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1894年出生于新澤西州豪伯肯。1919年他在哈佛大學獲得科學博士學位,之后他來到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動物學。他以生態實驗和分類與進化方面的研究建立起了堅實的學術聲望,1937年被《美國科學人》雜志列為該年度明星科學家。
1938年,金賽接手一門前后有數個教授教過的婚姻課程。金賽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使他成為這門課程最受歡迎的教授。許多學生前來向他咨詢有關性的問題。他逐漸意識到,在對性的了解上存在一個巨大的空白,性的研究是重要卻長期被忽視的領域。這促使他開始收集有關性行為的資料。1947年,金賽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性行為研究機構,這個機構發展成今天的“金賽性,性別及繁殖研究所”。
金賽與他的研究人員試圖理解多樣化的人類性行為。金賽首先對哺乳動物的交配行為普遍進行研究,慢慢地他開始拍攝人的性行為過程。他只能拍攝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們及其配偶,加上少數志愿者。若干年之后,這種觀察方式才被廣泛接受作為科學探尋的一種方法。
金賽與他的研究人員共收集了18000個性歷史的案例。其中,金賽本人就參與了7985個案例的采訪與調查。調查對象來自各行各業,有走私釀酒犯、神職人員、辦公室職員、心理醫生、律師、婚姻咨詢師;有相當有錢的人,也有領社會救濟的窮人。每一個案例,采訪對象要回答多至521個問題。覆蓋社會、經濟、體質和心理的數據。涉及婚姻史、性解決方式、異性戀史和同性戀史等等。調查的結果是兩部開創性的著作《人類男性性行為》和《人類女性性行為》,統稱為《金賽報告》。兩部書均售出近30萬冊,被譯成11種文字。
第一部書出版于1948年,很快成為暢銷書,金賽則成為著名的“性博士”。到第二部書出版之前(1953年),全美國都在等著看金賽博士對于美國女性性行為有什么新發現。金賽在書出版前幾個月邀請了來自美國各地和英國,德國,丹麥,瑞典,澳大利亞等著名媒體的記者向他們介紹了第二部書的主要內容,并要求這些記者們簽一份協議,內容包括:稿子不能超過5千字,必須經他本人審閱,且不得在出版日8月23日之前發表。于是,8月23日被世界媒體稱為K-DAY (Kinsey金賽日)。
到了K日,人們紛紛涌到報攤去看關于金賽的報道。全美幾大周刊《時代》、《生活》、《新聞周刊》等都進行報道。第二部書也很快成為暢銷書。
金賽報告的若干結論呈現了一個人們所不認識的美國,或者說揭去了面紗的美國。比如在一個仍然視婚前性行為為不貞的年代,金賽調查表明半數以上的男女有過婚前性行為;再比如,金賽調查表明的有同性戀傾向和行為的比例大大超過人們的想象。這些結論對四五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的震動是可想而知的。
1956年金賽在62歲時因心臟病去世,留下他結婚35年的妻子克拉拉和3個孩子。坐落于印第安納大學的金賽研究所,至今繼承著金賽的研究遺產,繼續著對“性,性別和繁殖”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