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考生
有此一鳥,名曰寒號。臨近冬日,寒風四起,尚無窩壘。每與喜鵲徹談時,總會說:“暖陽正好,大可睡覺。”遇到寒風凜冽之時,亦總是說:“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可是日復一日,它始終是言行不一,并未付出任何實際行動,終凍死于荒寒之郊野,悲慘不堪。
這讓我想起古人有云:“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我們要做新世紀的弄潮兒,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求真務實。這樣于國于家才有意義。
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得到的知識終究是淺薄的,要想理解透徹,就必須付出實踐,否則終將成為一紙空談。
空談勢必誤國,實干方可興邦。戰國時期,七雄并起,趙國大將趙奢之子趙括,自幼習讀兵書戰略,談論起兵法來更是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卻因缺乏戰斗經驗致使長平之戰趙國大敗,四十余萬趙軍被坑殺,自己也身首異處。他只是一昧地空談行軍用兵之道,并未付出實踐,落得如此下場。脫離實踐的空談,勢必誤國。
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君子理應務實,做任何事情都應實事求是,不能空談,僅游離于唇齒之間。
我國晚清狀元張謇,毅然決定辭官不做,以極大的愛國熱忱倡導“實業救國”,并創辦了大批實業。他真抓實干,知行合一,干在實處,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領路人,此可謂實干方可興邦的典范。盡管他的企業后來每況愈下,但是他的求真務實精神無不鼓舞著每一位國人的內心,為人們樹立起榜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勇于創新,敢于實踐,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言非為難,行為難之。故賢者效法而功之,而非徒陳空文而已。身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應言行一致,腳踏實地,干在實處,走在發展前列,勇立于潮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放飛心靈。
寒號鳥總是將壘窩一事當作空談,將今日必做之事拖延一日又一日,殊不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言行不一,蹉跎了歲月,反而誤了卿卿性命。
【點評】
本文以構思巧妙、觀點鮮明、首尾呼應而獲得閱卷老師好評。具體特點如下:
1.故事導入,構思巧妙。寒號鳥的故事耐人尋味,但寒號鳥的教訓未必被今人重視。考生從小故事入手,文章有了趣味性。小故事談大道理,構思巧妙。
2、論據豐富,觀點鮮明。文章引用了很多論據,有歷史故事,有民族企業家,有寓言故事,論據豐富。在論證過程中,考生夾敘夾義,有力論證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求真務實”的觀點。
3.首尾呼應,結構圓和。文章標題是“別做一只寒號鳥”,開頭由寒號鳥的故事導入,結尾又以點評寒號鳥的悲劇結束。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