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軍
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時而靜靜自學,時而和同學對學,時而幾個學生聚在一起群學;到展示環(huán)節(jié)時,學生積極參與,該講解的講解,該板書的板書。課堂上的教師,或巡回指導,或認真傾聽,或參與討論,一堂課下來,教師“講”課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這是崇左市寧明縣城鎮(zhèn)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寧明一中)日常教學常見的情形。
2013年6月,寧明一中開始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致力于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2015年,該校參加了由廣西教育學院與崇左市合作的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名校建設項目,在陳向陽教授的指導下,構建了求真課程育人體系,完成了“5+1”求真課堂教學建模,由此獲得2017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自實施課程改革以來,該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銳意改革,讓課堂發(fā)生新變化
“限時3分鐘,開始!”教師發(fā)出指令后,學生們迅速分成幾個小組,熱烈探討。期間,教師來回走動,適時點撥。3分鐘后,老師提問:“你如何認識生命的意義?”一名女生從容站起,說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其余學生認真傾聽……這是寧明一中語文教師李桂貴運用“5+1”求真課堂執(zhí)教《感受生命的意義》一課的場景。
但在過去,寧明一中的課堂可不是這樣的。“老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填鴨式教學”“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睡覺”……在該校采訪時,老師們歷數(shù)傳統(tǒng)課堂的弊端。“這樣的狀態(tài)必須改變了。”該校校長陸鋮朝說,“實施課改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遲改不如早改。”堅定這一信念后,該校展開深入調研,最后決定引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改革過程中,該校注重滲透“高效課堂”理念,關注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我們要讓教師領悟的最關鍵一點,就是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宰,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該校教導主任劉景春說,“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該放手時就放手,教師只是起到組織和點撥的作用,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激活學生的學習‘燃點。”
經過不斷改進、總結、提升,寧明一中的“5+1”求真課堂基本成型。據(jù)介紹,“5+1”求真課堂中的“5”是指5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景導入,獨學、對學、群學,展示提升,梳理深化,測評;“1”是指一種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陸鋮朝校長說,求真課堂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了課堂真實高效的追求。
課改,讓寧明一中的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使用導學案,能讓我們的學習目標變得更明確。現(xiàn)在,課堂上打瞌睡的同學少了,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言的同學多了。”談及課改感受,該校學生陳佳佳這樣說道。
學生何臻告訴記者:“上小學時我非常膽小,上初中后,因為學校實施課改,我的膽子變大了,由原來不敢當眾發(fā)言,到如今變成班級的展示之星。”
校本教研,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
“課堂評比對我的專業(yè)成長幫助很大。”寧明一中教師梁姑說,“學校設立有‘過關課,要求人人過關,考核小組會隨時推門聽課。不過關者學校給時間改進,并派專人指導,然后進行第二輪檢查評比。”
每次評課活動結束后,寧明一中都會及時發(fā)現(xiàn)和培育學科典型,并針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原因、定對策,指導教師注意課堂細節(jié)、調整教學方法。該校教務處副主任陳紅娟說:“各種評課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求真課堂在我校的落地生根,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寧明一中注重“以評促改”,通過課堂評比、導學案評比、課改心得體會評比、課改之星評比等,不斷激發(fā)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確保課改朝著既定目標穩(wěn)步邁進。
集體備課是寧明一中實施課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該校通過規(guī)范集體備課要求及流程,規(guī)定教研活動時間,保證集體備課有序開展。比如,在規(guī)范導學案設計和使用上,該校采取“分工撰寫、討論定稿、個人加工、課后反思、集體共享”的辦法,讓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得以擴散,集體的智慧得以發(fā)揮,有效地促進了導學案在新課堂中的運用。
寧明一中大膽進行學科特色創(chuàng)新。該校每個教研組都會結合學科特色,討論商定本學科預習展示課、復習課的模式,并推選優(yōu)秀教師代表經常上展示課。“學科創(chuàng)新能讓我們教師統(tǒng)一思想認識,打破原有課堂流程的束縛,把好的教法靈活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該校教師銀海燕說。
扎實的校本教研,促使寧明一中涌現(xiàn)出一批“教改能手”:陸鋮朝校長、蘇鳳英副校長在2016年學景教育全國課改先鋒人物評選活中分別獲評為優(yōu)秀課改校長、優(yōu)秀課改教師;農莊、黎貴兩名教師參加2015年全國中小學課堂博覽會分別獲展示課一等獎、二等獎;劉景春老師參加2017年廣西初中物理優(yōu)質課比賽榮獲二等獎;梁姑、農瑞蓮等教師參加2015年崇左市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獲一等獎……
近年來,寧明一中依托國家級課題“教師角色轉換與課堂師生互動的研究”和“5+1高效課堂小組評價常態(tài)化的探究”等多個課題,有力地推動傳統(tǒng)課堂向高效課堂轉變,為課改取得成效奠定了基礎。
消除誤解,著力建設真善校本課程
寧明一中剛推行課改時,也曾遭到部分家長質疑,他們擔心課改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剛開始,我對學校的課改不是很理解,覺得是瞎折騰、浪費時間,還不如多讓孩子做練習。”該校學生家長黃先生說。
為了消除家長的質疑和誤解,寧明一中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到校聽課觀摩,讓家長實地感受課改帶來的新變化。“課堂上,孩子們互相合作學習,積極主動發(fā)言,老師講得少而精,氣氛非常活躍。這跟我想象中的課堂完全不一樣!”實地聽課后,家長代表黃先生贊不絕口地說。
事實證明,實施課改后,寧明一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并沒有下滑,反而穩(wěn)中有升。近年來,該校的學科測評成績均排在全縣靠前位置。2016年、2017年中考,該校學科成績獲全A人數(shù)在全縣學校中占比最大,分別為87.5%和78%。
課改取得實效以后,寧明一中開始大力發(fā)展第二課堂,全面陶冶學生身心,其花山拳、陶笛、葫蘆絲、壯鄉(xiāng)山歌、民族體育等充滿民族地域色彩的校本課程深受學生喜愛。該校花山拳代表隊參加崇左市少數(shù)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比賽榮獲特等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得益于我校課改取得的成效,是課改提升了學生的活力,為第二課堂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陸鋮朝校長說。
此外,寧明一中還開辟了德育基地、道德講堂、心理聊吧、班主任沙龍等特色活動,并依托校園文學社、民族體育社團舉辦文化藝術節(jié)、陽光體育節(jié)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與課堂教學改革實現(xiàn)了良好的互動。
“我校將更加注重學科特色建設,讓每一個學科都擁有屬于自己的‘5+1求真課堂精品課,同時也將更加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寬我校課改的深度和廣度。”陸鋮朝校長說。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