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哲 瑩
(蘭州城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空間是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擴及街道、廣場、公園等。但凡是人為限定或圍合的生存區域都屬于空間。一座完整的建筑物,除了內部空間(包括頂板、地面和四面墻六部分),還有外部空間,以及過渡于內外的灰空間。蘆原義信認為,外部空間是從限定自然開始,由人為創造的、有目的性的外部環境,在劃定的用地范圍內可無限延伸。比起內部空間,外部空間少了頂部的遮蓋,通俗的說就是“沒有屋頂的建筑”。比如在田野里種上一棵樹,樹的周圍無形中創造了外部空間。同樣當我們蓋起一面墻,墻的兩端就出現了左右、表里關系的外部空間。而加上屋頂,外部空間立刻變成了內部空間??梢娡獠亢蛢炔渴窍鄬Φ?,會互相轉化(見圖1)。

“灰空間”一詞最早由黑川紀章提出,他由顏色引申到了建筑。灰色是介于黑白之間的過渡色,在明度和色相上呈現變化。因此灰空間,就是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的過渡。外部空間向周圍進行延伸,灰空間有特定的位置。內部空間具備完整的屋頂、地面和墻。而灰空間要么缺少屋頂,要么缺少墻,給人感覺既不在室內也不在室外。生活中最常見的灰空間樣式有屋檐式和圍墻式(見圖2)。
圍墻式灰空間不一定是密閉的實墻,可以有空洞和柱子,只要有“包圍”的感覺就可以。建筑與建筑之間如果挨得很近,也會形成圍墻式效果(見圖3)。
灰空間是現代建筑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建筑的外部與內部,可看做是黑與白、明與暗、冷與暖的對比。當人們從一個狀態猛然進入另一種狀態,勢必會感到不適應。而灰空間介于兩種狀態當中,能給予人們足夠的緩沖心理。模糊內外空間的界限,將建筑內外融合為有機整體,既讓人感到心理舒適,又豐富了建筑構造,這正是灰空間的魅力。


早在黑川紀章之前,人們已經學會運用灰空間的手法。一方面用圍合空間制造避身之所,與自然隔離,另一方面又試圖打破空間束縛,回歸自然?;铱臻g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最好方式,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功能性灰空間是最基本的,直接關系著建筑的交通流線組織。包括建筑入口、開放式庭院以及陽臺等。
建筑入口——建筑的“引子”,負責交通引導,保溫隔熱并構成環境景觀。入口處的空間設計通常會采用加法或者減法兩種方式。加法是先確定一個基本體塊,然后不斷擴散添加,最后形成建筑組合體(見圖4)。

而減法正好相反,先確立大整體,再進行切割分裂,使其變得不規則,最后形成動感強烈的交通流線,既保持了建筑基本形態,又使形態富于變化(見圖5)。從整體上削掉一部分或者幾部分,創造出巨大的灰空間,代表建筑有深圳藍牙水晶和天津博物館(見圖6)。


陽臺——以花園陽臺為代表,它是室內滲透到室外的灰空間,人在家中就能擁有陽光、綠色等屬于外部空間的自然感受。比如賴特的流水別墅,每層平面用不同形式進行穿插交錯,形成了獨特的空間秩序,使建筑與自然景觀完美展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開放式庭院——常設于建筑外部,比如庭院和操場,屬于圍墻式灰空間。雖然它沒有周邊墻體,但已經能給人被“包圍”的感覺(見圖7)。

附屬性灰空間有飄浮空間、嵌套空間和底層架空等表現形式,一般作為建筑功能空間的連接、過渡與補充,具有視覺變換和心理緩沖等多種功能。如圖8a)所示,左邊是加拿大著名建筑棲息地67號,以獨特的盒狀構造聞名于世,一個個方塊拼接堆砌形成嵌套式空間,不但堅固,還展現了錯綜復雜的美學形態,設計上保證戶戶都有花園陽臺,并兼顧了隱私性與采光性,充分展現住宅人性化的發展方向。生活中,底層架空是最常見的附屬性灰空間(見圖8b)),將建筑底層的圍合去掉,變得通透化美觀化,還擴大城市的地面面積。

技藝性灰空間是建筑通過結構和藝術等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集中體現建筑審美與灰空間的新型表現手法,包括雙層表皮、復合立面、構件遮陽等形式,以柱廊空間最為常見。有時在建筑外部附加一層表皮,形成復合立面的表現形式,創造出一個開放、有層次的灰空間,常運用于文化機構等建筑中(見圖9)。

商業灰空間基本反映在商業街,采用最多的是底層架空,廊柱圍合的形式。人們在建筑群中出出進進,廊柱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舒緩和行動上的自由。底層架空式還有過街天橋,提供了獨立的城市空中步行系統(見圖10a))。
休閑設施的圍合是商業灰空間的另一種構成形式。以開放式空地的建造,營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氛圍,包括飲食街、文化廣場等(見圖10b))。

明清時期的皇家園林,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空間過渡,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建筑因素,亭臺樓閣之間流轉迂回,在室內感到室外的通暢,在室外又會感到室內的神秘;二是景觀因素,建筑與風景之間的空間層次。園林灰空間總是在植被水體、小品雕塑等細節中無形體現(見圖11),它們穿插于建筑群,與人們關系最為密切,也容易被忽視。整體是部分的有機結合,園林的各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相互滲透才能顯出作品的協調性。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碧K軾的《蝶戀花》膾炙人口。提起這一句,人們首先會想到佳人與秋千,行人與過道,殊不知“墻”才是最大的功臣,它開展了故事的情感內容。說簡單了,就是建筑空間的作用。《題都城南莊》里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币彩恰伴T”創造了全詩的意境。可見,合理的建筑空間設計非常重要?,F代建筑設計越來越注重空間細節,追求人性化。最常見的住宅灰空間,一般有通廊式住宅(如圖12所示)和傳統庭院。
通廊式住宅——以共用樓梯或電梯,通過內、外廊進入各套住房,而且住房和樓梯或前室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住房之間形成的固定走廊區域,對于房屋里的人,它屬于外部空間,而對于整個住宅樓,它又變成了內部空間,屬于典型的過渡性“灰空間”,凈寬不應小于1.20 m。

傳統庭院——以最常見的四合院為例,以四面墻來蓋建房屋,中間圍合出庭院。建筑平面如果呈“口”字形,則為一進院落;呈“日”字狀,為二進院落;呈“目”字狀,為三進院落。一般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再往里為私室或閨房,古人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代表平面分隔越復雜,庭院的灰空間形式就越豐富。
隨著社會對人性關懷的高度重視,要求對現代建筑必須給予更高的人性化設計。建筑師應借鑒生態學、美學等各學科的知識原理,在保持建筑多元化及新穎度的基礎上,找到城市與建筑、建筑自身內外的融合點,實現生態節能、層次豐富的現代建筑設計目標。因此,在塑造人性化、個性化的灰空間時,必須把人作為空間主體,通過不斷研究來營造出符合人心理需求的空間環境,盡可能多的讓人們與周邊環境對話,又能遠離外界的干擾,對交往活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