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蘭
“1、2、3……10,太棒了,我有10個印章了!我是不是很厲害!”南寧市民主路小學佛子嶺路校區(qū)(以下簡稱民主佛子嶺校區(qū))一年級學生杜航宇,一邊數著本子上的“印章”,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印章是他的數學老師李文釗蓋的,這是李文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策略。“我以前上課特別容易分心,現在,為了得到李老師的印章,我上課可認真、可積極了!”杜航宇說。
李文釗是一個講究策略的老師,不管是對自身的學習,還是對課堂教學或與學生溝通,他都有一套一套的策略。這一套套策略為他贏得了廣西小學數學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南寧市優(yōu)秀中隊輔導員等稱號,也讓她多次獲得國家級、自治區(qū)級賽課一等獎。
成長策略:積極參賽,不斷“充電”
在李文釗的書桌上,壘著一摞已經泛黃的筆記本,這些筆記本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剛畢業(yè)時,李文釗曾在梧州市藤縣寧康鄉(xiāng)中心小學任教5年。雖然當時條件很艱苦,但他心中始終堅定一個目標: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有所進步。為了這個目標,他把所有空余時間都放在學習上,讀書筆記本隨著時間的推移便越摞越高,時至今日他還保持著這個習慣。
除了看書,李文釗還積極爭取參加各級教學比賽。2005年,他主動爭取到一次參加藤縣教學比賽的機會。當時,距離比賽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非常緊迫,他將全部課余時間都用在了“備戰(zhàn)”上。他買來很多專業(yè)書籍,每天晚上都苦讀到凌晨兩三點。因為準備充分,李文釗在比賽中表現出色,以生動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和有趣的講解,順利拿到了晉級下一輪比賽的資格。在接下來的市級比賽中,他再次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參加自治區(qū)級教學比賽的機會。“對我而言,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歷練、一次成長。在比賽中我能夠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勢,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李文釗說。
2007年,李文釗來到南寧市民主路小學任教,更大的平臺為他提供了更多的機會。2015年,他參加“名師面對面”全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獲一等獎;2018年,他參加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yǎng)示范課觀摩交流會獲一等獎。他還經常受邀上各種展示課,如2014年在“國培計劃”——廣西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學科教師培訓項目中執(zhí)教展示課《三角形三邊關系》,2015年在“綠城之秋”(廣西)全國小學數學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上示范課《筆算除法》……
“《大學》里有句話說得非常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無極限,學無止境,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是漫長的,我每天都應該努力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做到‘新。”李文釗如是說。
教學策略:讓學生喜歡數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且枯燥的。從教多年來,李文釗一直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
經過多年探索、總結,李文釗認識到,提升數學課堂的吸引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他從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入手,把學生看作自己的伙伴和搭檔,進行平等交流,引導學生走出誤區(qū),重新認識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備課時,他站在學生的角度解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問題,總是提前備好幾套解決方案。課堂上,他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根據知識點開展游戲,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等,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他還給課堂留有“靜”的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
“小老師講課”環(huán)節(jié),是李文釗提高學生興趣的一次創(chuàng)新。“小老師講課”就是由學生自己講課,每到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變身為“小老師”,為同學講解如何解題、如何思考。李文釗的學生金恩丞特別喜歡這個環(huán)節(jié),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很多同學不敢去當‘小老師,怕說不好被笑話。但李老師總是鼓勵我們,而且還為我們做示范。幾次之后,我們就很大膽了。而且為了能夠說好,我們自己就會去查很多資料,這樣我們能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李文釗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課堂的前5分鐘,是他特意安排的“口語訓練”時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站在講臺上展示,作為課前熱身活動。數學課為什么設計“口語訓練”環(huán)節(jié)呢?李文釗解釋道:“‘說既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聽學生說,我能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是學生能把某個問題說清楚、講明白,那他就是懂了。要是說不清楚,思緒混亂,我能判斷他哪里沒有搞懂,然后做出針對性的指導。”
教育策略:和學生交朋友
“覃曉涵,這次請你過來幫我提一下這個包,可以嗎?”下課后,李文釗熱情地向學生覃曉涵發(fā)出邀請。覃曉涵因為上課時不專心,被李文釗批評了,這讓她感到有些沮喪。為了緩解覃曉涵失落的心情,李文釗便請她幫忙拿東西,如此一來,覃曉涵的臉上又恢復了神采。
“被李老師批評后,心情本來很失落。后來,李老師居然讓我做他的小助手,這說明李老師沒有因為我的一次開小差而討厭我,我特別高興。以后,我一定要認真聽課,不能讓李老師失望。”覃曉涵對記者說。這就是李文釗的教育策略: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關愛,這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平日里,李文釗喜歡變著法子請學生“幫忙”,今天請這個學生幫拎包,明天請那個學生幫忙發(fā)作業(yè)本,后天又會請另一名學生幫忙傳達通知……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受到老師的重視。請學生做小助手,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誰表現好,我就請他幫忙,讓他知道老師認可他、喜歡他。誰表現不好,我更要讓他幫忙,讓他知道老師沒有放棄他。老師應該關注每一名學生。”李文釗說。
這么多年來,李文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曾經教過一個學生,該生心思敏感、性格古怪,經常動不動就掀桌子、扔東西,而且會突然對著同學或老師大喊大叫,甚至有撞墻等自虐行為,以至于同學們都對他敬而遠之。李文釗卻經常與他親近。每當他有情緒時,李文釗總是第一時間抱住他,耐心安撫。平時,李文釗還經常找他談心,告訴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該生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隨便發(fā)脾氣了,人也沉穩(wěn)了許多。
“孩子的成長急不得,需要等待,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能幫助他們成長。”李文釗對學生付出自己的真心,也收獲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喜愛。2017年,他從民主路小學本部調到佛子嶺校區(qū)工作,家長們特意為他精心制作了祝福視頻,他一直珍藏在電腦里,時不時會打開來看看。“每一幀畫面,都是我和學生的記憶。看到這些,我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李文釗說。
【人物小檔案】李文釗,南寧市民主路小學佛子嶺路校區(qū)教導處副主任,廣西特級教師“肖煒清特級教師工作坊”坊員,曾多次榮獲國家級、自治區(qū)級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曾受聘為廣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列師資培訓小學數學學科培訓專家組成員、南寧市教研組組長培訓小學數學學科專家組成員,多次擔任“國培”計劃、“區(qū)培”計劃專家組成員,獲評為廣西小學數學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南寧市優(yōu)秀中隊輔導員、南寧市青秀區(qū)優(yōu)秀教師。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