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華 雷
(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該辦公樓建于2014年,為單層框架結構,布置形式為中間走廊兩邊辦公室設置的常見形式,走廊寬2.2 m,兩邊辦公室進深7.2 m,開間均為3.9 m,層高3.6 m,中間設置進出門廳,開間為5.4 m。平面呈矩形布置,見圖1,總長36.6 m,總寬16.6 m,總建筑面積約600 m2。建筑抗震設防分類為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5g,第二組),場地類型為Ⅲ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二級;地基采用1.5 m厚的3∶7灰土換填墊層法進行處理,基礎形式為獨立柱基,埋深為2.4 m;混凝土強度等級:基礎墊層C15,基礎C30,框架柱、梁、板C30,圈梁、構造柱、現澆過梁C25;鋼材采用HPB300,HRB335及HRB400級鋼,填充墻體采用混凝土加氣砌塊砌筑。

個別房間地面存在下沉呈現緩坡狀現象,地磚拼縫變大,地面隆起現象明顯;衛生間墻面瓷磚被地面擠壓后,出現嚴重的隆起開裂現象;南外墻大理石墻裙被散水擠壓后,出現隆起破損的現象。
該房屋墻體及框架梁均存在不同程度開裂的現象,根據裂縫所處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的裂縫:
第一種裂縫為填充墻體上的斜向貫通裂縫,大多數呈外高內低狀(內外指朝向室內外),長度介于0.6 m~3.5 m,寬度介于1.0 mm~12.0 mm。
第二種裂縫為框架梁、柱與填充墻體交接處貫通裂縫,呈水平或豎直狀,長度介于1.4 m~2.2 m,寬度介于1.0 mm~10.0 mm。
第三種裂縫為框架梁斜向裂縫,裂縫位置緊鄰框架柱,同樣呈外高內低狀(內外指朝向室內外),長度介于0.1 m~0.5 m,寬度介于0.1 mm~1.0 mm。
根據現場狀況分析,以上所述裂縫均為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而導致,見圖2。

造成該建筑結構裂縫的原因為高填方場地地基土均勻性差,土質具有 Ⅱ 級中等自重濕陷性,現場排水措施不足,加之該房屋下的3∶7灰土墊層的質量稍差,部分水入滲至地基土層后產生濕陷變形,發生不均勻沉降現象,最終引起了上部結構構件變形、開裂。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結合 JGJ 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的相關方法介紹,本工程主要涉及基礎加固、地基加固、修補裂縫。
增加整體剛度,控制不均勻沉降。由于要求加固期間不能干擾室內數控設備運轉,故加固方式具有局限性。
2.1.1加固方式對比
1)樹根樁加固獨立柱基。
樹根樁直徑200,鋼筋混凝土成樁,在柱基內部或周邊設置4根,樁體穿透軟弱土層,到達穩定土層。并擴大基礎面積,增加基礎上部受力鋼筋。但本工程由于基礎下軟弱土層不穩定,擔心擾動基礎及下部直接受力土層,導致下沉加劇,故放棄此法。
2)獨基改筏板。
在獨基底面增設300厚鋼筋混凝土筏板,利用植筋和焊接,使獨基連成片,增加基礎整體剛度,抵抗不均勻沉降。由于原基礎為局部換填,故新做筏板下部存在不均勻土層,并且新增的筏板基礎荷載對于軟弱土層不利,會帶來更大的沉降。而且此法會開挖全部室內地面,造成室內停工和破壞地下管線。故此法未采用。
3)增設支點法。
即在盡量少擾動原基礎的情況下,在兩個柱之間增加一個支點,即用人工挖孔灌注樁穿透軟弱土層,支撐上部建筑,分擔原獨立柱基的受力。灌注樁上部設置承臺,在承臺上部新做拉梁,一來可以不用加固原有拉梁,保留原有墻體及裝修,節省造價;二來多一道拉梁,可以提高整體剛度,控制不均勻沉降。灌注樁直徑800,樁長6 m,設置在建筑外墻和內走廊。
2.1.2需要注意的兩點
1)考慮鋼筋籠吊裝和施工的難度,可能會出現灌注樁偏心的問題,通過工地現場協調配合,可以保證新增地梁寬度范圍全部落在灌注樁上,樁直徑可能會達到1 m,存在多澆筑混凝土的情況;
2)還有就是樁長的問題,如建筑東面,原地基土密實度較好,土體穩定,樁長會縮短,同樣西邊回填土密實度差,樁長可能會增加,我們會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樁長,保證灌注樁的端部進入穩定的老土層。保證加固效果,見圖3~圖5。


爭取消除地基土濕陷性或防止外來水再次浸入地基。在建筑周邊圍打2排~3排灰土樁,樁徑400,樁長5 m~9 m不等。一來可以吸收土層水分,二來可以對原地基起到擠密圍箍效果。
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從現有的樁基開挖情況可知,地基土層內分布有砂石土層,砂石粒徑過大會造成灰土樁成孔困難,所以根據現場情況,對于未能施工灰土樁的區域我們會采用雙液注漿的方式加固地基。
待加固工作結束后,建筑物沉降穩定后,對開裂的墻體、梁、柱進行灌膠填縫處理。
場地排水措施的修復和建筑周邊場地采用灰土封閉。
1)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施工:由于樁徑較大且土層中局部含有砂卵石層,所以在下挖過程中的成孔支護工作尤為重要,根據現場情況,工地采用弧形鋼板支護,從地面下2 m開始設置,成孔后馬上進行鋼筋下孔的工序,由于室內層高的限制,鋼筋籠采用分段下放分段綁扎。
2)為了灌注樁和承臺一同澆筑,先把地下部分的灌注樁澆筑完畢,再澆筑地上部分,可有效的控制振搗密實度的問題。
3)對于墻體開裂大于1 cm縫寬的,要重新砌筑,不可修復。
該辦公樓在加固完畢后,很好的解決了高填方軟弱土層不均勻性及濕陷的問題。場地的硬化及灰土樁的補打,可以防止后續雨水滲入的情況。在保證室內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下,保證施工質量,控制加固成本不高于新建成本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