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賢
摘 要 數字化信息時代背景下,各大媒體新聞將新聞宣傳主陣地搬到了網絡上,全面發揮出新聞輿論導向的作用。但是由于互聯網存在較多特征,導致網絡新聞報道存在較多安全隱患。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網絡新聞輿論引導方式,希望能夠全面促進網絡新聞輿論的正向發展,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關鍵詞 網絡新聞輿論;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150-02
互聯網在近些年呈現出高速發展狀態,當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8億人,有超過4億人都是通過網絡途徑獲取新聞,并且該人數逐漸呈增加趨勢?;ヂ摼W憑借較強的時效性,海量信息以及快速傳播等優勢迅速成為新聞宣傳主陣地,具有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盡管互聯網能夠全面促進新聞媒體宣傳工作有效開展,但是也使新聞宣傳工作面臨較多挑戰。由于存在的各項傳播特點增加了監管部門的審核難度,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網絡的開放性特點隨意傳播和發送虛假不實消息,對網絡媒體的公信力造成極大影響。
我國在新聞媒體行業缺乏法律法規,因此無法約束和規范新聞撰寫以及宣傳等工作。這就要求網絡新聞宣傳工作需要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并且探索各項可行性措施,全面促進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1 網絡新聞輿論引導中存在的問題
1.1 新聞硬性宣傳意味強,受眾缺乏自主意識
新聞宣傳主要是借助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傳播新聞事件,說服力比較強,因此在宣傳新聞時主要是借助議程設置實現,利用媒介事件向公眾進行傳播,已經成為網絡新聞當中的重要行為。在傳播途徑當中,如果不斷改變傳播環境,將會使傳播地位和作用成為主體部分,并且在傳播活動當中成為主動選擇者。然而大部分情況下都廣泛關注新聞宣傳性,沒有重視公共議程。
在新聞傳播媒介當中公共議程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忽視該項內容將會導致新聞宣傳工作存在缺陷和漏洞。新聞宣傳若不注重真實性,與實際情況脫節,就會嚴重影響公共議程,如果公眾無法接受和理解新聞宣傳工作,可以借助于各項加強受眾接受度。此外,對于部分新聞來說其具有較強的宣傳手段,因此采取過硬的新聞宣傳方式將會導致新聞存在較多真實隱患,相應增加受眾的內心排斥感。
1.2 受眾知情權缺位,媒體未發揮作用
新聞為了確保輿論引導效果,需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輿論做出反應,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聞輿論引導作用。然而按照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能夠看出,我國大多數新聞媒體都沒有認識到該項內容,因此忽視了實施性,特別體現在熱點事件和突發事件當中,媒體在事件發生之后長時間保持沉默。比如新聞事件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傷,媒體大多都是等待較長時間之后才報道,這樣就導致新聞媒體在傳播期間處于被動角色。
社會熱點新聞與公共安全事件發生之間存在較大關聯性,如果在事件發生之后媒體沒有及時跟蹤報道,將會不斷擴大社會輿論,使受眾接收到錯誤信息。
1.3 新聞輿論缺乏引導力
新聞受眾對象大多數普通群眾,因此具有強大的力量,需要全面注重和加強新聞輿論引導。在該發展形勢下,如果新聞媒介沒有注重輿論引導,將會被強大的群眾力量所吞噬,無法吸引和轉移大眾注意力,缺乏心理刺激效應。對于該種現象來說輿論引導工作失敗。
例如2017年在網絡上特別火的“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在事件發展前期各網絡媒體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度報道,也沒有做好相應的媒體宣傳工作,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因此使該案件在以微博為主的網絡平臺大肆傳播,在此期間出現了大量不實消息和虛假新聞,導致整個網絡輿論呈一邊倒現象,多數網民對教育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執行力和監管力表示懷疑,對政府部門公信力造成極大影響。從以上新聞事件能夠看出,媒體在該事件當中沒有表現出較強的新聞輿論宣傳引導作用,導致公眾被不良信息侵害。
2 網絡新聞輿論引導的有效措施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在引導網絡輿論時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全面提升網絡新聞傳播者的媒體素養,加強網絡新聞道德建設。
2.1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建設網絡媒體公信力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堅持黨的領導思想是張新聞傳播的首要原則。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因此需要全面遵循黨性原則,積極回應和澄清新聞宣傳的認知誤區和對立面思維。
網絡媒體在建設公信力期間需要將黨和人民放在同一面,將黨的方針理論作為人民群眾的行為,全面反映出群眾實際情況,增強人民力量。需要全面堅持黨的正確政治方向,并且將宣傳黨的政策方針作為一切活動的側重點和出發點,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分析判斷加大宣傳力度,維護黨和政府的威信力。其次,網絡媒體需要具有較強的政治定力,堅持底線,毫不動搖地按照黨性原則開展各項新聞宣傳活動。最后,在群眾問題上需要全面維護群眾利益,不能將宣傳思想工作高于人民群眾,緊密貼合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不能出現迎合和夸大行為,堅決去除文化“三俗”現象,在新聞宣傳當中全面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
2.2 制造新聞議題,把握話語權和主導權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各類新型網絡媒體占據受眾資源,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公共輿論的發展機制和語境內容等。在此發展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爭奪話語權的主戰場。在黨方針政策當中強調,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需要快速掌握輿論引導權,充分掌握和應用網絡新聞傳播手段。
在此期間需要大力維護網絡媒體的權威性,自動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和話語權。通常情況下,輿論形成和發展主要是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方式,前者主要是由上級權威組織發起輿論信息,由一般成員向下級傳播;后者主要是由下級組織發起輿論信息,由一般成員向上級傳播。按照以上傳播發展規律能夠看出,在引導輿論過程中可以利用新聞話題設置方式實現。
對于網絡新聞來說,由于其存在較多特點,這就要求媒體機構注重時效性,廣泛性和互動性等特點,開展互動交流平臺,使網民能夠按照該主題設置方向進行交流探討,提出自身觀點和意見。在設置主體時可以與歷史紀念,國防建設以及國家實力等方面入手,密切關聯于群眾日常生活,積極引導網絡新聞輿論方向,擴大網絡媒體的影響范圍,使社會公眾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3 加強傳播主體的思想道德觀念建設
現階段,能夠借助于現代技術實時監控和管理網絡輿論傳播,這就要求結合法律制度和監控機制,加強建設新聞傳播主體道德。在此期間需要全面注重法律的自律性,在現代網絡傳播當中會出現較多法律問題,因此需要設立多元化的傳播主體,全面加強網絡新聞主體的道德建設。在社會控制當中道德控制屬于有效措施,能夠有效引導輿論,平衡公眾心態,全面安撫公眾情緒在。
本文主要是基于網絡社會視角下,全面分析輿論道德問題,希望能夠從根本上促進社會朝著穩定性和平衡性方向發展。在傳統新聞傳播期間媒體從業人員需要遵守職業道德準則,能夠對媒體人員起到規范和約束作用。為網絡新聞傳播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使其能夠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傳播有價值的新聞。此外,網絡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加強自身道德文化,具備堅定的工作理念,發布和傳播有價值的新聞。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網絡新聞傳播中需要重視輿論引導和管理的作用,在此期間需要對現有的規范進行改進和創新,還需要繼承和發揚原有的道德規范理念。從實踐基礎能夠看出,在引導和管理輿論時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和效果。此次研究主要是結合網絡媒體輿論發展現狀和個人工作經驗,希望能夠對媒體從業人員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郭佳玉.從“江歌劉鑫案”看網絡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作用——以《咪蒙》和《新京報》報道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20(7):22-23.
[2]管鶴淋.新時期網絡媒體在網絡熱點事件中如何發揮輿論引導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175-176.
[3]高紅玲,金鴻浩.網絡輿論引導的“范式危機”與方法創新——兼論輿論引導的簡單化、科學化與系統化[J].新聞記者,2017,10(10):72-81.
[4]易鵬.網絡新聞輿論陣地引導力的提升路徑芻議——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J].未來與發展,2016,40(7):71-74.
[5]羅強,王立東.網絡新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引導[J].新聞戰線,2015,25(10):103-104.
[6]楊阿婧.網絡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作用分析——以網易新聞評論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5,2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