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考生
背對太陽,我們只看見眼前下的暗影;若轉過身來,會發現那一束明媚的陽光,將眼前的陰霾驅散,將我們的整個世界照亮。殊不知,我們只是視角輕輕一轉,看見的卻是另一面的精彩,另一個艷陽高照明媚天。換角度看世界,換個思維就有不同的心情。因為:一重目光一重景。
二戰期間,為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組在調查了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步后,決定加強彈痕多的地方。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卻把目光投向了不同之處,他認為英美軍方更應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再返航。同一架需要防護的戰機,在不同人的眼光當中,卻展現出了大不相同的景象:英美軍方看到的是未愈合的傷疤,而沃德所見卻是那傷疤之后的一線生機。思維角度不同,結果自然也不相同,而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獨到的目光,或許會在不經意間為未來添上明媚的一筆。戰國時期,楊因聽聞趙國的趙簡子廣招天下名士,他便前去應聘。他向趙簡子說:自己曾三次被鄰居趕走,五次辭去官職。聞此,左右皆勸諫趙簡子,說楊因品行不端、與民不善、對君不忠。然而趙簡子卻語出驚人:貌美之女,常為丑婦妒忌;德高之人,常為亂世遠疏,此正人也。只為惡人所憎罷了。于是,趙簡子以大禮相迎楊因,并拜他為相。自那以后,國家被治理得井井有條。趙簡子以其獨到的眼光發現人才、重用人才,他能從旁人的譏諷當中發現楊瑛的過人之處。相反,若趙簡子沒有這獨到的眼光,結局會是如何呢?或許楊因一生漂泊、懷才不遇,趙國則與一個良相失之交臂;或許楊因被他國君主重用,而趙國君臣上下追悔莫及……
眼前之景,或悲戚,或曼妙,全在于發現者的思維角度。
三毛一生漂泊,卻仍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中披一襲素裙、展明媚的笑容。她曾在兒時的一篇作文當中寫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個撿破爛兒的。一邊享受美好的陽光,一邊看著垃圾堆里有沒有別人扔掉的好東西。在旁人眼中低微的拾荒者,卻在三毛眼里變得如此美好!
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曾說過:假如還有明天,我將把沖突與對立寫在冰上,然后等待太陽的升起。他們都是深諳變換思維角度透視事物本源之理的人。所以,或平淡或是流離或是蕭條的人生,都能被他們經營得精彩紛呈!
若你視線所及皆是悲傷,不妨變換角度,變換目光,變換思維,低眉,昂首,轉身,總會有另一番風景在眼前!因為:我們堅信:一重目光一重景。
【點評】
1.巧用材料,觀點鮮明。作者能夠從所給材料出發,深入分析,對比運用,將調查組的不同看法作為論據,有力證明提出的觀點。在引出觀點時,作者也是通過對比的手法,開門見山,亮出觀點。
2.語言流暢,富于變化。作者在行為中運用長句和短句相結合的手法,使文章的語言富于變化。給人以長短錯落、駢散結合、明白曉暢之感。如:若你視線所及皆是悲傷,不妨變換角度,變換目光,變換思維,低眉,昂首,轉身,總會有另一番風景在眼前!
3.條理清晰,首尾照應。開篇通過日常事例和常識,運用對比引出觀點,最后,在論證觀點之后,再次強調論點一重目光一重景,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照應前后,說服力強,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