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考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喊出了一個時代的拼搏精神;“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喊出了一個民族的睿智和覺醒;“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喊出了我們新一代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三幅標語彰顯出改革開放的曲折艱難,鞭策著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偉人的這句話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彼時,我們還很窮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不,中國絕不應該是這么一個面貌。于是,一位老人在80年代的南海邊為我們畫了一個圈。那時國家百業俱廢,正待振興,哪有時間可以懈怠,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啊!深圳這個小漁村就是在這種快節奏下起飛的,在這么一個口號的指引下,進而整個中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上,我們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政治上,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在很多國際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上,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的開辦,興起了一股“漢語熱”;科技上,“天宮”“蛟龍”,讓我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我們的經濟雖然起飛了,但生態環境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我們在匆匆的腳步中略略回首時,忽然發現那一路的風景都不見了,青天變黑了,泉水干涸了,鳥兒不鳴了,有時連呼吸都困難起來,人們的幸福指數并不高——我們的發展原來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曾經的綠水青山在我們的發展中已變成窮山惡水……長此以往,我們必遭自然的報復(或許,報復已經來臨:泥石流,沙漠化,溫室效應……) ,變得更加窮困,走向玩火自焚的末路。好在我們已經覺醒,進入了深刻的反思,認識到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認識到今后的發展應該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只要葫蘆不要葉的愚昧無知。于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頻共振,和諧共生成了今天發展的頭等大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40年前,改革開放的號角從一個小漁村吹響,進而響徹了神州大地,我們有得有失;40年后,中國新一輪的發展又由一片“荒地”拉開了序,我們要兵不血刃奪取全局的勝利。搶時間、要效率的口號依然沒有過時,只不過是要轉變發展模式,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把新的長征走得更完美。孟子曾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今天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亦如魚和熊掌,有人認為二者只能有你沒我,現實中也常常是在“舍魚而取熊掌”。魚和熊掌當真不能兼得嗎?其實不然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環境的改善有助于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則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同進步,魚和熊掌完全可以兼得,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思想。
40年的成敗得失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財富,鞭策著我們不改初心,砥礪前行,為中國的新發展吹出更加嘹亮的角聲。
1.深諳材料命意。文章從三條標語入手分析,字字見出骨力,讀懂了改革三部曲的歷史變遷,殊為難得。選擇角度恰當,適時正氣。
2.富有邏輯思辨性。文章從新中國成立說起,回顧了搶時間、要效率的口號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的歷史作用,和不可避免地犧牲了環境的后果,繼而用“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自然轉到聯系現實,聯系自我論述新的科學發展觀。體現出嚴謹的思維過程,殊為難得。
3.說理而不堆砌。議論文堆砌材料,缺乏實實在在的論述說理的應試文章的通病,本文通篇以講道理為主,完全靠內在邏輯羅織文理,形成使人信服的力量,殊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