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芳
四川成都高新新源學校作為成都市“新優質學校”,依托辦學九年所積累的教育資源優勢,在“養正日新,厚源致遠”的辦學理念指引下,以“培養‘品學兼修、尚美樂創’的向陽花學生”為育人目標;以“創建品質優秀、活力綻放的九年一貫制創新型學校”為辦學宗旨,立足于現有課程體系規劃,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整合開發,優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途徑,深度挖掘學校辦學潛能,充分發揮社會優質教育資源效用,積極建設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完整體系做出了不懈努力。
我校首主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策略五個方面進行校本化研究與實施。
教學目標的調適——延伸和細化我校通過國家課程標準校本化的調適和細化,做出校本化注釋,適應了學校具體實情,貼近學生實際,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教學內容的調適——補充與調整我校針對國家課程進行了“二次開發”的校本化實施過程。
首先,對教材的重組與創新。我校對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科素養培養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新建構和補充調整,先后開發整合了“快樂朗讀”“小小書法家”等多門國家課程校本化整合課程和編輯出版對應實施教材和方案。
其次,對學科內容的擴展與延伸。我校面向6至8年級在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進行教學內容和綜合性學習的整合,規劃安排一系列帶領學校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研學活動。
教學方法的調適——多元與更新我校提倡各學科既要選擇適應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又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且不斷優化創新,把“教堂”變為“學堂”,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的調適——優化與開發我校在評價內容上對學生進行多維評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評價方法上注重發展性評價和質性評價,進行分層評價,讓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在評價主體上實行教師、學生、小組、家長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在評價形式上將口試與筆試結合,并不斷優化。
教學策略的調適——規范與優化我校聚焦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建立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向陽花課堂教學模式”。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開發創新我校結合九年一貫制特點,從國家課程體系中甄選部分內容和課時,對六年級課程進行整合開發,實驗推行“5+4”模式及其在九年義務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
搭建兩個界面我校建立了由課程專家、管理干部、骨干教師組成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頂層設計的課程決策團隊由課程實施教師組成的課程實施團隊。
走好五步程序建立規范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程序。確定課程目標——確定課程框架——編寫課程計劃——編制教學方案——開發評估工具。
搞好一套培訓我校通過多種形式,針對教師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能力進行培訓,培養教師課程意識與課程觀念,提升教師在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中的縱向合作、橫向合作以及教師與校外資源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申報一批課題申報區級課題“向陽花校本課程”,探索符合學校校情的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開發與實施途徑、方法和模式。同時各教研組、備課組也積極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研究,先后有“三年級隨文片段描寫的指導策略研究”,“初中階段流動性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等13項校級課題成功立項。
強化各項常規我校一是對課程質量進行管理,包括課程實施前和課程實施后的管理。二是對上課常規進行管理,確保課時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按時上下課,及時了解和防止各種教學事故。三是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管理,通過教師根據考勤情況、學生提交的作業和總結、報告、小組評議等給出學生成績。
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開展,廣大師生的能力和素養得以健康提升,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得以繁榮發展,形成了我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六個一”成效。
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開展,品學兼修、尚美樂創的新源學子開始在各個領域、各個賽場展露鋒芒,凸顯風采。據統計在2015-2017年度,我校學生有35人次在區級體育比賽中獲獎,32人次在市級藝術活動中獲獎,30人次在區級藝術比賽中獲獎,47人次在省級科技比賽中獲獎。
開設了一系列課程——豐富課程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開展,建立了學校結構完整,門類豐富,目標明確的課程體系,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為我校全面推進“養正日新、厚源致遠”的“向陽花教育”增添了生動活潑的內容,注入了蓬勃發展的動力。
錘煉了一整套隊伍——課程團隊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開展,強化和鍛煉了干部隊伍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不斷提高自身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課程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同時各類課程的開發實施,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培養出了一支具有創新尚美精神的教師隊伍。
如我校況明主任率領的“VEX”機器人社團、羅璇老師的舞蹈社團、劉茂燕老師的啦啦操社團在全成都市的科技藝術教育領域獨具特色,屢屢在區、市、省及全國比賽中勇奪冠軍、為校爭光。
同時也形成了一攬子課程實績《新源學生一日常規三字歌》《我的規則花園》《學生規則教育手冊》等,拍攝編輯了校本規則微視頻《守規則,成方圓》,這些課程資源的研發和編輯出版,是課程建設的最大成果,更是學校珍貴的教育教學財富。
國家課程校本化發展極大助推了學校辦學特色的彰顯,在課程實施開展過程中,干部隊伍的課程領導力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專業競爭力提升了、學生發展的生命成長力發展了,形成了新源學校“品質優秀,活力綻放”獨具特色的發展樣態。
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經過近一年的探索與發展,我校雖然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深知,依然有很多方面,譬如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工作制度化、課堂優質化、整合特色化、拓展品牌化、實踐多樣化等方面有待繼續努力。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對于我們而言,是學習者、探索者。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源人在“辛勤謀事,用心做事,團結共事”的工作作風下,開展“向陽花”教育,讓師生在“向陽花”教育的指引下一路陽光,激情跨越,相信在各級領導與專家的關心與幫助下,新源學校一定會做到“比昨天更好!”。
與生命同行,我們在路上……(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高新區新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