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友
一、土地流轉的現狀和基本特點
近年來,定遠縣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出流轉速度加快、流轉主體多元化、流轉形式多樣化、流轉產業特色化、流轉手段市場化等新趨勢、新變化、新特點。其中流轉形式以出租(租賃)型最多,是當前最主要的流轉方式。土地流轉經營范圍從以種植糧油為主,逐步擴大到特色果蔬、苗木培育、規模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
截至2017年底,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的家庭農場已達18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539家,經民政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協會5家。全縣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到58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2%。呈現出政府服務搭臺引導、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主導、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流轉格局。尤其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市場主體成為推動土地流轉市場化的重要力量。
二、土地流轉的初步成效
土地流轉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同時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向現代農業生產集聚,實現了農業基礎投入的最大化,更加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
1.促進了農業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對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土地流轉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
2.提高了土地規模經營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發展大勢。截至2017年底,全縣50畝以上規模經營大戶達3600多戶,面積49萬畝;張橋鎮、桑澗鎮、三和集鎮、吳圩鎮都涌現出許多規模經營大戶,促進了農業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3.推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可以解除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后顧之憂,促進勞動力轉移,防止土地拋荒和粗放經營。流出土地的農民,相當一部分由農業領域向非農領域轉移。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提高了土地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4.穩定了糧食生產。土地流轉后,更有利于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利于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有利于農田水利的整治改善和農作物的統防統治,糧食品質、單產得到明顯提高,從而穩定了糧食生產。
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定遠縣土地流轉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地流轉進程,而且還引發了諸多的矛盾糾紛,影響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1.流轉手續程序不規范,容易引發大量社會矛盾。90年代以來的土地流轉,基本處于一種無序、自發的狀態,有組織引導、有書面合同、有規范文本的非常少。由于合同化程度低、合同條款不全、轉讓手續不規范,常常引發土地糾紛。2013年以來,縣農委就調解了190多起土地糾紛案件。由于這些案件背景復雜、情況各異、缺乏依據,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2.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業風險防范機制建設滯后。現階段的農村,土地還發揮著農村社會保障的重要作用,很多農民把土地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作為獲取基本生活資料的依靠。雖然很多農民外出打工,從事二、三產業,無暇顧及農地,但因缺乏保障體系,他們不愿意轉讓、放棄農村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仍然作為自己的退路,不惜粗放耕作,甚至拋荒,嚴重制約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
3.流轉服務體系不完善,中介服務組織發展滯后。鎮村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服務平臺搭建不完善,服務職責履行不到位,大多數對流轉服務缺位,有的政策沒有宣傳、落實到位,許多規定流于表面形式;同時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和必要的服務引導也沒有及時跟上,使農村土地流轉處于一種無序的、自發的、不規范的狀態,導致農村土地資源市場的發展滯后。
4.引導發揮不夠好,制約了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農民承包的土地,大多分散在多處,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由于村級組織沒有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使一些農民想集中自己的土地連片經營都非常困難,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更難整合較大規模的土地。
四、對策與建議
1.要把維護農民權益放在首位,不斷增強土地流轉的內生動力。必須要從維護群眾權益、轉變農民觀念入手,從根本上增強土地流轉的內在動力。要積極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開展確權登記,把農民承包地權屬搞清、面積搞準,才能解除農民流轉土地的后顧之憂,才能流轉得動、流轉得久。要引導農民自覺轉變觀念,主動適應土地流轉大勢。
2.要把加強監督管理作為根本,著力規范農村土地的流轉行為。要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結合農村實際,制定統一規范的土地流轉的產權登記、合同文本、審查鑒證、監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土地流轉程序合法,行為規范,運轉有序。要制定科學的土地流轉價格體系,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補償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實行價格指導,提供信息服務,定期對外公布,進行公開流轉,促進土地流轉市場更為透明、更加合理。要嚴防流轉“非農化”“非糧化”,基本農田流轉后不得改變基本農田性質,一般耕地要維持農業用途,禁止違法用于非農建設和開發。
3.要把提供優質服務放到突出位置,著力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環境。要加快建立健全“村有信息員、鄉(鎮)有管理服務站、縣有管理服務中心”的三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網絡和服務平臺,及時準確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對接、合同簽訂鑒證、政策咨詢、價格評估、產權交易、糾紛調處等服務。及時協調、妥善化解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土地和諧流轉、依法流轉、有序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