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蓮
近年,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迅速發展,特別是我們語文教師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就能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并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要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才能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達到小學語文課程所要求的各項目標。在多年的教學總結與反思后,在此我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總結如下。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就是人機交互。多媒體教學中能把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相結合,產生出圖文并茂的、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形式。而這樣,它就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的學習興趣對鼓舞和鞏固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例如,在課堂中播放歌曲,從網上調出生字讀音和組詞的游戲,也可播放動畫片片段或者自己組合的知識背景介紹畫面、文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一年級小學生剛接觸語文,初學語文使學生感到開心的同時,也讓他們增添了不少憂慮。為消除學生的這份多余的憂慮,我就運用多媒體出示生活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而且學生已經會說的一些詞語并配上相應的圖片,讓學生明白:語文雖然看起來有些陌生,但是經常會在生活中碰到,而且不少同學已經會一些語文啦!給學生一份驚喜,一個契機,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很有趣,很容易,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情景性,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
靈活運用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提高興趣,將文字形象化,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演繹中重現生活,感悟生活,加深對課文所描寫的那段生活的理解。一個個新生字,老師還沒有說出,學生們就會脫口而出,然后再把畫面重新展現,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在課堂上,還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優美的情境,以及標準的普通話,讓學生在語音、語境中學習,感知它們的優美,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情趣。
比如我在安排孩子們讀故事比賽后,又打算舉行講故事比賽,當“講故事比賽”幾個字話音剛落,孩子們高興地叫起來,都以為是我們前邊進行的讀故事比賽,認為自己已經會了。我告訴孩子們兩者是不同的,孩子們都鴉雀無聲,仔細聽我說明兩者的區別,當我覺得已經講完且講明白時,孩子們還眼巴巴地望著我,看樣子他們一點都不明白。接著我再解釋了一番,也只有幾個孩子仿佛知道點什么了,可還有一多半的孩子仍用迷茫的眼神望著自己,最后我打開電腦,直接在網上把讀、講故事分別找了兩段視頻播放,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最后讓幾個孩子來說了這幾段視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不一會兒,孩子們都說,前面兩個是讀故事,后邊兩個是講故事,我會心地笑了。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突破重點、難點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教材中的某些生字、詞語或句子顯得抽象、難以掌握。這時如果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方式來進行呈現就能簡單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孩子們對水位的升高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對“漸漸地升高”理解起來就要難些了,講授到這一詞時,我通過多媒體將一下子升高和慢慢地升高作了對比,請孩子們自己說說,然后告訴他們慢慢地升高就是漸漸升高的意思了,孩子們開心地“哦!”了一聲。對于重點詞句和段落的理解、掌握,更需要借助與多媒體。可以先讓學生看錄像,初步感受交際的情景,然后再播場景,讓學生明白這些語言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并利用它進行日常交際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信心,同時又覺得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而且學生學了以后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讀背,教師可以驚喜地發現他們會在日常的交流中不自覺地應用起來。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它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對教育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并非是常規教學的全部,也不是每課都適宜使用,如何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如何根據教學目標來更有效地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使之為教學服務,還有待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研究和探索。我們將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尋找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探索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結構,為促進學生在技能、知識、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為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