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民
摘要 介紹了農機技術狀態完好的標準,闡述了農業機械技術維護內容以及農機維護保養制度,以期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機械;技術維護;標準;內容;制度
中圖分類號 S2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175-01
農業機械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的專業化生產工具,若遇作業條件復雜、惡劣,則對操作人員的使用技術及專業知識素質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提升農業機械的作業效率、充分發揮社會效益,農業機械管理尤為重要。在農業機械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加強農業機械維護和維修,其中技術維護是重中之重。技術維護就是定期地對農業機械的各部件進行系統地清潔、補給、檢查、調整、緊固、潤滑和更換部分易損件的維護工作。為了提高農業機械管理水平,防止機具故障,減輕機具耗損,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保障農機安全作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必須使農業機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因此,機務管理應貫徹“防重于治、養重于修”的方針,堅持正確使用、規范維護和良好的保管條件。通過嚴格技術維護后的機械,既降低了維修概率,又能充分發揮經濟效益。現就農機技術維護的相關內容進行論述,以期為農業機械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
1 農機技術狀態完好的標準
農機技術狀態良好是保證實現優質、高效、低耗的重要條件之一。常通過構造質量指標和工作性能指標考察農機技術狀態是否良好。雖然各種型號的拖拉機及大、中型聯合收割機的技術性能不同,但對總體技術狀態的綜合性能要求相同,其統一標準具體如下。
1.1 技術性能指標良好
農機具各部分、系統、裝置的綜合性能指標符合使用的技術要求。
1.2 潤滑周到適當
根據規定選擇黏度適宜的潤滑油料,保證油不變質、不稀釋、不臟污[1]。潤滑油應該加至油室中規定的油面。加黃油時須擦凈油嘴,擠出全部的舊潤滑脂,直到擠出新的潤滑脂為止。
1.3 各調整部位配合間隙正常,各連接件緊固或牢靠
將農機具各調整部位的配合間隙調整到符合使用的技術要求。機具各連接部位的固定螺栓、螺母、插銷等應緊固牢靠,扭緊力矩應適當[2]。
1.4 拖拉機和農機具應具有良好的技術狀態
對于拖拉機來說,應保證“三不漏”,即發動機內、外不漏水,進氣管路和汽缸墊不漏氣,供油系各部位、各油路接頭、行走部門、液壓系統各部位不漏油。應保證“四凈”:一是油凈,確保柴油箱加油口濾網完整、清潔,粗、細濾清器不損壞、不缺件,濾芯安裝正確,柴油不“走捷徑”;確保機油加油口清潔,細濾器正常起作用,粗濾器內外濾芯完好,氈墊齊全、不損壞、不堵塞,限壓閥、安全閥、主油道壓力正常;二是水凈,用軟水、凈水,確保水箱中無雜質、無油污;三是機凈,確保整機清潔無垢。應保證技術狀態完好,即功率充足,潤滑良好,調整正確,緊固可靠,運轉正常,著火平穩,變速箱、后橋、邊減速器無雜音,主離合器不打滑,分離徹底,啟動性能良好,電器系統工作可靠,儀表齊全、指導正確,整機不缺件[1,3]、無損壞,輪式拖拉機轉向、制動部門靈活、工作可靠;四是空氣凈,保持空氣濾清器濾網、油盆及管道清潔、油面標準[1,4]。對于農具來說,應保證“五不、三靈活、一完好”的技術狀態的標準,即不銹蝕、不缺件、不變形、不曠動、不鈍,操作靈活、轉動靈活、起落靈活,整機技術狀態完好。
2 農機技術維護內容
農機技術維護內容分班維護和定期維護2種。班維護即工作開始和工作結束后進行;定期維護是拖拉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維護工作,又稱號維護。大中型拖拉機多采用五級四號維護制或四級三號維護制,即班維護、一號維護、二號維護、三號維護和四號維護[5-6]。相鄰2次同號技術維護的時間間隔或間距稱為維護周期。維護周期常用機器累計工作時間或燃油消耗量2種方法來計算。
3 農機維護保養制度
3.1 拖拉機維護保養制度
農機維護保養,必須貫徹“防重于治,養重于修”的方針,減少磨損,確保機具經常處于完好的技術狀態。因此,應認真詳細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及保養手冊,了解農業機械的工作原理及維護知識,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維護。忌在不了解農業機械工作原理及維護技術的情況下亂拆亂卸[7-8]。
根據拖拉機機型實行“五級四號或四級三號”的維護制度。各號維護周期按各機型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原則上不許提前或拖后。按各機型的《使用說明書》對拖拉機進行檢查、調整、潤滑、清洗、緊固以及更換易損件。要清潔技術維護地點,一級以上的維護要在室內進行,并且要求技術員參加。對購進的新機或維修后的拖拉機要按照規定進行試運轉[9-10]。由于農業機械在出廠后的運輸過程中常出現問題,可以在試運轉中及時發現和糾正[3]。另外,試運轉還應仔細檢查各部件的運行狀態,及時排除故障。要認真記錄工作日記和填寫拖拉機技術檔案,農機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
3.2 農具常年維修制度
對農具要進行正常的維護,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對農具要按照本機的使用說明書進行維護調整,并做到隨壞隨修。農具作業前必須進行檢查、調整、維修,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作業,并做到隨壞隨修[2,4]。每個階段作業結束后,必須徹底檢修農具,使其達到完好的技術狀態。凡進場、庫、棚的農具,必須達到技術狀態完好,并涂油墊起,否則不準入內。
4 參考文獻
[1] 蘇杰,顏世祥.專業合作社農機具保管、保養、維修問題與對策[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5(12):76-78.
[2] 李偉信.淺析新時期如何加強玉樹地區農機專業化維護[J].現代農業,2017(1):62.
[3] 黃助運.對加強農機維護工作的思考[J].河北農機,2016(5):23.
[4] 阿梅,班洪光.西藏農機維護的關鍵技術研究[J].西藏科技,2016(7):8-9.
[5] 李娟,李文石.農機事故隱患原因分析及預防[J].養殖技術顧問,2013(10):234.
[6] 李恩明.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問題和對策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10):71.
[7] 王連才,叢志強.淺淡農業機械技術保養[J].農業與技術,2013,33(2):21-22.
[8] 郭春冬.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態變化規律與維護制度[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2(3):6.
[9] 王曉英.農業機械的技術維護[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2(2):58.
[10] 付曉步.農業機械的使用與維護[J].吉林農業,201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