植基地的形式經營,采取市場化經營桐棉松種子和苗木、木材加工、松香樹脂為主,已初步形成良種選育—苗木培育—造林推廣—木材加工—銷售的產業鏈。三是在產業組織化程度上,注重引進、培育、壯大示范區龍頭企業和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組織、林農建立契約性合作關系。目前,共有祥盛木業有限公司、祥茂板業有限公司、廣西科茂林化有限公司等7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入駐示范區。主要是通過土地(林地)租賃、流轉、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等多種方式,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林農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同時,大力推進林業標準化生產,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作業規程規范、統一品牌策劃銷售,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示范區創建以來,企業和農民累計經營收入達4 300萬元以上。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共對示范區周邊村屯群眾逾2 000人進行科技知識培訓,為推進林業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在生產標準化、安全生產管理上,嚴格執行技術標準生產,提供了標準化服務,建立并實施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在標準化生產方面,利用桐棉松良種,實行標準化育苗,培育良種壯苗,營建馬尾松子代測定林、高產示范林133.33 hm2,林場良種使用率達100%。尤其是在種苗繁育技術方面,不斷提升機械化程度,從整地、施肥、病蟲害防治到起苗、分檢直至運輸一整套作業機械化操作。在良種造林示范展示區,建立小型觀測站,有針對性地制作松樹林小氣象服務產品。在混交對比展示區,通過測土配方進行營養平衡和測定數據的分析,有效掌握合理的混交比例。在大徑材展示區,通過撫育經營管理和標準化栽培,實現標準化建設。
在產品質量保證方面,示范區所在林場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公布的林木種苗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開展工作、執證經營,持有《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馬尾松桐棉種源良種證》。嚴格把關苗木生產質量,做好苗木銷售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旗下的廣西祥盛木業有限公司生產線主要設備和工藝技術分別從德國、意大利及澳大利亞引進。2013年對意大利基賓鋸切線設備進行自主改造與革新,刨花板生產線技改“一種輸送設備”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專利號:20142009027-3.5)。該成果徹底解決了刨花板板面劃痕問題,使產品的優級率提高了15%,年增收500萬元以上。產品環保等級達到E1、E0、SF☆☆☆☆標準。公司已先后通過了國際質量(Q)、環境(E)、職業健康安全(OHS)和中國環境標志四大管理體系認證,以及FSC-COC和CARB認證,是全國首批通過“綠居材”3G認證和廣西大型人造板生產企業之一。
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嚴格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立了涵蓋原料采收、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產品數字化檔案,嚴格執行產品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規程,抓緊實施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尤其是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的原則,在所屬企業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2017年上半年所屬規模以上企業100%達標。
1.4 多元投入,強化資金保障
制定出臺《寧明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寧明縣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扶持辦法》等獎勵扶持政策,形成經營主體投入、政策性補貼、財政資金扶持等多元化扶持體系,為示范區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實行財政支農資金優先安排、相關項目優先立項。目前,總投資4 079.68萬元,財政累計投入1 771.61萬元,經營主體累計投入2 308.07萬元,有力地保障了花山松濤核心區的建設。
1.5 產業融合,強化示范帶動
創新推行“示范區+”,將示范區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旅游等產業有機融合,促進產業融合集聚。一是創新“示范區+脫貧攻堅”模式。將桐棉松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有效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吸納貧困戶就業、帶動貧困戶種植等,建立示范區與貧困戶之間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貧困戶務工臺賬,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貧困戶,優先安排到示范區內企業務工,讓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同時,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桐棉松用材林,為林場發展乃至廣西馬尾松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另外,利用林場旗下的八角香雞產業和肉牛養殖產業,發揮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的作用,采取自主養殖、企業代收的模式,有效解決貧困戶收入來源問題。目前,肉牛存欄量達到252頭,八角香雞存欄量達到5.2萬羽,已有15戶貧困戶參與八角香雞養殖。二是創新“示范區+鄉村旅游”模式。依托示范區林業優勢,創建了派陽山森林公園,形成了以“林業拓展旅游業,旅游業反哺林業”的發展模式,有效促進了林業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實現示范區種植業由單純種植示范區向提供生態、科普休閑產品的升級。截至目前,示范區以森林旅游為載體,進一步完善了示范區旅游基礎設施,優化了旅游功能,實施了示范區民居風貌改造和建設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園林綠化等項目,發展農家樂10家,帶動群眾100人以上,示范區年接待游客逾5.8萬人次,已成為具有寧明縣本土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
2 示范區建設成效
2.1 建成自治區級林業示范(核心)區
在各級政府領導支持和現代辦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松濤桐棉松產業示范區建設配套功能比較齊全、特色鮮明、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長效管理機制科學合理,各項建設指標符合《廣西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要求,并通過自治區級驗收,評定為自治區三星級廣西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
2.2 基礎設施設配完善,科技力量增強
示范區的建成,完成林區道路硬化19.1 km和2個水壩等水利設施建設;改造了核心區及附近村屯的變壓器等電網設備;建成400 m2的展示廳、停車場、公共廁所及核心區參觀道路平臺等基礎設施,完善核心區標志牌的設置。林區基礎設施設備完善,林農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時通過與廣西大學、廣西林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加強科研項目研究,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增加了林場科技力量。
2.3 有效解決就業問題,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
示范區建設投入大,需要大批物資和人力,吸引了大量周邊群眾積極參與,有效解決了逾500人的就業問題。同時,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通過示范帶動和務工就業等使農民收入得到較大提高。據統計,2017年1—6月,核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9 518元,較拓展區人均收入(8 613元)增加10.5%,較輻射區人均收入(8 232元)增加15.6%,較明江鎮人均收入(7 900元)增加20.5%。
2.4 先進技術得到推廣,示范效益進一步擴大
依托寧明縣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快優質桐棉松種苗繁育基地和規?;N植區建設,到2020年全縣新增桐棉松種植面積達到1.33萬hm2以上,采脂基地面積保持在10.67萬hm2以上。從2017年起,凡是連片種植桐棉松面積達到1.33 hm2以上并按照標準化技術種植(含跡地更新造林)的農戶,按照4 500元/hm2標準一次性給予補助。同時,示范區與廣西林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增強了示范區的林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為現代林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5 扶貧作用進一步凸顯
目前,示范區創新“示范區+”的產業扶貧模式已日趨成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2016年,示范區核心區的明江鎮洪江村共有145戶貧困戶590人實現脫貧摘帽。
3 示范區建設展望
3.1 加強良種選育和品質改造提升
積極與廣西大學、廣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力量,以桐棉松良種基地建設為核心,加強人工嫁接、整形修枝、輔助授粉等技術創新和改進,強化桐棉松高世代種子園、桐棉松子代測定林等的建設,提升桐棉松品質。
3.2 爭取資金支持,全面深入建設桐棉松產業(核心)示范區
一是爭取上級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農業、水產畜牧、林業、扶貧、科技、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土地整理、交通、民族等財政現有支持。二是增加本級資金投入。按照“渠道不變、管理有序、目標統一、合理分工”的原則,“捆綁”與整合使用性質相同、用途相近各種專項資金,統一投入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建設。三是增加金融信貸投放。四是招商引資。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通過優惠誠信的政策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吸引外來投資者,努力營造親商、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6]。五是大力動員當地企業、林農參與建設示范區。利用精準攻堅扶貧政策和當地政府部門支持幫助,合理布局,積極引導當地企業、林農參與示范區建設,通過設置多種合作模式和經營模式,建立健全桐棉松生產經營培訓體系,加強現代林業技術推廣,使林農高效利用先進的技術參與桐棉松種植、產品加工、銷售等。
3.3 依托政策、資源、技術、人才等優勢,創新示范區建設管理機制
必須靈活、充分利用國家有關政策和資源,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依托示范區自身優勢和特點,統籌規劃,整合示范區現有的資源與產品,加強項目研究和開發工作[7]。同時,成立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松濤產業(核心)示范區管理協調機構,負責制定并落實各項管理制度,積極爭取各方面對示范區建設管理的支持,協調融洽各相關部門、經營主體及周邊農民群眾間的關系,形成高位推動、上下聯動、多方配合的創建合力。建立高效靈活的經營、運營機制,全面推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各經營主體要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權責清晰、運行順暢、自負盈虧。
3.4 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媒體,創建示范區建設網站和APP平臺,通過廣泛聯絡當地、國內知名媒體,組織各界人士參與示范區建設交流論壇、示范區建設考察出訪等途徑,積極宣傳、報道示范區工作進展,將桐棉松產業發展情況和示范區建設的意義及成效展示于社會。
4 參考文獻
[1] 肖瓊.黃山區烏石鎮桃源現代林業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探討[J].安徽農業通報,2016,22(11):110-113.
[2] 劉東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實踐及若干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14(5):11-13.
[3] 高云,陳偉忠,詹慧龍,等.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04(1):108-120.
[4] 謝劍斌,程炯,林紹華.福建省長泰縣國家生態示范區生態林業建設研究[J].武夷科學,1999,15(33):136-139.
[5] 張淼,黃旺志,劉澤梅,等.縣域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4):14742-14743.
[6] 楊曉東,郭紅蓮.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探討:以陜西省榆林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為例[J].中國市場,2010(46):19-37.
[7] 潘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規劃:以南寧市“十里花卉長廊”核心示范區建設規劃為例[J].廣東林業科技,2015,6(2):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