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嬌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199)
急性胸痛是急診室收治的患者常見的危急癥狀之一。此癥患者的主要癥狀為胸口疼痛。引起急性胸痛的病因較多。不同病因的此病患者發生胸痛的程度、性質及部位等均存在差異[1-3]。因此,在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治療前,必須準確地判斷其胸痛的性質及誘發胸痛的原因,以便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防止其因接受不當的治療及護理而發生猝死[4]。有研究表明,在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急診救治的同時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救治的效果,降低其死亡率[5]。為了進一步研究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的團隊對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49例急性胸痛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98例急性胸痛患者。將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A組,將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B組。在A組的49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7例;其年齡為24~78歲,平均年齡為(50.23±7.34)歲;其平均體重為(65.32±7.32)kg。在B組的49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6例;其年齡為25~79歲,平均年齡為(50.12±7.34)歲;其平均體重為(65.34±7.43)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急診救治。具體的方法是:按照患者具體的病情讓其常規服用救心丸等藥物。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意識相對清晰的患者,需及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情緒疏導,以穩定其情緒。對意識已經相對模糊的患者,需穩定其家屬的情緒,同時向其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2)收集患者的相關信息。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發病時的具體情況及相關資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及其臨床資料判斷引發胸痛的相關疾病。3)及時引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省略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以縮短對患者進行救治的時間。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按照患者發生疼痛的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心功能檢查,以準確地辨別其原發病。在此基礎上,為患者制定對癥護理方案。2)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以便于及時對其進行急救。同時,為患者置入靜脈留置針,以便在其血壓水平波動過大或血液循環受阻時,也可對其進行深靜脈穿刺。3)在進行溶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測。然后,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同時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的情況。4)對患者進行吸氧護理。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診及為其給藥后,需遵醫囑為其吸氧,以維持其血氧濃度,改善其心肌供氧的狀況。在為患者吸氧的同時,密切觀察其吸氧的流量和濃度,以減少其發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
觀察兩組患者的死亡率及其(或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使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若患者死亡,則由其家屬代替其接受調查)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表中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救護,在A組的49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為22.45%。在B組的4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為4.08%。B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死亡率的比較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或其家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急性胸痛是急診室常見的一種癥狀。誘發此癥狀的疾病較多。相關的統計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疾病均可引發不同程度的胸痛癥狀[6-7]。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包炎、肺部栓塞等疾病最易誘發急性胸痛。按照原發病的不同,急性胸痛可分為普通急性胸痛和高危急性胸痛[8]。有研究表明,對高危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的方法若不當可能導致其猝死[9]。以往,臨床上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急診救治時,僅對其進行常規護理,往往會忽略其心理及情緒的變化,從而影響對其進行救治的效果,增加其發生死亡的風險[10]。急診室收治的患者包括自行就醫的患者和急救中心送至醫院的患者。自行就醫的患者家屬往往不了解醫院的急診流程,易延誤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機。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為急性胸痛患者開辟綠色通道,以爭取更多對其進行治療的時間。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優勢是:1)對因起病突然而出現恐懼、緊張、情緒失控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可改善其不良情緒,使其能夠以較為平穩的情緒接受治療,從而提高對其進行救治的效果。2)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及時了解其既往病史、發病前的相關信息、社會信息、家庭信息等,可更準確地判斷其病因。3)對患者進行對癥檢查與給藥、及時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及進行給氧護理,可確保對其進行救治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救護,B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A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這說明,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顯著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