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德 海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8)
由于戶外設備和線路,經過長期的雨淋、浸泡、日曬等,設備和線路易于老化并產生漏電,如果檢修人員接觸到此帶電外殼或線纜,則容易發生間接接觸故障,影響了檢修者的人身安全,下文就針對如何防護此類故障作以分析并給出解決建議。
1)根據GB/T 13955—2017(代替GB/T 13955—200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第4.4.1條,下列設備和場所應安裝末端保護RCD:安裝在戶外的電氣裝置、安裝在水中的供電線路和設備。
2)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中,經常遇到的、安裝在戶外的電氣裝置包括:屋頂正壓送風機和屋頂排煙風機等;安裝在水中的供電線路和設備,比如潛污泵,也包括消防電梯底坑的消防潛污泵等;按照規范的規定,上述安裝在室外的、水中的線路和設備需要設漏電保護,如圖1所示。


3)由于設備和線路設于室外、水中,經過長期的雨淋、浸泡,設備和線路確實易于老化,漏電電流很快就會超過30 mA,剩余電流保護開關立即跳閘。但對于消防負荷,根據該規范已經作廢的版本GB/T 13955—2005的第4.6條規定:對于一旦發生剩余電流超過額定值切斷電源時,因停電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不良社會影響的電氣裝置或場所,應安裝報警式剩余電流保護裝置。也就是此剩余電流保護裝置需要自帶報警功能且不跳閘,如圖2所示。
新的規范GB/T 13955—2017已經取消此條款,也就是說對于設于屋頂的室外消防風機如何發生漏電也可以跳閘。故屋頂消防風機設置RCD后,雖然根據GB/T 13955—2017第5.7第b),c)條,可以將RCD動作電流調大和延時脫扣,但一旦跳閘后,對于消防負荷的供電可靠性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將此跳閘信號報警,見圖3。

4)如果僅設置就地報警功能,由于種種原因,該報警信號往往不能被物業人員及時發現、不能及時排除故障,那就需要將該信號遠傳到有人值班的地方,比如整個工程的監控室或消控監控室,正如GB/T 13955—2017第5.8條最后所說的內容,各級RCD可有條件選配具有信息顯示、測量、存儲或通信功能的RCD,也就是可利用其通訊接口和通訊總線將此故障信號遠傳。對于消防負荷,也可以通過在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后面設置電氣監控系統將漏電信號遠傳到消防控制室,甚至可以利用BA系統(前提是此工程有BA系統)將漏電報警信號遠傳到監控室,值班人員發現報警并及時排查,如圖4所示。

5)RCD投入運行后,運維管理者應對此元器件的動作情況做記錄,定期實驗、維護,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避免產生“形同虛設”的現象。
對于此間接觸故障的防護,還可以設置輔助等電位聯結,如圖5所示。即使剩余電流保護器未動作,由于伸臂范圍內的可帶電外殼設輔助等電位聯結,沒有電位差,人也是安全的。

1)對于消防負荷,在滿足末端自投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可將其配電箱設在附近的機房、樓梯間等處。如果必須設在戶外,則采用IP55及以上的防護等級,且為配電箱設雨棚。室外的風機、水泵等用電設備亦如此;
2)室外和水中的線路接頭均采用防水型;
3)屋頂的線路水平槽盒比屋面抬高300 mm及以上,減少雨水的浸泡,且采用不銹鋼槽盒;
4)潛污泵的末端供電電纜采用防水型專用電纜。
戶外設備線路的間接接觸故障的防護,對于電氣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根據規范設置相應的RCD和報警措施,并要求業主做好后期的維護管理工作,以保證其用電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