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凡
隨著貿易摩擦的升級,國內的A股持續下跌,滬指連創近年的新低,2016年初2680點的“熔斷”低位看來也很快會被刷新。大家普遍把A股大跌歸咎于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摩擦,這未免太抬舉他了。
比較一下太平洋兩岸的市場就能發現:美股近期一直延續9年來的上漲趨勢,而同期A股持續下行。這種分化走勢,就證明A股近期大跌與中美貿易摩擦關系不大,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自身前期中小票估值泡沫、無股不質押的高杠桿等問題。
A股上市公司質量不高也是市場低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國內不乏高質量的企業,只是這些企業因不符合A股上市標準等理由被拒之門外。而極具“特色”的IPO管制加上退市制度執行不力,更是讓大量“殼公司”“績差公司”“騙子公司”長期在A股混跡。
其實,一旦有了實質上的IPO注冊制,再加上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市場就能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如此一來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從總體上就會明顯提升。
2015年,“人工杠桿牛市”的泡沫破滅后,是“國家隊”史無前例、不惜一切代價的救市。雖然成功化解了2015年股市崩盤本會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但是當時“國家隊”救起的卻是全世界最貴的股市,無法長期維持其超貴的估值。救市只能延緩而絕不可能改變A股以總體下跌來實現其回歸應有價值的過程。
過去的3年,“國家隊”以2萬多億元的真金白銀,每天戰備值班來托著股市,但這不是長期的辦法。不如以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摩擦為契機,讓“國家隊”松一下手,借機讓A股的估值降下來,為下一輪牛市打下基礎。
如果趁當今A股低迷時實行“注冊制”,不但對各方來說成本最小,而且等發行與退市常態化后,再結合嚴格執法打擊造假與操縱,A股一實現出清就會踏上“長牛之旅”。
雖然連日來,各級監管者紛紛喊話表示A股已經具備好的投資價值。但專家學者們展示的數據卻說明A股的估值與前2年的歷史低位相當。
這輪周期的底部何時才會出現?根據物極必反的原則以及多輪大周期牛熊轉換的經驗,下一輪的春天快要來了。而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從冬眠中醒來,為下一輪的春天播種。
房地產價格的下降或將成為令A股轉勢走牛的契機。近兩年樓市泡沫之大,讓國外的觀察者瞠目結舌,國內卻熱得發燙,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爭相追逐。盡管如此,世界上卻存在著“任何一次泡沫最終都會破滅”的鐵律。
當幾乎無人相信泡沫最終會破滅之時,泡沫的破滅也許就不期而至了。“低收益的資產加上高杠桿”幾乎正是近代每次金融危機的根源,而國內房地產投資也正符合“低收益”加上“高杠桿”的特征。因此,這一輪的“去杠桿”與“出清”,恐怕要輪到房地產了。
當樓市的終極泡沫破滅,雖然無可避免GDP增長的放緩,但從此落后產能出清、經濟結構轉型、全社會“去杠桿”等倡導多年的目標也許就能得以實現。
對于投資人而言,當樓市投資的吸引力消失,就該好好地轉向投資實業。當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浮囂淡出,實體經濟何愁不能增速,核心技術何愁搞不出來?
回想2008年爆發的次級債危機,雖然將美國的地產價格、股票價格、美元匯率全部都壓到低位,但美國卻迎來了10年的經濟復蘇、股市“長牛”,科技創新更是一刻未曾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