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考生
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如約而至地“綠”了起來。
那一個年代,擼起袖子加油干,只為效率;那一個年代,夜以繼日,風里來雨里去,只為溫飽。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于是,人們自豪地把中國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經歷比喻為“春天的故事”,那一曲《春之歌》是否還響徹你的耳畔?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片繁忙景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切都在發生新的變化。記得以前長輩些說“那個時代是憑票買東西”。1950---1980年代,中國在特定時期發放購物有價憑證,百姓只能憑糧票、油票、布票等才能購買家庭生活必需品。人們生活在一杯白開水一樣寡淡的味道里。
20世紀80年代后期,全國實行菜籃子工程后,才徹底解決了副食供應緊張的局面。各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如雨后春筍般。再后來,大鵬蔬菜、超市、商品市場活躍起來,還記得中國第一家超市嗎? 1981年4月12日的廣州友誼商店。
20世紀80年代,生活似乎很“家常態”,卻是最接地氣的“春天里的故事”。
2016年,你記住了什么?是“第十三個五年計劃”,還是全面二孩正式實施?是里約奧運會,還是朝鮮氫彈試驗成功?我記得的,是遠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2016年8月,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不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11月,世界紀錄片電影節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閉幕,我國導演王久良拍攝的紀錄片《塑料王國》在此次電影節獲得大獎。然而,沒有人為此感到高興。有的,只是眼淚和思考:從1995年到2016年間,中國廢物年進口量從450萬噸上升到4500萬噸。僅僅是2016年,中國便耗資百多億美元來進口世界過半數的未經處理的廢銅廢紙及廢舊塑料。這些垃圾漂洋過海的來到中國,分散在遍布沿海各省的大大小小的“垃圾城市”、“垃圾村莊”,而那里的人們,靠著挑揀、分解、處理這些垃圾生活。村民靠著分揀垃圾賺取每個月不到千元的工資生活;孩子們在污水遍地的垃圾堆里和各種未經處理的垃圾玩耍;母親坐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給孩子喂奶;一位老奶奶在采訪時說:“別問這個村誰得了病,你得問村里還有誰沒得病.....”國家的發展,靠的不應該只是漂亮的數據和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人民的生活。如果要靠著犧牲子孫后代的生存空間和對自然無度的索取來換取這這些漂亮的數字,要之何用?
去年十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這個時代,屬于你我的時代,必須牢固踐行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手法獨特。文章以散文的筆法,以特殊時間節點為序,濃縮了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表現形式在大片議論文里十分新穎。
2.選材精當。文章選取的改革開放前的票證,開發后的菜籃子電影《塑料王國》等,看似平凡卻富有歷史的轉折信息,看出歷史的變遷,引發思考。
3.主題突出。從改革前的貧困,到改革后生活面貌的變化,到粗放方式發展經濟帶來的環境破壞,到引用習主席的話扭轉發展方式,始終圍繞改革三部曲著筆,最后突出和諧發展的理念,主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