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摘要: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新舊動力轉換、新舊力量交替的動蕩期變革期,呈現“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特點。在世界經濟趨勢特征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和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壯大,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新的機遇。
關鍵詞:世界經濟;經濟發展新趨勢;經濟發展特征
一、前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紛紛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各國貿易出口受到沖擊,數十個加工行業生產過剩,對各國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困難打擊,同時,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動和發展趨勢,也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機遇。在今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趨勢及其特征之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力逐漸加深,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迎來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
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特征
從2017年開始,世界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依然會延續“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發展特征:三低,指的是經濟低速增長、低利率、低通脹;三失衡,是指財政收支失衡、經濟貧富失衡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機制失衡;三分化,則是指經濟增長速度分化、貨幣政策分化、全球貿易格局分化。
從未來經濟的長遠發展趨勢來看,全球經濟在保持原有特征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趨勢特征:
(一)國際貿易投資速度放緩,推動國際經濟的舊動力逐漸弱化
推送國際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國際貿易,二是全球化的投資。根據圖1所示的內容,以及近幾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進行分析,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的腳步有所放緩,增速逐漸弱化。根據圖1分析,從2010年開始,截止至2015年,國際出口貿易增率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在這期間,增率起起伏伏,但仍然無法掩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和逐步弱化的事實:2013年,國際出口貿易量增率上升到3%,但到了2014年,下降到2.50%;2015年國際貿易,貿易增率雖然與上一年相比有所回升,但與同期的國際GDP增率相比,仍有差距。在2016年的分析報告中,2016年國際貿易增率、國際增率與2015年相比,增長幅度持平,這意味著,國際貿易與全球GDP發展陷入低迷狀態,停滯不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經濟推動力正在逐漸弱化。
(二)新興經濟體發展集體受阻,發展中國家迎來經濟發展機遇
自2008年全球化金融危機之后,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日益壯大,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深,其中,中國占據這不可忽視的主導地位。但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化的影響,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仍然整體是偶到阻礙與限制。
新興經濟體雖然受到阻礙,但從長遠來看,新型經濟體的崛起和日益壯大,是發展中國家不可錯過的經濟發展機遇:在2013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達到5.0%,而發達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1%;到了2015年,兩者之間的增長差距雖然小幅度縮小,但兩者增長差距仍在兩倍以上,遠遠超過了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速率。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一定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大力發展新興經濟產業,促進本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三、新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下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產業結構悄然變化,步入服務經濟時代
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突破50%,2015年上升到56.1%;2012年,我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增加值達到GDP總額的45%,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即加工制造業;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迅猛到54.1%,趕超第一、第二產業的總和。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業正在逐漸經濟產業的主導地位,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標志著我國逐步步入服務經濟時代。
(二)經濟創新成為經濟增長驅動力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大力扶持新興經濟產業尤其是科技型產業,升級我國的產業技術水平,由對發達國家現有技術的擴展向技術自主創新發展,打破我國的經濟發展困境。在這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中國高鐵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都為我國的技術自主創新道路提高了很好的示范。
(三)中國經濟影響力在國際貿易逐步擴大
近年來,我國積極倡議“一帶一路”,已經與規劃內的沿線60余個國家順利展開經濟項目合作,預計2030年,中國的經濟有望實現質的突破,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逐步擴大在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力。
結語
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特征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崛起發展對國際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影響不斷擴大。只有大力發展新興經濟產業,加強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才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胡星宇.把握世界經濟格局和我國經濟新特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6)
[2]陳文玲;顏少君.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J].中國流通經濟,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