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道周章草書法探析

2018-08-16 11:17:34曾凡朝
閩臺文化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書法

葛 超 曾凡朝

(齊魯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黃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字幼玄,號石齋。生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歷任崇禎朝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禮部尚書,隆武朝內閣首輔等職,后募兵抗清,被俘不屈,于隆武二年(1646)就義于南京。乾隆四十一年(1776)諭文以其品行稱“立朝守正,風節凜然,其奏議慷慨極言,忠藎溢于簡牘,卒之以身殉國,不愧一代完人”;道光五年(1825)清廷將黃道周請入孔廟從祀。

黃道周是明末大儒,著名的理學家、經學家和書法家,時人徐霞客盤數天下名流時,稱“至人唯一石齋,其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宇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這里所稱道的主要包括黃道周的字畫、文章、人品與學問。作為一代大儒,黃道周的人品學問確實堪稱古今海宇之少有,所謂學問直追周孔,即指黃道周以六經救世,重拾經世致用的儒家精神,特別是其學術生涯的后期,兼容并跨越漢宋,回歸六經,直追周孔。以其禮學為例,“整個明代的《禮記》學,可以稱道者唯有黃道周的《禮記》五解”;而黃道周的文學創作與文學思想在明末時期,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明末著名文人如張溥、吳偉業、吳應箕皆曾問業于黃道周,陳子龍、夏允彝、艾南英、錢澄之等則為其門生弟子”,應該說徐霞客稱贊黃道周的文章為整個明代第一,此雖非定論,但不是沒有根據。而在書畫藝術方面,徐霞客的評價則是將范圍縮到了最小,認為是朝上翰林之最,這一點可能受到古代知識分子對學問的觀念的影響,因為黃道周也自稱“作書是學問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關心”。

不過從總體上看,當下學界對黃道周的研究,占據最大分量的卻不是在其文章、人品或學問方面,而是黃道周的書法。關于黃道周的書法研究,學界已形成一定規模,涉及黃道周的行草書、草書、楷書、隸書以及書學思想等,并且近五年接連產生七八篇關于黃道周書法研究的碩博士學位論文,可以說學界對黃道周書法的研究蔚為大觀。但是,在現有的黃道周書法的研究當中,唯獨缺乏對黃道周章草的專門探討。事實上,黃道周章草同樣極具藝術價值,并且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本文正是以此作為切入點,對黃道周章草書法的作品現存狀況、取法與來源、風格與特色、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等相關問題展開論述。

一、黃道周章草作品的現存狀況

學界之所以尚未有對黃道周章草專門的研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黃道周章草書法自身的問題。在黃道周眾多書法作品當中,純粹意義上的章草作品極少。侯真平先生所考證的黃道周書法作品中,厘定出行草、行書、草書、楷書、小楷、行楷、隸書、隸楷、行草等,唯獨沒有章草書法,說明了黃道周章草作品的稀少。由于作品本身數量的缺乏,直接導致學界對黃道周章草研究的不足。

但是,我們說黃道周章草作品稀少,并不是說黃道周沒有章草書法。黃道周自身對章草書法的創作是持有深刻認識與見解的,他在《書品論》中說道“楷法初帶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端的者為準。《曹孝女碑》有一二處似《急就》,只此通于古今,徐或遠于同文耳”,“草書以歐陽詢初集右軍《千文》為第一,懷素最下。章草晉魏以下無復佳者,張康、陸云所存不多。時人唯有云間周思兼備臻妙旨,今久不可得。吾鄉謝光彝章草亦足名家,晉江黃大司馬時亦為之,然多葛龔,不盡公手”,可以看出,黃道周并非不重視章草的藝術。那么如何才能從黃道周的書法當中展開對其章草的研究呢?在黃道周眾多的書法作品當中,最接近章草風格的應該是《長安偶作九首》、《舟次吳江詩冊》等作品;或者說在這些作品當中,體現了章在行中、章在草中的特點。如圖 1、圖 2:

圖1 《長城偶作九首》[11]

圖2 《用法次吳江詩冊》[12]

《長安偶作九首》是黃道周書法作品中最有章草意味的作品,可以將其視為黃道周章草藝術的代表作。這一書法作品的用筆直取魏晉,其間帶有濃厚的隸書意味,點畫平鋪直敘,使轉自如。總體上說,黃道周章草以轉為圓,書寫以手腕帶動,整體筆畫一氣呵成,圓潤、厚重、飽滿,富有彈性;并且結字奇趣,明顯繼承了皇象、索靖的章草風格。

此外,黃道周的章草大多需要在其他書體中窺見,即所謂章在行中,章在草中。而《舟次吳江詩冊》這一幅作品的章草筆意堪稱最濃,結字與《長安偶作九首》有異曲同工之妙。總體上看,《舟次吳江詩冊》點畫右下落筆,頓后提筆,有時會露出上下筆連帶的虛尖;橫畫起筆以露鋒或逆鋒為主,收筆以磔尾來表現厚重感;豎畫多藏鋒,筆尖回旋后頓筆再行,但也夾雜一些“空搶”入紙的豎畫,“頓筆—折筆—行筆”一氣呵成,最后駐筆提收。而最顯著的特點體現在折畫和捺畫上,折畫一波多磔,節奏感強烈。捺畫以夸張的磔尾和小磔尾的形態來呈現,夸張的磔尾露鋒起筆,右下入紙重頓后提筆。小磔尾形態較為明快活潑一些,露鋒出筆后直接重頓再將筆尖挑出去。

盡管黃道周章草書法作品稀缺,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其章草藝術的研究。由于黃道周章草書法表現出的章在行中、章在草中的特點,我們在下文對其章草藝術的取法與來源、風格與特色的探討,將以章草藝術為中心,旁及黃道周的行、草、楷等書體。

二、黃道周章草的取法與來源

黃道周在楷書、隸書尤其是行草書的藝術創作方面,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楷書直逼鐘王,遒媚勁健,打破了二王為宗的傳統帖學道路,從書法史上看,為書法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氣息,同時也為碑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其行草書氣勢磅礴,大氣恢弘,改變了晚明書壇俊朗飄逸的風味,對社會風氣的變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黃道周的章草同樣也是不協流俗,有其自身獨特的風格和意義。那么,當我們追尋黃道周之所以形成獨特的章草風格時,可以發現其學書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

首先,黃道周的章草取法漢隸。我們說漢代書學是后世書法各體發展的基礎,歷代章草的發展一樣可以追根溯源至漢代隸書。正如余德全先生在《章草大典》中提到:“由于章草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有些字完全和行、草、楷書不同,絕對不是把上述‘蠶頭雁尾’和右斜捺凝重的筆調參雜寫成的,要參考前人的書跡,要有本有源,才不至于謬誤。”而黃道周章草最有特點的,就是捺畫和勾。其捺畫不似刀戟一般太露鋒芒,黃道周章草的捺畫明顯還保留了漢隸的磔法——重頓后順勢右上平出。正如其人一樣,含蓄而有力量,飽滿卻又不失骨力,這恰好是繼承了漢隸中直捺暢快直率右下行筆,重按輕提;短捺短粗壯實的特點,如圖3的“史”字、圖4的“蓑”字、圖5的“良”字。其勾將漢隸穩實的特點內化,不似飛箭一般直挺挺地挑出去,黃道周章草的每一個勾都將筆鋒壓住,然后擰筆轉筆,再慢慢地輕挑出去。豎彎鉤在行筆至鉤處,蓄力向上推出,如圖6的“眠”字和圖7的“何”字,最后的勾畫寫法不是重按急出,而是藏鋒起筆后轉筆向下,最后捻筆管調中鋒,邊行邊推筆出鋒。其特點是一方面體現了書風的樸茂,氣勢恢宏,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活潑靈動的特質,富于幽默感。從這一點上看,黃道周的章草實際上是繼承了漢隸莊重靈活的特點。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其次,黃道周的章草取法魏晉鐘繇、索靖、皇象。有相關研究已經提到,“章草領域,歷代未有人深入,雖有元代趙孟頫,明宋克、祝允明寫章草,或多自撰,往往不可取法。概因二王書法從形式上較為徹底地阻斷了與隸分,章草之間的聯系,黃書遠師鐘繇,參以索靖草法,并而取得突破”。除了取法于漢隸之外,魏晉書家筆下的風韻亦消化于黃道周章草的使轉和灑脫當中。這一點在黃道周《長安偶作九首》里有較為明顯的體現,結字的多樣(字勢形態的活潑縱逸),用筆的變幻(筆鋒的多變),都可以視為魏晉的風范。宋元明人之習章草,一般來說是以魏晉的章草為師,譬如元代趙孟頫、鄧文原,明代的宋克,黃道周亦是如此。黃道周主要師法晉代索靖等人的章草,索氏的“銀勾蠆尾”為他所繼承并有所創新;魏晉章草的橫向伸拽、右上方拱起以及磔角等特點,在黃道周的章草中創造性地為其所用。沙孟海先生也指出了這一點,說“(黃道周)參索靖草法,他也確是時時心儀章草,所以筆短意長,見于諸體書作。草書筆勢稍縱,但仍以落筆方折運行圓勁的短線條為主,牽絲也不作過多夸張,故少見時人之纏繞”。除了索靖之外,書法史上喜歡章草的書家,從趙子昂、鄧文原到宋克,他們筆下的章草基本上都跳不出皇象《急就章》的影響,到了黃道周這里也不例外。黃道周章草作字,各字之間均不牽連,筆劃下筆尖細,重按后出挑,這些特點顯然是從皇象書中而來的。此外,黃道周章草中方健的轉折、欹側多變的結字、樸拙的風格則來自鐘繇,這與其學書之總體風格師于鐘繇是息息相關的。

最末,黃道周的章草集各家之長。從上文所引黃道周的《書品論》內容,可以看出其書風的形成遠取漢魏兩晉,并以此作為通古今之變的樞紐,再從旁吸取各代書家的養料,由此依根而生。多采眾長則更善,黃道周博取各家之長,遠追魏晉,近取宋代名家。在此,我們以其受蘇軾的影響為例。黃道周的章草由于受到蘇軾的影響,結字常取斜勢,其書法特別注重取勢,一幅作品中常常有大長撇、豎、橫的出現;在字與字的處理關系以及結字上,左旁偏出,右下角則趨于內收。總體上看,雖然黃道周把目光放在了漢魏質樸古拙的書跡上,但二王“疏放妍妙”的傳統帖學對黃道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如清人秦祖永在《桐蔭論畫》中所說“黃氏行草筆意離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所以我們可以說黃道周章草中的“逸氣”,就是從二王一路來的。于是,黃道周章草風格的主要特點雖是質樸古拙,但在細微之處其實不難發現有二王的筆意,譬如點的呼應、細筆畫的連帶關系等。這一部分內容將在下文的分析中詳細展開。

三、黃道周章草的風格與特色

關于黃道周章草書法的風格與特色,本文嘗試著從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四個方面進行展開。

從筆法上看,黃道周章草將魏晉各家的筆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勁健古拙的用筆方法。首先,其起筆多作外拓,橫畫筆短意長,多以方折起筆。此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重按輕提,整個筆畫顯得有些遲澀感;方圓并運,使得整個篇幅不顯單調。其次,豎畫體式開張,每筆或斜、或正、或側,每個字或俯仰、或立臥、或端正,富有天真爛漫之態。橫收斂則豎開張,豎收短則橫拉長,橫豎設計相得益彰。例如圖8的“窮”和圖9的“年”二字即十分明顯。再次是撇畫捺畫,一個字的氣勢全在于撇和捺,也就是說一個字的體式是否開張,字的氣勢大或不大、能不能舒展得開,單個字的結構是不是富有趣味性,全在于撇捺上。黃道周章草的捺畫可謂千姿百態,如圖10的“波”字的捺畫,筆力雄健,用墨飽滿,本應向外延伸開去,卻戛然而止,給人意猶未盡之感。又如圖3的“史”字的捺畫,側鋒入筆,行筆到最后轉為中鋒,整個鋒面的轉換過程一氣呵成,可以說中側鋒的頻繁轉換是黃道周章草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最后是使轉有姿態,波磔多、含蓄少是黃道周章草中使轉的主要特點。例如圖11的“涎”字和圖12的“刳”字。轉折帶有明顯的圓轉之勢,方圓結合,體現了黃道周章草中篆書隸書的古質內涵,表現出雄肆質樸純真的美感。黃道周這種古拙、蕭散而又奇宕的章草風格,正與傅山提倡的“四寧四毋”相呼應,體現了晚明時期書法審美風尚由“飄逸秀美”到“古拙質樸”的轉變。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從字法上看,我們說章草的結體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能夠在法度之中自由變換姿態,不像真書那樣拘謹,也不如今草那般活潑。黃道周的章草打破傳統章草(如索靖、皇象)的四平八穩的書寫結構,似乎有意在字的空間分布上造成險峻峭拔之勢,形成短畫長短不一,部身與部首時合時錯、時分時離、時奇時正的特點。具體地說,其字形特點就是“上面松散,下面緊密”,也就是說其字形往往成不規則的倒立的多邊形,如圖13的“宜”字、圖4的“蓑”字、圖14的“怪”字、圖15的“驚”字等,多呈醉態,往往給人一種重心不穩的感覺,但是最后一筆卻又如造房的屋梁,恰到好處地撐起了整個字。或者我們可以說,黃道周的章草是介于傳統章草與今草之間的中間狀態,也就是說比于今草更加顯得穩重樸素一些,如圖16的“嘆”字則剛好說明了這一點,放逸卻不放縱,不似今草的豪邁奔放。從字如其人的角度上看,黃道周耿直的個性決定了他在結體上追求奇掘樸拙,是一種介于寧靜而又沖突的復雜書法風格。最后,在黃道周的章草中,最與眾不同的是一方面在該甩出去的地方卻戛然而止,造成一種意猶未盡的美感,如圖10的“波”字最后一筆;另一方面,在該收住的地方卻洋洋灑灑地甩出去,然而又不顯得突兀,如圖12的“刳”字的最后一筆。

從章法上看,晚明人作字,篇幅章法極具特色,明初董其昌吸收了五代楊凝式布局空曠的特點以處理章法的布局,比董氏稍晚的黃道周接受了其影響,突出結字的橫勢,拉大字距,著力于創造出一種空靈的境界,但字距又不是格外懸殊。并且每列都有較為分明的中軸線,例如圖17中的右起第五列。從整體上看,列與列之間遙相對望,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相較列與列之間顯得緊密,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給人以空闊爽朗之感。總而言之,黃道周的章草放縱中有收斂,奔瀉中有停滯,也因此,其章草書法遠遠望去呈現出秀麗的景象,但細細觀察卻又不失活潑多姿。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從墨法上看,黃道周的章草注重個性,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其酣暢遒密的墨韻也是他的書藝上不可忽視的。從黃道周章草書法作品可以看到,其整體上的用墨是偏濃的,但也出現了一些枯筆。枯筆的出現彌補了墨色單一的不足,使得作品有黑、白、灰的對比,也增加了作品的豐富度,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鮮明的節奏感。濃墨與枯筆的線條交互出現,更加有力度感,使得線條看起來更加滄桑老辣。析言之,黃道周的章草包含重墨、濃墨、渴墨三種用墨方法。圖17中,重墨和渴墨的對比最為強烈,這也是黃道周在作品處理時的一種方法,每一列的第一個字(圖中為“矮”“蓑”“經”“驚”“現”“波”等字)用墨大膽,形成淋漓大氣之感,中間穿插進個別的同樣用墨大膽的字(如右起第一列的“宜”字、第三列的“嘆”和“良”字、第五列的“興”字),與首字形成呼應。而渴墨的應用則正好填補了重墨留下的空白,一重一輕的搭配產生了強烈了視覺效應。渴墨的用墨方法也作用于單個字上,主要是通過不斷調整筆鋒,使整個字的筆畫不斷出現墨色輕重的變化,因而以中鋒顯示出的渴墨的字的穿透力,比于濃墨要強烈得多,震撼力更強。

綜上所述,黃道周章草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各個方面都具有十分獨到的特色,其中有對前代藝術家的繼承,也有屬于自己的創新與突破。那么,在論述黃道周章草藝術的取法與來源、風格與特色之余,有必要對其章草書法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的厘定,由此或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他的章草對前人的繼承與創新,以及對后世書法發展的影響。

四、余論:黃道周章草的書法史地位

從整個中國書法史上看,章草發展到元代,在趙孟頫的倡導下得以復興,這一時期的章草多秀美飄逸,少有古拙之氣。尤其是在趙孟頫章草《臨急就章》中,將行草筆意雜糅進來,并利用波磔、方筆、折筆等進行裝飾化處理,形成了一種今草章草難分的書體。到了明代初期,宋克的章草則繼承這種妍美秀麗的章草風格,宋克所書《急就章》將章、今合一的手法推到了極致,筆法更加注重取巧,字形更加奔放,將狂草的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由趙孟頫開創,經由宋克進一步推廣的章、今不分的書風,一直到明末黃道周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黃道周將這一時期的章草從各體雜糅中分離出來,他不僅重視對傳統章草在表層的點畫借鑒,更是將目光放在了章草內在的古意,使其融化進入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或者說對自身書風的全面滲透上。所以不論是其楷書還是行草書,或多或少都有章草的筆意在里面。并且黃道周一方面繼承魏晉的篆隸筆法,另一方面又吸納唐宋的意趣,這種理念直接影響了他對章草書風的理解,即既顯得質樸古拙,又有瀟灑飄逸的氣象。正是從這一點上,黃道周實際上對章草書法發展趨勢的轉變具有扭轉之功,或者說為此做出了貢獻,也正是這一點奠定了黃道周章草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所以到了清代,書法家們尊崇“若欲復古,當寫章草”的口號,可以看到清代章草的取法是沿著黃道周的路數,更加往前一步。具體表現為隨著碑學的興起,清代章草在黃道周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用筆有遲澀感的金石氣。我們可以看到有清一代,沈增植、王遽常等人繼黃道周之后,在純正的章草道路上邁出了很大一步。正如崔自默指出:“寐叟(沈增植)章草書,用筆筑基于漢隸、北碑以及隸楷過渡體,而結體取橫勢,詭變多姿,方筆翻覆則承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之風采。其筆法滯澀老辣,方多圓少,欹側矯險,奇崛從生。”王遽常作為沈增植的弟子,章草到他這里已經擺脫今草的束縛,而獨立成一門純粹的的書體。從以上所述中可以概括,黃道周上改元代秀美的章草書風,下啟清代純樸章草的形成,一洗明末書壇羸弱的風氣,在章草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為后代書家學習章草指明了方向。

總而言之,黃道周以其耿直的個性與深厚的儒學修養促成了質樸古拙、瀟灑飄逸的章草風格,這種風格主要是透過靈活多變的筆法、天趣爛漫的字法、疏密對比明顯的章法以及豐富并饒有趣味的墨法來實現的。黃道周用酣暢的筆墨寫出的富有剛健精神的章草,為明末書壇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氣,打破了傳傳相因的字體,為后代章草的發展方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整個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注:本文的寫作幸蒙廈門大學侯真平先生指點,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注釋:

[1]《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諭文》,《黃道周集》,翟奎鳳、鄭晨寅、蔡杰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3頁。

[2](明)徐霞客:《滇游日記七》,《徐霞客游記》卷七下,褚紹唐、吳應壽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879頁。

[3]蔡杰:《〈月令明義〉對〈月令〉的儒學化詮釋》,《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年第2期。

[4]鄭晨寅:《黃道周文學思想引論》,《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5](明)黃道周:《黃道周集》,第 596 頁。

[6]學界對黃道周行草書、草書、楷書、隸書以及書學思想等的研究,例如鄭墉《黃道周書法美學思想初探》(《漳州師院學報》1997年第3期)、周勁松《黃道周的書學思想》(《藝林擷英》2013年九月號下半月刊)、吳振鋒《黃道周書法的“遒媚”說》(《中國書法》2013年第12期)、閆冬雪《黃道周楷書藝術特征探析》(《書法賞評》2013年第2期)、羅覺華《黃道周小楷〈孝經頌〉的藝術解讀》(《閩臺文化交流》2011年第1期)、趙越《張瑞圖與黃道周小楷藝術比較》(《藝術中國》2014年第1期)、劉瑞鵬《黃道周、倪元璐行草書的差異性研究》(《書法》2018年第2期)等。近五年相關黃道周書法的碩士學位論文有成虎城《黃道周草書的線條與空間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黃華《黃道周書法研究》(中國美術學院2014年)、余杭《黃道周“八分書”研究》(中國美術學院2016年)、余中元《王鐸與黃道周書法化較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年)、國騰飛《明末“三株樹”大字行草書創作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年)、李海霞《黃道周行草書風格研究——兼談自身的創作》(東南大學2017年)、黃煥華《儒者黃道周的書學研究》(西南大學2017年)等。

[7]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下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615~746頁。

[8](明)黃道周:《黃道周集》,第 596 頁。

[9]黃道周《長安偶作》,紙本,九開,尺寸不詳。崇禎十年書。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編為“京1~2782”。(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下冊,第636頁)

[10]黃道周《舟次吳江逢高硁齋閣老移棹下詢慨然有作四章》,紙本,24.8 X 15.3厘米。崇禎十七年十二月五日,赴弘光政權召用途中,書于吳江(今江蘇吳江縣),贈弘光朝卸職閣臣高弘圖。雍正七年(1729)四月高弘圖后裔高鳳翰裝訂成冊。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有全冊影件,編碼“京1~046”。(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下冊,第659頁)

[11]黃道周《長安偶作九首》圖例來自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黃道周卷》(榮寶齋,1994年)第104~119頁。下文引用不再另行出注。

[12]黃道周《周次吳江詩冊》圖例來自《中國書法全集·黃道周卷》第223~233頁。下文引用不再另行出注。

[13]余德全、孟成英:《章草大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前言第1頁。

[14]陳遠鳴:《論黃道周書法對20世紀書壇的影響》,《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15]劉欣耕主編:《歷代草書技法通講》,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第147頁。

[16](清)秦祖永:《桐蔭論畫》,北京:中國書店,1983 年,第 139 頁。

[17]“四寧四毋”指“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傅山《訓子帖》)。

[18]崔自默:《章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第111頁。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榴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制服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青青草一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久草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导航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亚洲a免费|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理论片| 丁香婷婷久久|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区网址|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区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久久www视频|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亚日韩Av|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