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廉文

鐵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元素,是造血、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鮮氧氣運送到身體的各組織和器官。若肌體缺鐵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危害人的健康,特別是對嬰幼兒和孕婦、產婦的危害更大。
近年來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缺鐵對嬰幼兒不但會引起貧血,而且可影響智能、免疫功能、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肌肉運動功能等。國內外科學家多項研究顯示,缺鐵的小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學習成績差,還會有類似多動癥的表現,智商測定和學校標準考試計分證明,缺鐵小兒明顯低于正常兒童。缺鐵時參與神經系統代謝的含鐵酶和鐵依賴酶的活性下降,是缺鐵影響小兒智能的生理基礎。
成年女性的缺鐵性貧血也是多發病和常見病之一。如一些原本性格溫柔、樂觀開朗、精神煥發的女性,變得易哭急躁、性格怪癖,或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面色和指甲蒼白,甚至出現甲床凹陷形成匙狀指(反甲),這時就要警惕可能患上了“隱性缺鐵癥”。特別是處于生育期的女性,更容易出現缺鐵。妊娠3個月以上的孕婦,患缺鐵性貧血者約占50%以上。這是因為孕婦要攝取兩個人的營養,容易導致鐵元素補充不足。孕婦缺鐵,易引起頭暈、乏力、疲倦等缺鐵性貧血的癥狀,而且對胎兒和出生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直接影響,還可引起早產、胎兒或嬰兒貧血。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分娩時易出現宮縮無力、產后出血和繼發感染等并發癥,若進行剖腹產等,在行手術和麻醉時也易產生并發癥,是導致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研究還證明,缺鐵的人容易怕冷。這是因為肌體產生熱量的過程,需要消耗氧氣,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燃燒變成熱量。所以,缺鐵的人及時補充鐵以后,耐寒能力就會明顯增強。
不管是成年人或嬰幼兒出現缺鐵,都要及時補鐵,以防引發缺鐵性貧血。補鐵分食補與藥補兩途。研究表明,含鐵最豐富的食物是豬、牛、羊等紅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制品,此外,魚類、奶制品也富含大量的鐵。蛋黃、大棗、兒童營養米粉、水果、蔬菜等也要適量補充。研究顯示,如果我們一味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是不夠的,關鍵還要重視促進鐵的吸收。據研究,存在于肉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屬于血紅素鐵,較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吸收率可達到10%~25%;而存在于植物食物中的鐵,屬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只有1%。所以,我們必須多吃些能促進鐵吸收的食品。研究證明,食品中如果含有檸檬酸、維生素C、維生素A等,就能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在適當多吃含鐵豐富食品的同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果,如櫻桃、橘子、橙子、草莓、鮮棗、獼猴桃、山楂、菜花、番茄、青椒、莧菜、蒜苗等。特別是家長對嬰幼兒,一定要做到合理喂養,以保證攝入足夠的鐵。此外,在市售的保健品中,亦有含鐵的“營養品”,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用。
鐵劑如硫酸亞鐵等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常用藥物。成年人特別是婦女若患有痔瘡、月經過多、子宮肌瘤、慢性胃病等導致的失血,或在妊娠期間或產后失血過多,單靠平時飲食不能較快補充鐵時,則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鐵劑治療,及時糾正所患缺鐵性貧血。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銅元素能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在服用鐵劑期間,除應適當多吃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品外,還應適當多吃些海鮮等含銅較多的食品。
服用鐵劑應注意
服鐵劑后至少在2小時內不可飲茶和咖啡,不宜食用含鞣酸較多的食品如柿子等,因鞣酸可與鐵形成鞣酸鐵,不能被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