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徐翔
香港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LSCM)是香港最為知名的一家專業從事促進物流及供應鏈相關技術研發的機構,此研發機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之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于2006年成立,由香港三所知名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協辦,只專注于研發,不涉入營商環節。成立十多年來,為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物流行業貢獻頗多。黃廣揚作為這家機構的掌門人多年,在他看來,物流行業對于土地的需求非常迫切,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并不能制約香港物流的發展,在全球化和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香港物流業的明天大有可為。
實際上,香港的物流樞紐地位放在國際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據有關數據統計,香港國際機場已連續8年蟬聯全球最繁忙貨運空港。另外,2017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以2076萬標箱排到了世界第五名,僅次于國內的上海港、深圳港以及寧波舟山港。
“香港物流的優勢就是在空運和航運方面,我們有非常多的客運班機,飛往世界200多個城市,所以我們做快遞、做空運,都是非常好的地方。航運方面,我們也一直是世界前幾名的,隨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廣東遍布了集裝箱碼頭,因此現在香港慢慢傾向于走向高端。”黃廣揚認為,從未來的市場來看,單純地去較量排名意義不大,香港應該在物流的品質上下功夫。而LSCM的重要目標就是不斷提升香港物流的品質,鍛造香港物流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電商發展得很不錯,其中會用到很多空運的環節,我們有很多的研究是針對電商方面的,比如說,我們現在率先和珠海方面進行合作,建立便利貿易的平臺,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研發成果,提供給業內來應用。另外,怎樣能夠利用香港的物流,來嫁接內地的多式聯運物流模式,讓物流連接得更順暢,這也是我們在努力的一個方向。”黃廣揚舉了一個案例,LSCM研發了一種名叫“跨境一鎖”的電子鎖,將電子鎖應用在貨運車輛上面,在香港與廣東之間進行物流操作,從而讓貨物能夠更快地過關,更快地由A點到B點沒有延時。黃廣揚表示,這個項目先在香港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測試,最近兩年和廣東省進行了互通,目前已經遍布廣東省400多條線路。通過這樣的電子鎖,貨運通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這個項目運行成功以后,內地也在考慮省際之間通過電子鎖,減少公安重復的監控環節,這樣以后通關速度加快,效率就會提高很多。”黃廣揚說,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也非常具有典型性,由于具有很好的協同性,容易被各方所認可,迅速落地。

LSCM和廣東方面合作的電子鎖,是國家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下的一個縮影。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實施,物流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黃廣揚表示,通過科技與物流的結合,能夠讓粵港澳地區的貨物能夠流動得更加順暢,讓生意做得更順。
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香港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據了解,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約45個國家和地區有貨物往來。此外,香港100多年來在海運、金融、貿易、專業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累的豐富國際經驗是內地無法企及的。
“香港現在非常歡迎內地的大企業來香港發展,推動國家戰略的落地,尤其是國企,中央都要求他們走出(國門)去。因為現在的‘一帶一路’的戰略中,中小企業由于能力有限很難走出去,他們也需要一些大的企業來護航。中央領導人在香港也講過要‘拼船出海’,就是說國內和香港的企業一起走出去,互補有無。”黃廣揚認為,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的結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東方海外的一些航線就釋放了中遠海運的運力。
“香港積累的很多經驗都是經過100多年積淀的,這是內地雖經改革開放四十年但至今還沒有的,這些經驗我們可以貢獻出來,大家一起進步。”黃廣揚表示,正是這些難以復制的經驗,使得香港成為了一個理想的國際仲裁和協調的中心,這也是中央政府所認同的定位。以后國內的中小企業如果要走出去,只要遇到生意方面的問題要和外國公司談判,就可以在香港仲裁,在香港協調,香港就可以幫助他們在走向世界的發展道路上有個助力。而且香港仲裁的結果在內地是可以接受的,在內地法院也是承認的。
作為國際重要的轉口港,面積只有1106.34平方公里的香港,實際上儲放貨物的土地永遠是不夠用的。香港物流要轉型,走向高品質之路的關鍵還是要讓香港成為一個不能因為缺少土地而被輕易替代的地方。
“我希望香港成為一個資訊流、資金流高度集中的地方。”黃廣揚闡述對于香港物流業未來的具體期待。
“資訊流就是數據的交換和把握,很多內地的公司,比如說四川、上海的公司,想把貨物直接運到美國、歐洲,但是他要找物流公司、服務公司,那么他們就要到香港來找。這就說明了我們把握了最好的資訊,最好的服務。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不少了,但還不普遍,關鍵我們能否在研發方面更上一層樓,去和內地的資訊進行互通。我們在香港能不能多連接一些國際性的貨運公司,合伙起來做物流的服務,使其更優化,更能夠和內地配合。這就是資訊流。
說到資金流我們就想到了現在中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很多企業的朋友在想能不能夠來香港進行融資。那么來香港融資,總是有些生意要經過香港的,不經過香港你怎么能夠來香港融資呢。所以,我們長遠的想法就是除了物流、資訊流,資金流能不能也引進香港,提升這一塊的權重。
未來你在香港、浙江、四川,哪怕在哈爾濱也沒有關系,有關系的是我們的資訊,我們的服務能不能幫得上忙,能不能和國際聯合,然后從中積淀經驗,能不能更容易拿到資金,這樣連接起來又是新一個層次的物流了。”黃廣揚向《中國儲運》記者坦言,這些還只是一個對香港未來物流的設想。“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我們已經在做,只是說還沒有形成一個很大的規模,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關鍵我們正在研發上下功夫。”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LSCM的研發工作在近兩年進入了一個爆發期。隨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的興起,LSCM的研發方向也變得非常多元化。
“我們會先深入市場一線進行調研,發現市場的短板在哪里,然后再研究看能否用技術的手段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今天用到的區塊鏈技術。我們是香港第一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電子支票的管理上面,這樣的電子支票可以在廣東結算,也可以在深圳結算,這樣日后就會方便大家。尤其是粵港澳地區的企業做物流做貿易,這樣做付款就比較簡單,比較快,也比較有彈性。另外,我們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也有相關的研究,并且將研究的成果轉化為產品用在物流業、電商、貿易等相關領域。”黃廣揚表示,香港的研發創新機構這兩年都是很興奮的,因為這兩年香港對于創新技術極為重視,還成立了創新科技局來推動創新技術的發展,這也使得大家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
對于LSCM研發技術的使用問題,黃廣揚向《中國儲運》記者表示,LSCM的資金是由香港政府提供的,LSCM的技術首先一定要用在香港,解決香港物流市場所存在的問題,之后我們拿到知識產權和專利就可以做技術轉移。黃廣揚也坦露了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由于受地域限制,內地的很多地方,比如說北京、浙江要和我們合作,目前還很難進行深度的合作。其實誰來與我們合作,我們都愿意把技術轉讓出去。”黃廣揚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協同化發展的今天,物流行業同樣不例外,LSCM愿意和國內物流行業的同仁一起,來協助物流市場的降本增效,貢獻出自己的那一份綿薄之力。

本刊記者與黃廣揚合影