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榮平 鄭世忠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內需不足,難以發揮消費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也阻礙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本文在假設消費金融有效促進消費擴大的基礎上,實證分析了消費金融對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影響。結果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顯著增加了全社會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此外,進一步進行的分地區回歸分析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對西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消費金融 商貿流通業 服務需求
引言
當前國內學者和政府普遍認為,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必須充分依靠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消費金融的發展則可以有效解決資金限制對消費的抑制作用,從而有效擴大市場需求。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過程涉及到商品的流動,必然需要商貿流通業提供的各種服務,因而消費金融在對需求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必然也會對商貿流通業的需求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政府為了促進全社會消費規模的提升,已經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和法規,但是目前為止效果仍然不夠顯著。因而,當前政府和學者將目光轉移到了消費金融,力求通過發展消費金融擴大國內消費。田長海和劉銳(2013)利用城鎮消費者的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消費規模的增長,而且有助于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因而必須擴大消費金融產品的供給。通過孫文章和李延喜(2014)利用試點地區消費金融公司的相關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消費金融公司有效促進了所在地區消費結構的提升,促進了試點地區的超前消費。肖忠意和李思明(2015)發現持有不同的金融資產對不同地區消費者消費的促進作用存在較大差異。李詩田(2014)認為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水平較低,提供的金融產品服務能力較差,此外,不同所有制的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水平差距較大。
在得到消費金融的促進作用下,不斷擴大的市場消費規模是否會促進對商貿流通業需求的增加,也成為了部分學者的研究。任秋娟(2016)認為商業流通的發展依賴于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而消費金融的出現可以有效降低資金的流動性,限制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凌煉和龍海明(2016)認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有助于穩定消費者的需求規模,從而有利于擴大市場整體需求規模并使其處于平穩狀態,減少市場需求的波動,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也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
通過對上述文獻的梳理發現,當前較少有文獻從實證角度直接分析消費金融對商貿服務需求的影響。為更好地發揮消費金融對全社會需求的促進作用以及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借鑒,本文利用相關數據就此展開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本文通過驗證消費金融的發展對商貿流通業實際增加值規模的影響,分析消費金融的發展是否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
(一)數據說明
我國城鄉之間消費金融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鑒于當前城鎮消費金融發展水平較高,而且數據較為完整,因而出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城鎮消費金融的發展水平來衡量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水平。本文使用2003-2015年間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中,消費金融發展水平,采用城鎮居民平均實際各項消費貸款總額的對數值來衡量(fina1)。2003-2005年間的各項消費貸款總額數據來源于《中國價格及城鎮居民家庭收支調查統計年鑒》,而2006-2011年的各項消費貸款總額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鎮)生活與價格年鑒》(2006-2011)。由于2011年后沒有相關的統計年鑒再統計城鎮居民平均各項消費貸款總額的數據,因而本文采用線性外推的方法獲取2012-2015年間的消費貸款總額的數據。
此外,影響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因素眾多,本文將一些重要因素作為本文的控制變量。控制變量的數據主要來自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經網數據庫。外資流入規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與GDP的比值表示;對外開放水平(open),采用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表示;交通狀況(traff),采用單位面積上的交通網密度表示;政府干預(gov),采用財政支出與GDP的比值表示;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對數值來表示;金融發展水平(fina),采用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表示。經濟發展水平(pergdp),采用實際人均GDP的對數值表示。所有的變量都取對數值或者比值,從而降低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的影響,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在表1中。
(二)實證結果分析
首先利用整體面板數據進行總體回歸,回歸結果顯示在表2中,其中第一列只包括了核心解釋變量,消費金融發展水平(fina1),第二列包含了對外開放的所有控制變量,第三列則包括了所有的控制變量。由于外資流入規模與對外開放水平存在較高的共線性,二者放在一個回歸模型中會產生共線性問題,因而下文的實證回歸中主要對第(1)和第(2)列中的回歸結果加以解釋。由(1)(2)列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顯著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進而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消費金融的規模每增長1%,則商貿流通業的增加值增長0.0274%-0.132%。消費金融的發展有效地緩解了消費者因為購買房子及其他耐用品而造成的當期消費資金枯竭,從而難以消費其他非耐用品的窘境。在得到了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消費貸款后,消費者可以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長期內的消費預算,擴大當期消費,平滑整個生命時期的消費。其次,消費金融的發展可以有效降低消費者的資金成本,消費者可以騰出更多的資金投資到更多高收益行業,獲取更多的利潤回報,進一步刺激將來的消費。此外,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相關金融機構,根據消費者的實際消費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出來各種教育、旅游、家用電器和汽車等消費貸款服務,廣受消費者的歡迎,有效地擴大了這些相關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消費規模的擴大必然增加了商品的流通,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產品服務的需求。
在第(2)列中,交通發展水平(traff)的系數為正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表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顯著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商品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運輸更為便利,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也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教育水平edu的系數為正且顯著,這表明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教育水平提升使得全社會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提升,產品生產效率也隨之提升,因而更多的商品被生產出來,商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必然需要商貿流通業提供的各種服務。
消費金融在我國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各個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觀念上的巨大差異,使得消費金融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規模的影響差異較大,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本文進一步將樣本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組進行實證回歸,回歸結果顯示在表3中。由表3的第(3)列可以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顯著增加了對西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而對東部和中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則不產生顯著影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整體市場需求規模較小,消費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消費者的資金流動性限制,從而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增加整體市場需求規模。此外,消費金融服務機構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推出符合消費者急需的服務,諸如消費金融公司為農村地區消費者提供家電消費貸款,而相關家電公司也推出了家電下鄉服務,這有效推動了西部地區家電產品市場需求規模的擴大,也增加了對相關商貿流通服務的需求。東部和中部地區市場需求規模較大,而消費金融服務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由于消費者個人信用消費體系還未完全建立,因而金融機構發放給個人的消費信用貸款還較少,難以對整體市場需求規模產生顯著影響,也無法有效提升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
政府干預水平(gov)的提升顯著增加了東、中和西部地區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商貿流通業作為支撐其他行業發展的基礎性行業,一直受到政府的關注,政府通過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有效促進全社會對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增加。交通發展水平(traff)顯著促進了對東部和西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增加,而對中部地區的影響不顯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各地區間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有利于促進全社會對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增加,但是由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也使得中部地區人才流失嚴重,東部地區商貿流通業企業搶占了中部地區的市場,使得交通設施完善對中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影響不顯著。教育水平(edu)的提升顯著增加了東、中和西部地區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教育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各個地區的產品生產效率,更多的商品被生產出來,這必然需要商貿流通業提供更多的服務。經濟發展水平(pergdp)的提升對東部和中部地區商貿服務的需求規模不產生顯著的影響,而顯著促進了西部地區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東部和中部地區經濟結構更為合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更多的資源流入到了高技術行業,流入到商貿流通業中的資源較少,因而難以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產生顯著影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高技術行業發展水平較低,更多的資源流入到了中低端行業,這有利于增加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
結論
本文利用我國省份層面數據,實證分析了消費金融對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顯著增加了全社會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此外,進行的分地區回歸分析發現,消費金融的發展對西部地區商貿流通業服務需求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影響不顯著。
當前我國的整體消費仍然較為疲軟,無法有效拉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因而,也難以增加對商貿流通業服務的需求。因此,當前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消費者信用體系,降低金融風險,從而提升金融機構的放貸積極性。其次,積極開發新型的消費模式,提升消費者的消費品味和消費積極性,擴充消費者消費的產品類別,從而提升消費金融提供的產品服務類別。
參考文獻:
1.李詩田.中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上海金融,2014(7)
2.孫文章,李延喜,陳克兢.消費金融公司與地區居民消費的關系研究—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J].中國軟科學,2014(7)
3.田長海,劉銳.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13(6)
4.任秋娟.消費金融和商業流通互動的相關性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21)
5.凌煉,龍海明.消費金融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機制分析[J].求索,2016(5)
6.肖忠意,李思明.中國農村居民消費金融效應的地區差異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