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木石里
老師是一個班級的主要組織者、管理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的引領者,教育是一門根植于大地,結果為服務的一棵大樹。學生今天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明天更好的走進社會。振興一個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興一個民族的教育在于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別是從事農村少數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辦好一個學校離不開社會,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離不開家長。教學是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組成的。作為一個老師,要管理好本班的每一個學生的話,那是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和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其中家長和老師溝通是重要的家訪橋梁。所以想要管理好一個班的班務工作的話,那是一項非常復雜、責任重大。
再次,我將結合自己在少數民族地區,當幾年的老師經驗,淺談自己是怎樣有效的跟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學前家長溝通的。
為什么要跟農村少數民族學前家長要有效的溝通。因為農村少數民族家長學前意識很差,甚至有些家長還不知道,“讀書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所以老師家訪過程中必須讓家長明白,讀書是好,還是壞。老師明確目標“讀書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有的學生走上邪路是因為老師心有余,耐力不足。在路上被壞人誘騙,在校的課余生活中被壞人誘騙,星期六、星期天跟紈绔子弟一起混,所以學壞了。在這里,分層溝通,注重家長的個性差異,既能讓家長明白,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貧困彝家樂呀樂開懷。朗朗書聲滿呀滿校園。今天送子女讀書,就像春耕,明天等子女成才,就是等秋收。完美人生,幸福一生。學校的一切都為了孩子好,一切為學生,讓人民滿意,樹文明校風。
家訪要從一:老師應深入了解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的社會關系。二:老師應有飽滿的愛心,對家長應該重理解,做家長的知音。三、老師應關注,重視與家長溝通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四、老師應善于學習積累多方面的知識經驗,溝通心與心的虹橋。在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老師應深入了解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的社會關系
涼山是一步跨千年,從封建社會直接踏入社會主義社會。所以家庭的生活條件,學習環境,投入的時間,精力不一樣。所以每一個農村對自己送子女上學的看法也不一樣。要多引導讓學生在家里潛移默化。熏陶讀書是一件最好的事情,可以學到一千個為什么?一萬個為什么?研究奧秘,學科學知識,學生活常理,學人生哲理,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避免走上邪路。從小就學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二、老師應有飽滿的愛心,對學生的家長該重理解
做家長的知音,對學生引導學習,愛上學習,輕松愉快的學好每一門科學知識文化,及時發現學生在校情況,及時疏通學生回家和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避免學生在路上被壞人誘騙。監督學生在路途上自己多注意安全。不要追趕車輛,不要爬翻車輛。遠離高壓電,遠離危險。遠離販毒人,遠離艾滋病。
三、老師應關注,重視與家長溝通,對學生的成長作用
不管他們學歷或高或低,在教育上可以說是外行,有的父母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有的管得太死,甚至因為家庭問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所以幫助學生的父母學會做家長,也是老師的一項工作。某家長,有一天跑來找我說,現在的老師是用電腦害娃娃的,現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網絡班了,成績最好的考網絡班去了。成績不好的考普通班去了。學校的網絡班是用來上語文,數學,各科知識文化的。可是現在無數的家長,因為他(她)們自己一天沉迷于游戲,所以兒女跟著一起上癮,兒女的成績下降,就說是老師害子女了,其實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了老師的身上是沒有道理的。
四、溝通心與心的虹橋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應做學生的楷模,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就必須加強老師自身的培養與提高。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歷史遺留是無法割斷的,所以分層次教育,不同水平的人就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條件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老師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但又不拘一格,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誠,在實踐探索總結經驗的過程,我深深體會到:要我們真誠實踐探索總結經驗的過程中,要我們真誠捧著一課“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形成系統化科學的工作方法,學生就會接納你,相信你,學生就會主動與你溝通。家長就樂意送學生上學,協助你管理好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